調查顯示,約38%的抑郁癥患者會在秋冬季發病,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會在秋天出現“抑郁情緒”。

“近期各地秋意漸濃,不少人開始感覺自己精神消沉、心情低落。換季往往是人們的身體對氣候最敏感的時候,郁悶的心情也容易乘虛而入。”全國優秀心理學工作者、知名青少年心理指導專家,陜西省心理學會學習與考試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李豫成表示,悲秋綜合征是指在秋天因景色蕭瑟而使人產生凄涼、苦悶之感,甚至焦慮、抑郁。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提不起勁、疲勞無力等。這種癥狀其實也是一種季節性情感障礙。人體生物鐘因不適應日照時間長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進而使得情緒與精神狀態受到影響,心理亞健康一觸即發。部分人在秋冬季的時候容易出現“抑郁情緒”,但這不一定是抑郁癥。

李豫成表示,除了秋季氣溫波動以及晝夜更替的節奏變化,對人體內分泌產生干擾,進而影響情緒和精神狀態的穩定性,還有很多人會在9月至11月這段時間感到失落,感慨時光匆匆,又一年將要過去,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而抑郁癥患者也更容易為自己的情緒感到內疚,進入惡性循環,加重抑郁、焦慮情緒。

秋季抑郁癥復發,往往會出現以下5個征兆:

一是睡眠改變。睡眠狀況常被視為心理疾患的晴雨表。許多人在病情復發前會表現出入睡困難、睡眠時長縮短、早醒等睡眠改變的表現;也有人會出現睡眠過多、嗜睡的現象。

二是情緒波動,情緒變得不穩定、多變是復發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現為煩躁、恐懼或變得消沉、焦慮、情緒亢奮或低落等。

三是行為改變,可能表現為沖動、攻擊性行為。如傷害他人、破壞物品,或者活動量增加、思維變得敏捷而缺乏明確目標;或是言語減少、變得沉默寡言、生活變得懶散無序。

四是食欲改變,食欲減退或顯著增加。突然對以往喜歡的食物失去了興趣,沒什么胃口;或是對碳水化合物和甜食的渴望增加,難以自控地進食高熱量食物等。

五是精神癥狀波動,“復寫癥狀”是復發的重要標志,指的是既往發病時的精神癥狀再次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的秋季抑郁情緒,可以通過飲食作息、正念冥想、戶外活動等積極的生活方式進行自我調節。同時,這種情緒也會隨著秋季結束而好轉。但李豫成提醒,易感人群難以自行調整抑郁情緒,時間越久反而會越嚴重。所以,需警惕秋季出現的不適和癥狀,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如果出現了季節性不適情況,請及時尋求專業幫助,以減少復發概率。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