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3至5年努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各項措施全面落地,全覆蓋、全方位、全學段、全鏈條的陜西科學教育體系基本建成,“科學副校長+科技輔導員+科學基地+館校結合+科普案例”的社會各方資源有機整合……近日,《陜西省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提出實施全覆蓋科學教育場所建設行動、高水平專業隊伍建設行動、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行動、大協同科學實踐活動建設行動、科技人才梯隊培養建設行動等重點任務,一體化推進全省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

4月24日,安康市漢濱區鐵路小學學生正在上機建模(孫永濤/攝)


全覆蓋科學教育場所建設行動方面,《意見》倡導中小學+企業、研究機構,建優學校科學教育主陣地;科普基地+學校、家庭和社區,建好社會科普實踐網絡;縣(區)+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建強地域優勢特色資源。高水平專業隊伍建設行動方面,《意見》要求配強校內科學教師,逐步推動市縣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建強校外教師隊伍,建立“科學教育社會課堂”專家團隊,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院士進校園”“科學家進校園”活動;增強科學教師專業素養,2025年底,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科學教師進行一次全員輪訓。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行動方面,《意見》要求優化課程體系,依托高校成立大中小一體化科學課程體系研究中心,研發校內外貫通、家校社協同、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與課后服務融合的“基礎+通識+實踐+創業”的全融通科學課程;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推進實驗教學,扭轉實驗教學筆試化、視頻化和記憶化傾向,力爭三年內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優化教學評價,將實驗操作考試成績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將實驗操作考試成績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總分。

此外,在大協同科學實踐活動建設行動方面,《意見》強調引導有科普意愿的家長走進校園,開展“爸爸媽媽科普課堂”;豐富中小學課后服務科學類社團實踐活動,在“書香校園”建設中深度融入科學教育元素;利用好兒童之家、少年科學院等服務形式和模式開展好社區科學教育。在科技人才梯隊培養建設行動方面,《意見》要求重視培養體系,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選拔和貫通式培養的長效機制,在普通高中探索建設科技高中,加強大學與高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銜接;同時,還要重視國際交流和跟蹤問效。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