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潤勞動課 成長伴你我        褚  沁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意見》提出要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切實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磨煉意志。

筆者從生活中提取素材,尋找切入點,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等,組織學生觀察、研究、學習、探討、實踐、展示、評價。根據課程要求,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和確定勞動項目,同時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資源組織課程實施,依靠安全可靠的勞動實踐園地和場所組織活動。

新課標要求“五育”并舉,如何靈活地改變傳統的德育及勞動教育實踐方式,與“雙減”要求相結合,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師應利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公平暢通的溝通渠道、客觀多樣的多元評價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培養和塑造學生高尚的情操和熱愛勞動的品質。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情組織安排教學內容,著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發展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及社會責任感。根據學生的勞動表現和前期積累,筆者探索的二年級勞動課主要有以下幾類內容。

文本類,潤思想。通過觀察,筆者編寫了《勞動歌(初稿)》,經常讓學生誦讀,貫穿勞動課始終。例如其中的《認識蔬菜》篇目,筆者將菌菇類、綠葉菜以及新品種蔬菜等納入其中,線上教學以看課件為主,以走進廚房為輔。線下教學時,筆者帶著蔬菜走進課堂,讓學生觀察、觸摸、比較、評說,同時觀看烹飪微課,讓勞動課堂內容無限延伸。

手工類,長本領。勞動課上,指導學生學習疊塑料袋、折信紙、繩子打結、捆扎禮物等,內容由易到難,呈現出的作品也很有趣。

家務類,強能力。筆者設計了提升勞動技能方面的內容:洗洗涮涮真有趣、我是值日生等。通過拍攝微課,為學生作詳細講解,指導學生做家務并上傳圖片或視頻。家校聯手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

總之,勞動課要加強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聯系,內容選擇應堅持因地制宜,注意培養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應堅持知行合一、學創融合,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八一街小學


讓愛與贊美永不缺席      趙彩梅

每個班總有這樣的學生:既不上進,又不惹是生非;對班級的一切活動既不反對,又不踴躍參加,容易被老師無意識“遺忘”。小源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沒有什么特色的學生。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那是一次課間操,由于下課稍微晚了點,學生們都急急忙忙地往外擠,我站在講臺上,維持著秩序,正好門后的拖把倒了,學生們都沒有注意到橫在地上的拖把。這時小源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然后把拖把扶起來了。做完操回到教室,我立刻在班級里表揚了小源,稱贊他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中發現了他閃光的地方,并及時給予他表揚。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讓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相比其他學生,后進生更需要教師細心的呵護、真誠的理解。在我擔任班主任的第一學期里,麻同學和裴同學總是很難完成作業,多次找家長談話,效果也不是很好。于是,我在課堂上用心觀察他們,課后找他們談話,發現他們對學習存在畏難情緒。之后,我只要有空便叫他們到辦公室來,一邊陪著他們寫作業,一邊開導他們。幾天以后,我發現他們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了,便及時表揚他們,在批改作業時給他們留下鼓勵的話語,慢慢地,他們的作業完成質量越來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于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要放下架子,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心聲,注意他們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心。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


以《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為例談舊課新上        雷鄧芳

《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的語言表現力較強。筆者結合執教經驗,談談自己對“舊課新上”的一點思考。

1.新理念引領新課堂。為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目標,在第一次教學時,筆者設計了“借表格 理故事”“借表格 講故事”“抓細節 講情節”“講故事 給評價”四個板塊,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方式方法。

在第二次教學時,筆者以黃偉教授提出的“釋義、解碼、評鑒”的“層級進階”理念引領課堂,設置任務,讓學生提高實踐能力。“任務一:請學生快速回憶課文內容,想象假如自己就是急性子顧客,試著借助下面的提示簡要地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經歷。任務二:默讀課文,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描寫“裁縫慢”和“顧客急”的相關句子,并說說自己的體會。任務三:創編故事。通過三個任務,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感悟寫作方法,體會寫法運用,真正做到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2.新目標決定新高度。基于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對單元主題和教材內容的把握,第一次教學時筆者確定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范圍較廣。第二次教學時,筆者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再次細化。教學目標設計如下:能讀出裁縫和顧客說話時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借助提示,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有趣地復述故事;發揮想象,改編故事。重難點:借助提示,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等,有趣地復述故事;學會運用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發揮想象,改編故事。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問題為驅動,以品析語言為抓手,在練習中內化了知識。

3.新方法激活新潛能。在原有的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教師要關注“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以及單元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以單元整體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講故事、改編故事等。將新舊知識融合進行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新課堂收獲新成長。通過在“釋義、解碼、評鑒”的“進階模式”下的舊課新上,讓學生在“舊文本”中獲得了新能力,體驗到了“新成長”,在課堂上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天合園小學


落實“雙減” 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梁芳妮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但部分教師存在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導致課堂“低效高耗”。落實好有效教學關鍵在教師,因此,學校亟須打造培養平臺,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就沒有互動,就不發生教學,也不存在教學。因此新課改中教師必須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生建立新的“學習共同體”,這要求教師認真了解學生、理解學生。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動、活潑,上課時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應將這些現象中的不利因素轉變為有利因素,借助其他教學設施、手段實施有效教學。比如在課堂中可采用形象化教學、實物展示教學、多媒體教學、猜謎語教學等方式,多鼓勵、表揚學生,制訂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

此外,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做到以下幾方面:

1.多聽評課。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積極聽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積極參與評課活動,促進個人專業技能提升。

2.多看專業書報。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養成讀書看報的良好生活習慣,要從中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拓寬知識面,并注重將知識生活化。

3.多做筆記。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談讀書》里說,讀書使人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辨是非,做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做讀書筆記或知識卡片,對加強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必要。

4.多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解疑答難的平臺,也給教師提供了遠程進修的機會。

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課后反思,認真填寫教后感,仔細分析得失成敗,分析教學與學生實際水平的適切程度,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提升課堂效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彬州市紫薇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