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9歲那年,我在懵懂中結束了自己的學生時代。猶記得入職那天,父親哼著小曲兒,腳踏三輪車,繞過彎曲的山路,一路顛簸送我去學校。我坐在后面,望著兩旁郁郁蔥蔥的蘋果樹,看著它們粗壯的枝干,想象著它們那強勁有力的根,陷入了沉思:我的根在何處……

20240924165633835-33-892a9.jpg

尋根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被分配到渭南市白水縣北井頭鄉范家卓小學。這個學校是北井頭鄉最偏遠的一所鄉村小學。在踏進校門的那一刻,我愣住了,因為我之前所生活的村子及周邊早都蓋起了兩層的教學樓,我萬萬沒想到范家卓小學現在竟是眼前的這般環境,有種掉進萬丈深淵的感覺,眼淚唰地一下流了出來。

開學前兩周,我的心情非常低落。面對周圍陌生的一切,我每天上午都要在校門口徘徊好久才能鼓起勇氣進門,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里的孩子好可愛,家長也非常熱情、厚道,老師們也很真誠,我和他們漸漸融為一體。我在范家卓小學只呆了一學期,還記得當時要走的時候,我去給校長打招呼,校長讓我再幫學校登記下學生的報名信息,我答應了。到下午準備離校回家的時候,很多家長聽說我要走了,一下子全涌到校長辦公室,門被堵了個嚴實,都舍不得讓我走。在這里,我收獲了很多感動,但當時的我還處于迷茫中,不知今后何去何從。

植根

2004年9月,我被招聘到北井頭鄉李家卓小學,一直呆到了2008年12月。在此期間,我一直擔任畢業班的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同時負責學校的遠程教育及少先隊輔導員工作。有些教師說:“你怎么那么傻?干那么多工作,工資又不會變。”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這是校長對我的信任,也是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在董俊生校長身上,我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記得有一次,董校長幫我修理房間的電腦。下操后,我回房間取東西,他還沒修理完。當時,我看見地上掉了兩根電線皮,但因為著急去上早讀,便計劃工作完再收拾。可誰知,等我下早讀后再進房間時,董校長已將地面清理得干干凈凈。我很感動,同時也意識到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心細,想干的事情不要拖延等待。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李家卓小學任教的那段時間,我所帶的學科連續幾年均名列鄉級前列,自己也被縣教育局評為師德標兵和畢業班先進教師,撰寫的多篇論文榮獲縣級一等獎。2008年和2009年,我連續兩年被評為縣小學教學能手;2009年2月還被評為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應用能手。也許是源于自己對教育工作深深的愛,又或許是心中的那份執著與信念,一個偶然的機會,2009年,我成為北井頭中心校的教學負責人。

記得第一次見中心校梁校長時,我忐忑地說:“梁校長,我好像不行,勝任不了工作。”“有我呢,你只管認真做。”是梁校長的這句話,給我吃了顆定心丸,也讓我有了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接下來的工作。在這之后,梁校長經常給我指導,什么時候做什么、哪些話該說、哪些事該做等,幾句點撥便讓我茅塞頓開。2009年8月,我被白水縣教育局任命為北井頭中心校副校長。為了更好地勝任這項工作,我訂閱了《教學與管理》《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演講與口才》《小學教學設計》《教學月刊》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時光荏苒,2014年8月,我被任命為倉頡第一小學的校長。說實話,當時我每天都在問自己:“我真的能勝任這份工作嗎?”面對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有千斤重,但是我也真真正正地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家,不計個人得失,勇于奉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扎根

大家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我距離好校長還有著一定差距,但是作為一名校長,我清醒地知道,校長首先要在班子和教職工中帶好頭,發揮好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師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努力做到。我把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校工作中,從2014年8月開始,我每周日下午都會第一個來到學校,周五最后一個走。是習慣,更是責任。我常常穿梭在教學樓,學生的朗朗讀書聲、教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出現在我的耳畔;在學生的嬉鬧聲中,我會不自覺地拿起孩子們的大小練習冊和作業本,瀏覽翻閱,看到學生們漂亮工整的字跡,看到老師們精心規范的批閱,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走出宿舍樓,寂靜的校園常常使我陷入思考:今天完成了幾件事?我的工作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明天要做幾件事?每每有了答案,我便及時寫在便箋上。我就是這樣工作、思考、記錄、調整……走過了一天又一天。

現在我已工作21年了,越來越覺得自己還要更努力地工作。其實我們所遇到的所有事情,每一次都是選擇,每次選擇都是一次經歷,每次經歷都是成長!扎根農村,做讓家長放心、讓學生安心的校長,是我的使命。

生根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于漪老師也說:“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有的老師在講臺上站一輩子,直到退休也沒有上過幾節令自己滿意的課。我們每天都在上課,有可能帶出無數學生,但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作為老師,我們不能用自己二十年前學的知識去教現在的孩子,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努力上進。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我能教會我的學生什么?我又能給我校教師帶來什么?當然,絕不能僅僅只是知識和成績。我想要帶給他們向真向善向美的價值取向和教育情懷,因為這種意義深遠且難忘。我將繼續內化理念,并積極思考如何踐行,用責任哺育和引導我的學生和教師們!

2021年8月28日,我又被任命為馮雷中心校的校長。剛到馮雷鎮,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學生面孔,我不禁有點兒失落,有些懷念以前的日子。但是我告訴自己,沒有時間緬懷過去,只能面對現實,而且要做得更好。我明白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我們學校的青年教師居多,個個都有著十足的拼勁和干勁,敢作敢為。我帶著語文組實踐“六環四步”新課堂,請名師來校作示范課、講座,為青年教師搭建平臺,鼓勵他們去更寬廣的平臺講課,不斷磨煉自己、展示自己、豐盈自己,力求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師德優良、樂于奉獻的教師團隊。不負所望,權曉荷、王一博兩位老師都獲得了縣級競賽一等獎。“雙減”以來,學校開設了素描、創意畫、籃球、足球、乒乓球、圍棋、書法、合唱、閱讀等社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活動,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有活力。我們還在學校安裝了飲水機、空調、窗簾等,給學生們提供了更舒心的學習環境。不知不覺,腳下的根越伸越遠,越伸越堅定,如二十多年前我看到的那片郁郁蔥蔥的蘋果樹。

回顧過往,我將青春和夢想揮灑在鄉村教育的沃土里。在以后的歲月里,我愿和我的團隊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繼續做鄉村教育的守望者。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白水縣馮雷中心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