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后的交叉口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  (西安公安交警供圖)

新學期開始半個多月了,經開第一學校門前拆除了側分隔離帶方便接送學生,西安市第四十三中學門前施劃的交通標線格外醒目,太白北路和友誼路十字5車并聯的掉頭道,讓高峰時段掉頭車輛擁堵降低22%…… 9月18日記者了解到,這些都是西安公安交警通過“學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動”,為暢通上學路實施的“提速”措施。

“一校一策”優化升級“暢通”校門口

據悉,為保障學生們的出行順暢、安全,西安公安交警利用暑期對全市1375所臨路中、小、幼學校周邊交通情況開展全面排查,按照“一校一策”的治理理念,在45所學校周邊通過交通組織優化、交通設施完善、安全隱患治理、工程改造升級等措施開展集中治理。

其中,以西安市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統治理工程為契機,在經開第一學校門前拆除側分隔離帶,設置接送學生限時停車泊位和 “開門緩沖區”,創新試點非機動車“港灣式”即停即走交通組織模式。很多家長表示,這段時間學校門口的路確實比以前好走了。在西安市第四十三中學門前,交警施劃了網狀禁停標線、“車讓人”地面文字、減速震蕩帶、人行橫道線。家住附近的市民陳友軍說:“開車經過學校門口時,老遠就能看見提示標線和文字,一般司機都會減速慢行。”

“道路微改造”為學校集中主干道“提速”

交通擁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在西安這樣路網工整的城市,大型交叉路口多,高峰期每個路口都有可能成為堵點。

為了給學校集中的主干道提速,西安公安交警會同市住建、城投等部門,以推動市政道路微改造系統治理為契機,實施明光路、咸寧路兩條市政微改造示范路,為沿線的送學車輛提速。

明光路沿線有西安市經開第一學校十路校區、西安市鳳景小學、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學、西安市經開第一學校南校區、經開第五中學等學校。咸寧路沿線有西安理工大附屬中學、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學、西安市新城區咸寧小學、西安市東方中學等學校。

據統計,在這兩條學校眾多的南北和東西主干道上,交警通過大型交叉口瘦身、掉頭口位置調整、出入口規整、支線接入優化等措施,共優化改造交叉口33個,其中大型交叉口瘦身16處;掉頭位規整83處;調整支路、小區出口接入主干道98處;公交站點港灣式改造27處;對44個路口設置智慧化設備,在16個交叉口設置可變車道46條。

據高德、百度地圖平臺統計,一系列措施后,明光路、咸寧路擁堵指數分別下降5.4%和15%,重點路口排隊長度下降11%以上,行人非機動車遵章率達90%。

改善慢行交通環境讓“慢路”不慢

城市慢行系統主要由公交系統、自行車系統和步行系統組成。電動車自行車也是“上學路”上的“送娃”主力軍。為讓這些車輛更有序、更快捷,暑假期間西安公安交警對全市“十七橫十三縱”主干路系統慢行交通通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計劃全年對141處路口非機動車交通組織進行優化提升,打造十條慢行示范道路。

近期已完成友誼路全線慢行示范路建設工作。在友誼路上,交警通過施劃非機動車藍色引導箭頭、增設機非隔離護欄,保障非機動車通行路權。設置“公交優先出站”交通組織配套設施,保障公交優先。增設熒光警示柱、“水滴形”高亮反光標志、反光道釘等,加強視線不良條件下的警示效果。

在友誼路與太白路十字、朱雀路十字等6處路口,交警結合路口形式因地制宜,在路口設置大范圍非機動車前置等候區、非機動車信號燈、指引誘導設施,充分利用路口空間,引導非機動車提前駛入待行區。通過“蓄水式”放行與非機動車左轉一次過街相結合的交通組織模式,在保障“電動自行車送娃”群體通行十字路口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通行速度,讓“慢路”不慢。

在此,西安公安交警提醒廣大家長,“上學路”上,請時刻繃緊交通安全這根弦,文明開車、禮貌行駛,讓上學路又快又安全。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