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學教育”: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光彩
作者:李 濤
發布時間:2024-09-19 10:26:5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學校教育教學呈現出“滿堂灌”和反復刷題的傾向,教育被窄化,失去了本來的生機與活力,也帶來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壓力增大、學習質量不高、得不到全面發展”的教育弊端。
2021年兩辦聯合下發了“雙減”文件,要求在提升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減輕學生課內和課外學業負擔。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時代命題。
面對教育現狀和新的要求,我們提出了“樂學教育”的辦學理念,其核心是“樂學習、會創造”,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光彩。
一、“樂學教育”的理論支撐——嘗試吸收中外教育名家的理論精華
(一)中國傳統教育認知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闡述了一種觀點,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觀點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三個層次:知之、好之、樂之,且“樂之”為學習的最高境界。
墨子將人類知識獲得的路徑分為“聞知、說知、親知”,即依靠前輩傳授(聞知)、同伴辯論與自我反思(說知)、親身經歷獲得(親知)。
我國最早的教育學論著《學記》,把“離經辨志、敬業樂群、博習親師”納入學習成長評價。
(二)國外教育研究實踐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快樂是學習的最佳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中,記憶力更強,并能更好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效果最好。
日本著名教育學者佐藤學認為,共同體對話是學習的關鍵,并強調共同體間地位平等、相互幫助,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共同成長與發展。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強調經驗、觀察、參與與合作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二、“樂學教育”的整體設計——嘗試實現目標、課程、教法、學法“四位一體”的融會貫通
教師“樂教”:熱愛學生,精于專業,追求卓越。除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演示法外,強化師生合作學習下的“討論、體驗、實驗、探究、角色扮演、對比學習、游戲教學法”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堅守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多元的教法成為“樂學”的前提。
學生“樂學”:知恩懂禮,樂學善思,合作創新。在傳統的引導學、自主學的基礎上,強化生生合作學習下的“聽、說、讀、寫、玩、演、講、唱、畫、辯”等多種方式,強調學生之間平等民主、互相幫助,使開放的學法成為學生“樂學習、會創造”的基本路徑。
課程“樂動”:“五育”并舉,課程融合,科創實踐。“樂動”課程也稱“樂思知行”課程,堅持“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主題化”的實施策略,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際理解為基本建構內容,按照2022年版“新課程方案”提出的用10%的課時進行“融合課程”“實踐課程”的要求,強化課程融合與課程實踐,特別注重人工智能課程、科學拓展課程的實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實現學校課程的生活化、實踐化、整合化。
三、“樂學教育”育人路徑的實施與評價——以“段式、層級、模塊、維度”構建綜合化育人模型
(一)“三層級模型”助推“樂學教育”體系建構
學校提出了“低中高三層級”育人體系建構模型。低段“趣學”,以游戲法、實踐法為主,注重互動中的知識生成;中段“會學”,強化在合作探究、素養提升中形成能力、點亮智慧;高段“志學”,注重從知識與素養中,凝練思想,化作行動,潤澤生命。
(二)“三段式教學”促使“樂學教育”有效實施
各學科聚焦“樂學”理念,均找到了教學突破點,如快樂語文、說數學促思維、活力英語、效能體育、智慧美術、融創科技、理趣科學、律動音樂、明德道法等。探索出了“低中高三段式”進階化、模塊化實施路徑,如語文課堂在低段形成了“快樂識字+多方式朗讀+寫字寫話指導”的方式,在中段形成了“朗讀感悟+要素交流+讀寫結合”的方式,在高段形成了“單篇鑒賞+閱讀拓展+以文化人”的方式,知識、素養、情懷蘊含其中,春風化雨,立德樹人。以語文閱讀為例,低段以趣味閱讀、繪本閱讀為主,激發興趣,培養語感;中段以兒童文學、寓言、童話、科學家的故事為主,激發情感,開闊思維;高段以中外經典名著、基礎數學、物理及科學閱讀為主,啟迪智慧,塑造品格。再以“說數學促思維”為例,低段:說信息、說問題,注重實踐,趣味表達;中段:說關系、說方法,發展思維,形成能力;高段:說邏輯、說思想,提升認知,潤澤生命。
(三)“三模塊課堂”為“樂學教育”提供必備要素
“樂學教育”強調學生互動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突破傳統課堂講授式教學的基礎上,學校提出了“樂學課堂”的必備要素,即講授盡量不要超過三分之一,自主合作探究朝著三分之一的目標發展,還有三分之一以練習鞏固拓展為主。在教學重難點處增加“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講一講、評一評、考一考”等互動學習方式,并強化小組合作學習后的小組展示評價,促使學生在交流、展示、相互評價中學習借鑒,使其感受學習的快樂,收獲來自同伴之間的活力與溫暖,并獲得同學間的相互幫助等。在合作學習理念的帶動下,學校每個學科都強化了合作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的建構,如“說數學 促思維”課堂形成了“樂學”教育理念下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講題、實踐編題”的基本實施路徑;“理趣科學”課堂也形成了“樂學”教育理念下的“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探究關注體驗、問題導向思維建模、注重表達提升思維”的實施路徑。
“樂學教育”還強調知識學習后的團隊活動,注重實踐體驗與現實問題的解決,各個學科“一單元一實踐”“一月一研學”“一季度一項目”等綜合化、實踐化、項目化、主題化學習已成為學校教學亮點,成為學校每一個生命精彩綻放的源頭活水。
(四)“三維度評價”促使“樂學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減負
“樂學教育”弱化“唯分數”的評價,重構了評價體系,確立了以“學科綜合評價”為基礎,兼顧“項目活動評價”和“行為實踐評價”的“三維度”評價體系,落實“知恩懂禮、樂學善思、合作創新”的學生發展目標。每學期末,每個學科都會進行綜合性評價,如語文除試卷占30%外,兒童文學閱讀、古詩詞背誦、融合性活動等都被納入語文綜合評價。同時每周進行以行為習慣為評選內容的最美少年評價,每月開展勞動參與、社會研學等情況的評價。每年還給每個學生至少提供一項社團課程,并開展相應的展示與評價活動,如信息科技“編程活動”,英語“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等,推動“樂思知行”課程深入實施,促使學生擁有廣博的知識、開放的思維,成為具有中國根基、全球勝任力的青少年。
2014年,西安經開第一小學開啟“樂學教育”實踐,經過10年時間,“作業少、素養高,樂學習、會創造”成為其最突出的辦學特點,得到社會、家長、上級的高度肯定。由于“樂學教育”在區域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020年西安經開第八小學將其應用于辦學實踐,短短四年時間,經開八小也成為區域內創新性極強的一所學校。2022年“樂學教育”走進經開十八小,兩年時間,獲得區域內家長的高度認可,每一個生命都呈現出精彩綻放的狀態。
總之,“樂學教育”是教師精講下的經驗傳承,是生生共同探究下的文化相遇,是情感融合下的生命眷注,是關注每一個生命成長下的個性綻放,是一幅氣韻生動的生命盛景。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