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路徑研究
——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曾良華 宋 珊 葉秋美
發布時間:2024-09-19 09:58:36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社區老年教育的社會需求越來越旺盛,市場存量的老年教育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作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理當積極參與,主動服務于社區老年教育事業發展。本文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基地建設、課程構建、培訓覆蓋、資源整合四個方面就高職院校如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對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的路徑、方法、策略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相關思考和建議,以供借鑒。
[關鍵詞]老齡化 社區教育 老年教育 高職院校 服務路徑
基金項目: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提質培優行動計劃項目2021年度課題“‘老年教育’社區教育示范基地建設探究”,項目編號:HZZYJY2021127,項目負責人:曾良華。
引 言
社區教育是開展終身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社區教育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今,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日漸加劇,社區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備受人民群眾的歡迎,不斷發揮著推動社區發展的重要功能,老年教育將逐步成為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服務是以社區為單位,以老年群體為服務對象,以促進社區老年人身心健康、學習娛樂、方便老年人生活,增強老年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力為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服務的過程,其在內容上更具針對性,形式上更具便利性,方法上更具普適性。因其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而廣受社區和老年群體的歡迎。
面對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和他們對教育的需求,高等職業院校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利用其學科和專業資源,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為社區提供包括老年教育在內的多種服務。本文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就高職院校如何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廣泛開展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的路徑、方法、策略進行了分析探究,以供借鑒。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是由漢中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專科層次普通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有財經商貿、電子與信息、交通運輸、教育與體育、旅游、農林牧漁、輕工紡織、食品藥品與糧食、土木建筑、醫藥衛生、裝備制造、資源環境與安全12個大類40個專業。近年來,學院緊緊圍繞漢中市研學、醫養、旅居、興業“四個在漢中”戰略實施,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及時優化專業布局結構,不斷提升專業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緊盯社會需求,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力開展社會培訓、職業技能認定和技術服務。學校設有“陜西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陜西省成人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培訓基地”等20余個培訓基地,年均面向社會開展各類培訓、認定、技術服務8萬余人次。
2009年,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被陜西省教育廳批準建成“陜西省成人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培訓基地”以來,由繼續教育學院牽頭,在漢中市教育局和相關社區協助下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充分發揮高校專業、師資、場地、設備等資源優勢,緊跟社區教育需求,不斷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基層、服務社區、服務群眾,通過組織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著力構建由政府、社區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社區老年人教育項目。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努力促進社區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為和諧社會、平安漢中建設貢獻力量。
社區老年教育開展的現狀與需求
截至2023年末,中國人口總數為140967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老年人參加學習與建設學習型社會有著正相關的關系,老年人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老年人除了自己身體力行,還能夠帶動家庭成員和親友共同參與學習型和諧社會建設。雖然智能手機的普及使老年人的信息來源變得更廣,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居家養老的獨居生活使他們感到與社會脫節,他們渴望參與群體活動,主動融入社會。
然而,目前老年教育還遠遠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許多城市的老年大學已連續多年出現“一座難求”的局面。一部分康養機構結合自身特點,以專題講座、社團活動、研學旅行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老年健康講座、心理疏導、文體娛樂等教育活動;其他小微機構和眾多社區的老年教育活動則局限于民間組織的小型老年文體社團,大多呈現無組織、無場所、無經費的“三無”狀態;而居民社區大多都不具備開展社區教育的條件,個別社區雖有場地,但十分狹小、條件簡陋,師資匱乏、經費沒有保障,辦學條件較差。社區老年教育亟待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開展社區老年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1.聯合康養企業,打造社區教育基地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醫學、文化、藝術、體育、美術、食品、老年心理健康等領域的師生資源優勢,調動各方力量,在“褒河康樂養護中心”建立社區養老教育示范基地。學院在教育基地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無償向基地提供相關數字化老年教育教學資源,基地配合建立相應智慧化學習資源平臺,供社區內老年群體免費在線學習。學院為基地提供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培訓及認定等服務,選派優秀教師和業務骨干共同參與老年教育領域科研項目開發、技能提升和學術研討。基地選派中高層領導、中高級養老護理員擔任學校的客座教授、專業帶頭人、兼職教師。通過定期開展社區服務活動、提供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與等級認定、開發“智慧助老”系列課程等途徑,圍繞“醫養在漢中”城市品牌建設,努力打造陜西高校“一校一品”社區老年教育品牌,建設示范性繼續教育基地及示范性養老社區教育基地。
2.聯合老年大學,科學構架課程方案
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和師資優勢,主動聯合漢中老年大學,組織教師參與編寫了《漢中老年大學教學大綱》,確定了各專業教材;選聘高校教授和行業專家任教,保證師資質量;強化教學組織管理,要求教師深鉆細研精心備課,規范教學流程認真上課,交流觀摩學習互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建黨節、國慶節、重陽節等為契機,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展演、書畫攝影展、知識競賽、文化下鄉等活動,檢驗教學質量,展示學員風采。在融入高校智慧及相關資源后,漢中老年大學的教學質量、學員認可度等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3.聯合縣區政府,延伸老年教育觸角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基層、服務社區、服務群眾的基本方針,以各縣區政府為依托,以社區文化中心(文化站)為樞紐,以建立多種協會為手段,以把各類教育活動延伸至企事業單位和基層社區、滲透到家庭為目標,深入挖掘社區教育教學資源,不斷拓展社區教育培訓空間,積極面向各個縣區開展老年教育活動。近年來,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社區教育團隊根據漢中地域文化特點,針對不同群體,以“漢中經濟社會發展”“老年人的情緒調節與身心健康”“人際關系與和諧家庭”“老年養生”“智慧助老”等內容為主題,依托漢中市社區教育網,免費向社區居民開放各類網絡教育資源,采取面授和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先后在漢臺區、南鄭區、西鄉縣、寧強縣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系列培訓活動,內容涉及“心理健康與自我調節”“老年性疾病的癥狀與預防”“人際關系與和諧家庭”“書法臨帖與作品賞析”“老年性心腦血管病預防”“老年養生”“智慧助老”等20多個專題,年均受訓2000人次以上。除開展培訓活動外還指導漢臺區、城固縣、南鄭區、寧強縣、西鄉縣、勉縣、鎮巴、留壩等縣區的部分社區建立了社區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了培訓機制,厘清了工作思路,培養了一批主講教師,為社區教育活動有序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4.聯合三方機構,豐富老年教育形式
學院主動作為,依托“陜西省成人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培訓基地”,積極推動漢中老年教育事業發展。不僅將社區教育分校和家庭課堂開進社區老年活動站、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各社會養老機構,而且還注重加強與教育、旅游等行業企業的合作,構建“研學旅游+老年教育”模式,將教育、休閑、旅游三要素進行組合嫁接。
一方面以短期游學的方式,組織康養機構的老人,通過旅游和文化教育活動來增長見聞、結交朋友、舒展身心。如陽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東方老年公寓將養老與旅游和教育相結合,不僅將漢中的老人帶至省外開展游學,還將北京、上海等外地老人吸引到漢中旅居游學;東方老年公寓依托漢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學院聯合開發“兩漢三國”文化研學課程,讓老人們在“慢游”中了解“真美漢中”的歷史內涵,體驗漢人老家的風土人情,感受水韻江南的文化魅力。這種方式讓旅行不再走馬觀花,把課堂變成快樂旅行。在課程安排上,按照“一期一主題,一隊一策略”的方式,根據學員構成靈活調整活動方案,上午講授、下午參觀,輕松學習。學習內容以人文知識為主,適當增加自然科學知識。場所選擇多元結合,包括但不限于名勝古跡、自然景觀、博物館、展覽館、民俗園等。
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老年教育資源,發揮老年人的余熱,通過組織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提升價值感,增強自信心。例如東方老年公寓充分利用老紅軍、老黨員、老勞模等資源,聯合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同開展“黨建”“團建”活動,舉辦多場“講紅軍故事”“述名人事跡”“聽勞模演講”等活動。老紅軍、老黨員、老勞模追憶崢嶸歲月,講述奮斗歷程,激勵年輕人奮發有為。通過這些活動讓老年人在發揮育人作用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育”,他們展現了自我價值、愉悅了身心,激發了生命的活力。
社區老年教育取得的經驗與成效
1.強化宣傳組織,打造優師團隊
學院大力宣傳社區教育理念,利用“漢中市社區教育網”廣泛宣傳社區教育活動。通過現場培訓、指導交流等形式展示社區教育的內容和成果,促進參訓學員個人修養、生活技能等得到相應的提升。學院發揮高校專業人才優勢,遴選院外經驗豐富的優秀的教師、行業領軍人物,整合院內“鄉村振興”博士專家社會服務團隊、“三區人才”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社區教育專家團隊等師資力量,建成一支由160余名不同學科領域高級專業人才組成的社區教育優秀師資團隊(高級職稱占80%),為社區老年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師資基礎和智力保障。
2.對接市場需求,開展特色活動
近年來,學院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和地域特點,圍繞居民文化生活和身心健康需求選取主題,先后聯合醫學類二級學院和附屬醫院在社區開展醫療保健、義診等系列活動12場;發揮學院“志愿服務團隊”功能,組織學院教師給漢中老年大學學員作有關文化、文學、禮儀方面的專題培訓8場;帶領大學生志愿者團隊走進漢中社會福利院、漢中老年公寓開展志愿服務獻愛心活動36次;進入農村社區開展“關愛孤寡空巢老人”志愿活動和“脫貧攻堅”養殖種植類專題培訓25次,年均開班20個,受眾超過4500人次。
3.錄制百門課程,供線上線下學習
近年來,學院發動全校教師參與社區教育課程建設,先后錄制了《老年養生課堂》《合理用藥,健康相伴》《老年性心腦血管疾病預防》《老年人如何防電信詐騙》《健康生活,品飲綠茶》《果蔬農藥殘留的傷害與預防》《用心體驗,快樂交往》等社區老年教育課程120余門。其中《人際關系與和諧家庭》獲得“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稱號,《老年人情緒與健康》《老年養生課堂》《老年人情緒管理的金鑰匙》《巧手匠心,手作課堂》《智慧助老,“碼”上行動》《悅分享 樂成長——正確引導孩子樹立分享意識》等課程獲“陜西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榮譽稱號,有的課程還被“學習強國”等平臺宣傳推廣。
4.注重成果凝練,科研成果豐碩
學院注重以項目建設推動事業發展,以事業發展推動科研成果匯聚,在社區老年教育工作探索前行中,促進多項科研任務完成,匯聚了豐碩成果。推動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積極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活動》和省級示范校建設《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實踐探索和工作創新》《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社會服務途徑的探索和推廣》以及第三批全省社區教育實驗項目《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項目》《關愛老人,從心開始》等近10個科研項目建設。其中,《社區老年健康服務項目實驗》獲陜西省第二批社區教育實驗項目一等獎,《秦巴山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脫貧攻堅互融共進的“432”模式探索與實踐》獲2021年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此外,發表了“高職藝術教育介入社區教育的路徑探析”“終身教育視角下社區老年教育師資現狀及建議”“基層社區老年教育面臨的困境及解決對策”“開展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探討”等有關老年教育的論文10余篇。
社區老年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通過幾年的探索前行,我們發現成績與不足共存,困難與機遇同在,值得總結反思。主要問題如下:
1.缺乏頂層設計
社會各界對社區老年教育在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的認識不足,還停留在理論層面、感情層面,缺乏依法依規、履職盡責的力量支撐,缺乏全面統籌與系統規劃。
2.硬件建設滯后
辦學場地和硬件設備亟待投入。僅就漢中老年大學而言,就存在諸如場地狹小、設計不合理、硬件設施不齊全等問題。漢中老年大學現有1200余名學員,僅有8間教室承擔教學活動,這8間教室還是借用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公室改造而成的,硬件設備簡陋,無法滿足教學和活動開展的需要。
3.經費投入不足
經費是制約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的關鍵。漢中老年大學是市屬公益性事業單位,財政撥款尚不能滿足運行需要,資金缺口很大,與現有辦學規模不適應。各社區老年教育亦是如此,部分社團處于自主活動的狀態,沒有資金投入,缺乏必要的經費扶持。
4.課程建設滯后
由于人員編制不足,專職教師缺乏,聘用教師流動性大、穩定性差等原因,目前老年遠程教育課程設置與內容嚴重滯后,不能滿足老年人學習、生活的個性化需求,平臺建設、教材開發、課程錄制等亟待加強。
基于上述情況,我們呼吁相關部門正視問題與不足,切實把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提上議事日程,納入相關規劃、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營造良好的終身學習氛圍。
對策與建議
1.強化頂層設計,理順管理體制
建議將社區教育納入教育行政管理的系列,列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理順管理體制,建立領導機構,實行歸口管理,縣(區)成立社會教育管理部門,統管除國民教育系列外的其他各類終身教育,切實依法依規管理,劃撥專用場地,落實專人負責,使老年教育有人管、有場地、有事做、有錢用。
2.強化項目引領,促進各方協同
建議國家和省級層面加強對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研究,強化形勢研判,確定研究方向,列支專項支持經費,引導和鼓勵包括高校、科研機構、基層社區、康養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申報的社區教育科研和實踐項目,以活動促科研、以科研帶教育、以教育托活動,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社區老年教育快速發展。
3.引入市場機制,助力社區教育
老年教育事業單靠政府輸血式扶持發展遠遠不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建議形成政府政策推動,企業運營助力,共同發展社區老年教育的格局。適度引進市場機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老年產業,鼓勵企業、民辦教育機構及社會有識之士參與社區老年教育,并享受一定的稅費優惠政策。
4.建立義工制度,彌補師資短板
建議“社區老年教育義工制度”,設立“社區老年教育師資資源庫”,入庫師資憑積分可享受相關社會福利及其他社會資源,引導老年人發揮余熱,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有效緩解社區老年教育師資不足的矛盾。
5.建立資源平臺,發展遠程教育
充分利用手機終端,搭建開放、靈活、便捷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公共資源平臺。建成多種形式的遠程老年教育資源平臺,豐富學習內容選擇空間,擴大社區老年教育的覆蓋面,提高群眾參與率,真正實現“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目標。
結 語
總之,社區老年教育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大局、復雜而系統的惠民工程。在社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的今天,社區教育、老年教育也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需要政府、學校、社區、康養機構等各個方面共同參與,從業務管理、政策支持、科研攻關、組織謀劃、任務落實等多個方面入手,從經費、場地、人員、設備等各個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建立起良性互動、各司其職的社區老年教育工作機制,形成統籌謀劃、協同作戰、同向發力的社區老年教育網絡體系,推進社區老年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努力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大國”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紅兵,張淑蓮,任晶.“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趨勢與路徑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26(5):54-59.
[2]丁紅玲,潘婕妤.我國養教結合老年教育實踐進展及推進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21(3):51-55.
[3]陳文嬌,劉巧巧,肖楊.基于當代老年人學習需求的社區老年教育課程開發[J].成人教育,2021,41(7):35-40.
[4]周延軍,李彥.新時代社區老年教育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1,23(6):8-14.
[5]許瑞媛,馬麗華.賦權增能:美國老年教育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策略探究[J].職教論壇,2021,37(8):137-146.
[6]萬蓉.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的融合:以開放教育機構參與老年教育為突破[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17):46-51.
[7]張藝諾.老年大學與社區老年教育融合發展的模式探究[J].天津教育,2023(7):20-22.
[8]周俊英.老年教育服務社區發展治理的路徑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23(4):42-46.
[9]李麗娜.城市社區老年教育現狀及特點[J].知識經濟,2020(6):126+128.
[10]雒真.衡陽市社區老年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2):189-190.
[11]彭琳.新時代社區老年教育模式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36-38+49.
(曾良華、宋珊、葉秋美: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