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的工作中,教師為關鍵之所在。要促進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以體育課程為載體,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尤為重要。本文以培養和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在實現體育學科育人功能之意義為指導,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分析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發展之現狀,并得出相應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教師  課程思政能力

基金項目:院級項目“高職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AZJKY2023031)。


引  言

體育課程具有著自身特有的德育元素和價值,推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學科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更是國家構建課程思政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中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當前,我國發展進入到新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推進院校的體育課程思政工作,其課程實施者——體育教師個人的課程思政能力便成為主要因素。為了構建國家思政大格局,推進課程思政進一步發展,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作為制度保障和實施依據。然而,目前對于體育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怎樣做”這一層面,對于如何培養和提高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等相關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本文主要提出高職體育教師如何培養思政意識及提升思政能力,進而推進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學科育人。

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之意義

1.國家政策落地之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并將加強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置于重要位置。《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于2019年8月發布,其中明確提出了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要求,以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這些課程思政相關政策的出臺,不僅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求,也對思政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個人的思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培養和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是進一步推動國家職業教育發展和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關鍵舉措。

作為高職教師隊伍中的公共基礎課教師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實施者,體育教師應積極響應并落實國家政策。應以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為基礎,將政策內涵和育人要求貫穿并實施在體育教學中,最大化體現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體育教師還應注重培養自身的思政意識并提升思政能力,加快構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整體格局。

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應注重將思政要求貫穿于體育課程中。可以通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將國家政策的理念和價值觀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品德品質。同時,體育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思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的相關活動,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和視野。通過與其他學科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思政案例,為高職學生提供有營養的學習體驗。

2.立德樹人任務之舉

推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關鍵在于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這一過程中,三個關鍵要素——課程、課堂和教師,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這三個要素中,對教師個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作為課堂實施者,在體育思政教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需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貫徹課程思政的要求。只有在教師積極參與和投入的情況下,體育思政教育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達到育人的目標。

提升體育教師的思政素養是至關重要的。他們需要挖掘體育課程的“育體”功能和“鑄魂”價值,創新體育課程思政的內容、教法和形式,使各類體育項目都具有思政的特色,形成富有營養的課程思政案例。通過豐富的思政元素,體育課程不僅能夠提升高職學生對該課程的喜愛程度,還能引導學生堅定信念、錘煉意志、涵養品德。

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包括道德修養、學科知識水平以及教育教學能力。應積極關注國家政策和社會變革,以便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堂。此外,還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確保思政元素能夠生動有趣地傳達給學生,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總之,提升體育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對于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至關重要。只有通過教師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投入,體育思政教育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實現育人目標,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良好的品德,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為有益于社會的公民。這一過程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國家建設的需要。

3.提升體育課程內涵之義

努力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體育美育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培養健全人格,同時在美育教學中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造和創新活力。

推進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助力高職院校實現“雙高”建設的主要手段之一。體育教師承擔著傳授知識、引導學生發展的責任,需要善于利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途徑,將思政元素融入體育項目教學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同時,要強化體育課程的育人目標和實效性,提升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提升和發揮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對于提升體育課程的內涵至關重要。

通過這樣的努力,能夠開展富有思政元素的體育課程,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喜愛和參與度。這不僅能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信念、錘煉意志,還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觀念。體育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能夠為高職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和積極進取。同時,這也為體育教師提供了一個提升自身素養和能力的機遇,使其能夠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之現狀

體育是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在實際的教學中主要偏重于實踐性,因而理論教學則相對少一些。通過對陜西商洛、安康和漢中幾所公辦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開展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以及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和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主要呈現以下情況。

1.思想認識偏差:“不愿”開展課程思政

思想認識的偏差在教育領域很常見,而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大多數體育教師似乎對課程思政的理念持有保留態度,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教授學生運動技能和鍛煉體能素質是體育課程的核心任務。這種看法可能來自于對傳統體育教學的理解,將體育教育僅僅視為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體育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方面的潛力。另外,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職責,與體育課程無關。這可能源于對思政教育的誤解,將其局限于某一類專門課程。

然而,事實上,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教師作為課堂實施者,應該意識到體育課程的育人潛力,并積極主動地貫徹課程思政的要求。體育課程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授,它還可以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自律意識、公平競爭意識等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觀念。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體育教學中,使體育課程成為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陣地。

教師應當逐漸認識到,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不僅限于技能的傳授,它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品格、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這種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無論是在職業領域還是社會生活中,這些品質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2.業務能力不足:“不能”開展課程思政

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不僅是簡單地將某些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而是需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整體融入。這就對體育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一些體育教師具備了一定的思政意識,但由于他們的教學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不足以及文化底蘊欠缺,往往無法找到恰當的切入點將思政元素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導致在實施體育課程思政時,對思政元素生搬硬套,從而影響了實施效果。

3.主觀行為滯后:“不知”開展課程思政

在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普遍存在對國家有關課程思政政策的理解不夠深入和透徹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存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部分高職體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念和工作認識不全面。他們可能對課程思政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存在一定的模糊或片面理解,無法全面把握其在教學中的應用。這導致在實際教學中,他們難以主動貫穿課程思政,無法將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思政效果。其次,多數高職體育教師由于注重實踐而相對輕視理論學習,導致其在文化知識和思政知識等方面的儲備不足。他們對思政元素的挖掘缺乏敏銳性,對思政教學的把握不準確,對當前時政分析的深入程度有限。這種情況使得教師雖然有一定的思政意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將思政元素與體育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影響了體育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之探究

1.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增強個體思想認識

體育課程雖然是以實踐為主的理實一體課程,但也承擔著“育人”的課程任務。因此,體育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思想認識,排除認識誤區。

首先,高職體育教師要培養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新精神。一方面,要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刻認識體育課程的課程思政對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要多途徑多領域培養將思政元素貼切融入體育教學的自主意識,善于挖掘和發現體育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并通過在實踐中創新運用。例如,排球項目中的排球精神、高蹺項目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等,使思政元素與體育教學有機融合。因而,高職體育教師們要不斷涵養課程思政意識,培育和提升課程思政能力,才能將挖掘到的有價值的思政元素自然且貼切地融入體育教學過程,進而實現體育的育人目標。

其次,高職體育教師要增強提升理論水平的學習意識。一是可以通過學習強國app、人民日報官微等平臺,培養個體的思政意識,積累思政素材,提高政治素養;二是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和全面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職業教育和教師的重要講話,緊扣時代脈搏,為課程思政找準切入點,使其具有時效性;三是加強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及文件的學習,這是對高職的基本要求,使其可以了解國家對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教師隊伍的要求,在教學中把握政策、開展教學、與時俱進。

最后,高職體育教師要構建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共同體意識。傳統單打獨斗的教學觀念已經過時,高職體育教師應該逐步增強共同體意識,利用體育教研室集體的智慧來推進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建立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師共同體。例如,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加強院內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并與安康學院、安康市教體育聯合搭建安康市大中小體育課程思政平臺。通過教學比賽、項目研究、交流座談等形式擴大共同體范圍,提升自我發展意識。另一方面,應加強校內體育教師與思政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搭建體育課程思政平臺,建立長期互動學習機制,共同研討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建設。具體來說,應該研討體育知識傳授、運動技能培養與體育品德塑造融合的時機、方式以及學理依據,彌補體育教師在思政方面的不足。

2.以教學能力為保障,夯實思政融入平臺

高職體育教師要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這三個環節中貫穿立德樹人意識,這不僅是體育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體現,更是來自其課程思政能力。

首先,在教學設計中,高職體育教師應突出并強化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他們需要深入挖掘富有思政價值的元素,并將其與體育教學內容貼切融合。特別是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要自然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避免生搬硬套。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目標,確保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互匹配。

其次,在體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高職體育教師應注重改革教學方法。考慮到高職學生普遍好玩、好動,并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體育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針對這一群體的特點,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并因材施教。他們不僅要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項目的積極性的方法,還要注重融入和滲透思政元素。舉例來說,在學習踢毽子、踩高蹺、舞龍舞獅等體育項目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踢、扭、跳等動作要領,還要讓學生在練習動作和了解項目起源過程中提升其文化自信,以傳承和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最后,可以通過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進一步推動體育課程思政的發展。為了評估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成效,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如學生個別交談、調查問卷等。這樣可以獲取學生對課程思政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了解他們在道德、思想品質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高職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教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思政能力。通過不斷進行教學反思,體育教師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提供更有價值的體育教育。

3.以課程思政為導向,精準挖掘思政元素

高職體育教師要善于以體育課程的課程思政為導向,對體育學科及所教體育項目從廣度、深度和溫度三個維度,從產生、發展和現狀等深度挖掘,從而多角度、多層面增加體育課程和教授體育項目的知識性、文化性、育人性。因此,可以從“內生”和“外生”兩個方面精準挖掘體育項目的思政元素。

關于“內生”資源。一是教師在增強思政自主意識的基礎之上,深入挖掘高職體育課程內部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教師可結合高職學生的年齡及體育項目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進行教學設計。二是教師需在“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之下設計體育項目的教學目標,并善于將挖掘出的思政元素進行整合和應用,培養學生不怕困難、不斷拼搏、努力奮進、積極進取的優秀品質。三是從體育學科的發展出發,教師可在教學中講解體育項目的相關理論知識,包括其起源、現狀、貢獻及前景等,幫助學生系統了解體育知識體系。

關于“外生”資源。一是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向學生介紹體育行業的發展,依據行業發展實際安排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的就業發展做好準備。二是教師要提高自身課程思政能力,積極拓展體育課程的人文視野,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華體育文化等積極融入體育課程教學中。三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師要有國際眼光、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激發民族自豪感,為建設體育強國而奮斗。

結  語

為促進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體育教師的參與至關重要。應提供培訓和資源支持,幫助體育教師提升教學和思政能力。體育教育不僅能傳遞正確三觀,還能夠通過實際活動鍛煉學生的品德。通過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可以提高體育課程的育人效果,為構建高職課程思政大格局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李林,趙富學.高校體育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培育的問題聚焦與破解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

[3]熊燃,李佳圣.新時代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

[4]徐建宏.協同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探索——以南充文化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體育科技,2022.

(諶屈、張樂: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