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教師教育改革近年來不斷持續推進,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生教育實踐也不斷深入,但是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依然是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畢業生的教育教學技能尚不能完全適應中小學(含幼兒園)的需要,“三字一話”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傳統基本教學技能,在高等教育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的體系中占比不足。本文以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內四所毫無關聯學校的相關人員(地方高校師范類專業的在讀大學生、中學教師、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實地調研,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后提出新時代數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路徑。

[關鍵詞]四字一話  教育教學技能  高等教育師范專業  人才培養體系

基金項目: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青年項目《構建陜西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4QN238);延安大學校級重點教改項目《地方高校師范類專業“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YDJGZD22-08);陜西省計算機教育學會教改項目《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1-05)。


引  言

“三字一話”是指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是國家教育部門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更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職業技能之一。國家一直非常重視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出臺了很多有關教師教育技能要求的相關政策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提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這一要求的提出,標志著從國家層面第一次對教師的用語提出了標準,對書寫技能提出了要求。《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關于開展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的通知》提出,高度重視教師規范漢字書寫基本功訓練,對全校教師進行經常性的粉筆、鋼筆、毛筆“三筆字”書寫培訓。這一要求的提出,意味著在教育部層面第一次將“粉筆、鋼筆、毛筆”簡稱“三筆”確定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之一。2012年教育部相繼出臺了有關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的三個教師專業標準,將“三筆字(粉筆、鋼筆、毛筆)”納入了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評價維度,明確提出規范書寫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三字一話”(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首次以教師教學基本功和教師必備教學技能的形式正式出現在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中。至此,“三字一話”成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必備項目,也成為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生人才培養的必修專業課程與專業必備技能。

從上述通知、文件、意見等的發布可以看出,“三字一話”不僅是教師職業的專業規范標準,也是基礎教育階段保障教學質量的最低要求,更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然而,隨著數字化的普及,尤其前幾年開展線上課程期間,教師“三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學生的需要了。本文以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內大學、中學、小學、幼兒園中各隨機選取一所學校為調查研究對象,就“三字一話”教學技能的適應度、保障度、有效度、滿意度、存在問題、建議等方面開展調查,期望通過分析研究能真實地反映出“三字一話”現狀,并以“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指導思想,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師范類專業認證理念為遵旨把握“產出導向”,以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生人才培養的“畢業要求”倒逼課堂,提出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數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四字一話”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路徑。

“三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調研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內四所學校的相關人員,分別是一所地方高校的17個師范專業的部分師范生、一所重點中學的部分教師、一所公辦小學的部分教師、一所民辦幼兒園的部分教師。調查通過紙質問卷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269份,回收239份。對問卷進行數據清洗后得到有效問卷179份,有效率為75%。

1.“三字一話”教學技能使用現狀

傳統課堂上對教師的“三字一話”師范教育教學基本技能非常重視,甚至可以說是一名教師入職的敲門磚、生存的生命線、獲得威望的利器。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特別是近幾年在線學習、網絡課程發展迅速,課堂革命不斷深入等,使人們對“傳統課堂的教育教學方式”態度發生改變,以至于在數字化教育轉型期的當下,“三字一話”作為傳統課堂必備的四大法寶已經隨著新媒體、數字教育、網絡快餐知識等的發展而被慢慢地遺忘于課堂之外了。粉筆、黑板已經不是教室內課程知識的主流呈現方式,部分黑板已經淪落為“投影儀”的背景板;而粉筆書寫的板書也早已經被制作精美的PPT代替。鋼筆在之前的教育中承擔著教師批改試卷和作業、書寫評語、與家長書面溝通及對外聯絡交流的重要角色,現在也已經被輕便易攜帶、不用擔心墨水用完更不用擔心灌墨水弄臟書本和手的簽字筆取代;以前的鋼筆只有黑色、藍色、紅色三種經典顏色,而現在的簽字筆顏色豐富、粗細隨心選、款式時髦,教師學生都愿意使用簽字筆來代替鋼筆。毛筆更是只有在興趣特長展示和書法課上才會有亮相的機會。以前學校的通知、請帖、對聯等需要用毛筆字來書寫,現在也早已被制作精美、做工精良的廣告紙等取代。即使是教師之前在課堂上賴以教學的普通話的輸出,也被現在的課堂革命、翻轉課堂、對分課堂、新課程改革等擠占大大減少了使用頻率。以前的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現在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也早已被“課堂革命”刻意分解出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用于特意安排學生來說、來演示、來板書。傳統的“三字一話”在新型教學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調查發現,三字中的鋼筆字、毛筆字幾乎不會出現在當今這個快節奏的教師教育教學環節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大家都更愿意使用一支隨手拿來即可以使用的簽字筆來應付所有需要書寫的場合,包括答題的試卷也會要求使用黑色簽字筆作答;粉筆因粉塵污染、易耗且消耗嚴重,加上黑板的保養維護難等客觀原因,已經逐漸淡出了現在的新型教室課堂內,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投影儀、白板、觸屏手寫電子屏等。教師拿著提前準備好的PPT,只需要進行簡單的翻頁就可以形象生動地呈現出預期的教學內容,再也不用因為上一節課寫一黑板板書而滿臉落灰、吸一肚子粉末了。時代在進步,教育在改革,課堂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革,如果我們還一味地用傳統“三字一話”的要求去對標現在的課堂教學,不僅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更談不上高效教學。

2.“三字一話”教學技能實際訓練情況

調查發現,即使教育管理部門對高等教育師范專業的師范生和基礎教育段中、小、幼教師的“三字一話”有明確要求及考核評價標準,但在實際的教育環境中“三字一話”教學技能培訓情況卻不容樂觀。

不管是師范類專業的在校學生,抑或已經在學校任職的公辦、民辦教師,由學校層面組織的“三字一話”教師必備技能培訓幾乎沒有。地方高校的師范類專業基于人才培養方案,關于高等教育師范專業畢業要求必備的“三字一話”教學技能的培訓也僅僅停留在“課程+實踐”上。“三字一話”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大一至大二,課程設置為理論課加實踐課,課時一般情況下不超過36學時,教學內容主要是硬筆字(鋼筆字、粉筆字)、軟筆字(毛筆字)、教師口語的認知及訓練。筆者對地方高校部分師范專業的師范生進行調研發現,大部分師范生在知道“三字一話”對從業入職及職業發展重要性的情況下,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習一段時間,一旦課程結束、考試合格,就不會再投入太多關注與時間;加之學校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僅僅是學分的設置,學生們更不會投注精力去練習提高。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開展調研時,調研結果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新入職的教師,他們每天忙著適應新環境、新人物、新工作,疲于應付,只要不是校方強制性要求,就不會進行“三字一話”的技能提升訓練;另一種情況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他們已入職并從教多年,認為自己有一定的“三字一話”基本功,并自信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再加上日復一日相對封閉、重復的工作模式,他們不會主動進行“三字一話”教學技能提升,即使學校有相關培訓要求,他們也會找各種說辭和理由,來躲避或應付“三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的培訓。

3.“三字一話”教學技能評價現狀

現在的課堂和過去傳統的課堂評價方式已然不同。調查發現,不管是日常課、觀摩課、公開課、競賽課,甚至教師教育教學競賽、網絡資源錄制等,教師本人或者是學生、家長、同行、管理者都把現代教育技能的運用和學科知識整合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來評價課堂教學。毋庸置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學課堂。部分教師和高等教育師范專業的師范生不再注重“三字一話”教學技能是否達標,不管是在校的師范生,還是已入職的教師,都將大部分的教育教學技能提升方向放在了信息技術使用、PPT制作設計、新軟件新平臺新媒體新科技教具的研究上,就連普通話都可以通過現在的語音轉字幕、變聲等新技術的方式方法來解決,所以很少有人會花時間把功夫用在“三字一話”這種枯燥乏味又用處不多的基本技能錘煉和提升上。“三字一話”教學技能評價出現失衡的情況。

新“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培養體系構建

基于調查中發現的“三字一話”現狀及問題,新“四字一話”的提出,更適合現實中的教育發展趨勢、社會環境需要和師生能力養成。“四字一話”中的“四字”是指硬筆字(簽字筆、粉筆字)、軟筆字(毛筆字)、白板筆,“一話”是普通話。

“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是師范專業學生將來從事教育行業的必備技能,技能就要知行合一,有理論、有實踐才會有提高。要把“四字”寫好、把普通話說好,不僅要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做基礎鋪墊,還要通過扎實的實踐來鞏固提高。而要把新“四字一話”落實好,就要構建新“四字一話”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的人才培養體系。

1.從思想上重視,緊抓新時代教育新要求

數字化時代已經全面開啟,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重要、越來越普及。但是不管目前多媒體、網絡數字化有多發達,數字教育有多重要,它都不可能也不會替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育是雙向互動的,教師的“三字一話”是起到示范作用的,是和學生在課堂上交流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過程,這些東西是人機交互(HCI)、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永遠無法取代的。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發布,明確了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基本認證理念。提出分級分類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強,全面保障和提升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提供有力支撐。分級分類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旨在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強,強化高校主體責任,推動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目前,部分師范院校和師范類專業正處于師范類專業認證的關鍵時刻,所以構建一個可以順應時代發展規律、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的新“四字一話”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是立足當下、謀在長遠的當務之急。中小學教師也應立足當下,看清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不管是上學期間學過“三字一話”,還是現在教學經驗多么豐富,都應“活到老、學到老”,重拾“三字一話”并練好“四字一話”,做好學生的引路人,起好教師的示范作用,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光大。

鑒于此,“四字一話”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尤其是高等教育師范類專業的在校生,更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重視“四字一話”教育技能培養和未來職業規劃。

2.從行動上發力,落實教育教學技能培訓

在師范類專業認證的背景下,高等學校“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應以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為主,以畢業需求為導向、以師范生適應未來職業為導向,反向施工設計高等教育師范專業類課程,在課程建設、專業內涵、人才培養方案等中具體落實“四字一話”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提高高等教育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實效。師范院校或師范專業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主戰場,不能僅僅簡單地開設了幾門課程、安排了幾個學時、配備了幾名專職教師,就算培養好了師范生,而要以畢業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質量為責任,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多措并舉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激勵促進師范生扎扎實實練好教育教學基本功。

在大一到大四的課程中,“四字一話”應貫穿整個學習階段,配備充足優質的專職教師,合理規劃時間,讓教師用心教、學生專心練,并建立激勵考評機制加強推進。只有分步驟、按學習發展階段來設計、安排課程,才能保障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持續提升。學校應搭建“四字一話”實踐平臺和練習場所,確保師范生課上課下有充足的練習場地,為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提升保駕護航。

中小學教師應合理安排、利用碎片時間,在持續提升“三字一話”傳統教育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多練習白板筆的書寫技能。因為目前教室大多配備了白板和電子屏,教師在線教學時也需要寫板書,就顯得白板筆的板書書寫需求比另外三種字應用得更多、更廣泛。校方也要持續做好教師“四字一話”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為教師提供學習、提升的機會。

做好“四字一話”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培訓,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抓手,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從措施上細化,多元考核促進技能提升

學校通過增加考核、考評中對“四字一話”的評價,可以引起更多人對“四字一話”的關注。在教師教學技能大賽、課堂創新大賽等競賽類考核評分點要有對“四字一話”的明確要求,制定明確清晰的評分細則,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提高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學生對“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的關注與投入。在教師的考核評價以及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學生的實習、見習中也應增加對“四字一話”的考核要求,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讓“四字一話”考核有規可依,做好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師范生“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的持續提升。

結  語

數字化教育時代高等教育師范專業學生“四字一話”教育教學技能人才培訓體系的構建,是對傳統課堂“三字一話”的傳承,也是用高等教育師范類專業認證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倒逼高等教育課堂改革,更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教育發展規律、社會發展需求的課堂革命,是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王利.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35(6):9-14.

[2]羅亮,宋杰,吳紹蘭,等.基于師范認證標準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33):103-105+109.

[3]葛飛.基于師范教育改革的山東省師范專業認證策略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9,34(6):24-28+53.

[4]聶春好.在高等師范教育中加強“三字一話”訓練的思考——以新鄉學院為例[J].新鄉師范學院學報,2018,35(4):68-70.

[5]陳柏全.地方師范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下“三筆字”教學現狀的思考——以梧州學院為例[J].明日風尚,2018(9):224.

[6]李曜明.過去的中師[N].中國教育報,2015-6-18(2).

[7]楚雄師范學院“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實驗研究”課題組,張潔.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實驗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2(5):96-100.

[8]顧明遠.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師教育研究,2006(6):3-6.

[9]郝琦蕾,董新良,姜晉國.師范生實踐教學技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某省屬高師院校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25):46-49.

[10]郭曉娜.論實踐取向的教師課程能力發展[J].當代教育科學,2018(10):43-47.

(高瑛、王文東:延安大學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處;李彩玲:延安市新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