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躬耕三尺講臺,只為桃李芬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希望的造夢師,是學子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執炬人,是行走在教書育人路上的修行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奉獻,為振興鄉村教育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全國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選登數位扎根鄉村的陜西優秀教師事跡,讓我們在這些質樸而誠摯的文字中感受扎根祖國廣袤鄉村辦教育的熱情和堅守,感受在振興鄉村教育中一線教師所弘揚和踐行的教育家精神,向廣大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20240911164740450-55-c9c70.png

2021年9月1號,一則短視頻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內容是商洛市小學教師李丹霞送孩子們出校門的場景,配音是:“二十多年前您是我的老師,二十多年后您是我孩子的老師。這么多年過去了,老師一點兒沒變,真好!”面對這樣的托付,她覺得自豪,也深覺責任重大,唯有更用心用情才不辜負這份信任。52歲的李丹霞一直擔任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從教33年,她始終堅守教育初心,以師愛的力量溫暖并呵護著孩子們的童心。

扎根山區,愛的誓言

1991年7月,師范學校畢業的李丹霞滿懷對教育事業的赤誠,踏上了商州區楊斜鎮中心小學這片熱土,成為一名光榮的山區人民教師。剛參加工作,她就在心里默默立下“把教育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的誓言,把對孩子的愛和教育智慧融入這小小的三尺講臺。

楊斜鎮中心小學地處貧困山區,她經常走訪困難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遇到惡劣天氣時,一些住得遠的孩子就成了她宿舍的常客。不僅如此,一些面臨輟學的孩子也將她當作求助依靠的對象,至今學生周琳的母親還經常提起:“當年要不是李老師借錢給孩子她爸治病,我家孩子早就輟學回家了。”1999年9月,她調離原學校時,學生和家長一直把她送到班車上,不住叮囑她常回楊斜鎮看看。8年里,她扎根山區默默付出,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稱贊。

用心用情,愛的呵護

“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學生時,李丹霞始終把關心、愛護學生作為最高行為準則。她對學生寬嚴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于后進生,她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訓斥,犧牲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同時,她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樂趣。

她最喜歡一句話:“一個人來到世界上是為了使另一個人生活得更美好。”她把愛的教育滲透進每個學生的心田。2021年9月,她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學生小怡,這個孩子遺傳了母親的聽力障礙和言語殘疾,于是她格外關注這個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小怡經常尿褲子,李丹霞就每個課間主動帶小怡上廁所;小怡被其他孩子嘲笑,她就耐心給全班同學講道理,通過游戲讓孩子們體驗殘疾人的不易,讓他們懂得關愛弱勢群體,主動幫助小怡;小怡學習有困難,她就課后單獨為其輔導,一個簡單的字她要重復教很多遍,小怡才能學會……看到小怡臉上甜甜的笑容,她覺得所有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潛心教研,愛的傳遞

“行遠自邇,篤行不怠。”李丹霞注重學習與吸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深入研究,勇于實踐,實現了教研相長。她多次主持完成國省市級課題,發表了十余篇論文。先后擔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年級組長、“青藍工程”導師等,承擔各類示范課、公開課,助力青年教師成長。在她的指導下,青年教師王佩、魏靜、朱明先后榮獲“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

從教33年,李丹霞始終不忘誓言,堅守在教育一線。青春的歲月中留下了她耕耘的堅實腳步,成長的故事里有她和孩子們共同拔節的聲音。一路花香,一路歡唱,她用自己的愛,默默地在教育路上耕耘著、奉獻著、探索著、追求著……

20240911170004653-78-47374.jpg_scale.jpg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