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溶液化學與功能材料團隊翟全國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化學》(Chem)上連續發表兩項研究成果,陜西師范大學均為唯一署名單位。

鈦基金屬-有機框架(Ti-MOFs)由于其優異的穩定性和光活性在氣體捕獲、存儲和光催化轉化方面受到廣泛關注,然而,Ti(IV)離子在結晶過程中具有極高的反應活性使得Ti-MOFs的精準合成受到了很大阻礙。為解決此難題,溶液化學與功能材料團隊提出了新型鈦調節策略,實現了系列Ti調節MOFs(TiM-MOFs)晶體的精準合成和可控結構轉變,在可見光條件下可將煙道氣一步高效催化轉化為環狀碳酸酯。相關成果發表在2024年2月的Chem期刊上,論文的通訊作者為袁文玉副研究員和翟全國教授,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范書聰。

作為當下能源環境領域重要的分離過程,從乙烯/乙炔/乙烷三組分混合物中一步純化乙烯意義重大。團隊基于近年來自主發展的pacs-MOFs(pacs=partitionedacs)平臺,提出了新的金屬簇驅動超微孔組合策略,得益于pacs-MOFs平臺中Mn3/Mn6簇的等模塊置換,所構筑多元金屬簇基Mn3+6-pacs-MOFs材料(SNNU-181-Mn3+6)具有精細優化的連接度、孔徑和孔環境,表現出最高的乙烷吸附量、頂級的乙炔吸附量、合適的IAST選擇性和環境條件下出色的乙烯產率,成功實現了一步乙烯高效純化。相關成果發表在2024年5月的Chem期刊上,論文通訊作者為翟全國教授,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李樹一。

上述研究成果有望為解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高效捕獲和資源化利用,降低工業過程中低碳烴分離能耗等方面提供助力,該系列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