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培華青年學子用腳步書寫“青春答卷”
發布時間:2024-09-07 08:50:3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以青春熱血,耕耘智慧之田;以無私奉獻,播撒希望之種。在這個火熱的夏天,西安培華學院300余支社會實踐團隊、5000余名培華青年走進社會大課堂,在廣袤的祖國大地投身實踐,學子們在“實踐—感悟—反思—內化”的過程中,用腳步丈量山河,致敬熱血青春,用實際行動踐行“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青春誓言,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西安培華學院2024年大學生社區實踐啟動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
7月1日晚,西安培華學院2024年大學生社區實踐啟動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征儀式在維之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學校領導、學生會及青協指導老師,三下鄉社會實踐校級立項團隊指導老師代表,以及各實踐團隊代表400余人參加出征儀式,這標志著西安培華學院的師生正式開啟了一場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拉開帷幕,青年學子們將在“三下鄉”活動中帶著問題前行、帶著知識探尋,在偏遠山區、鄉村田野、生產一線、群眾家里留下他們(她們)青春的足跡……
——沉浸式宣講,傳承正能量。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一個重要環節是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基層宣講工作,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使學習宣講通俗易懂講道理、務實有效解困惑,學院組建了由校領導、思政課“標兵”和“能手”、青年骨干教師、輔導員以及大學生黨員等,共計70余人的理論宣講隊伍,深入部分地市、高校、企業,開展巡回宣講活動, 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講述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
傳媒與設計學院“追尋紅色·足跡”延安精神宣講隊在延川縣向村民宣講黨的新理論
傳媒與設計學院“追尋紅色·足跡”延安精神宣講隊走進延安市延川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寶塔光輝、映照未來”為主題,宣講延安精神的意涵及當代價值,并制作微課、紀錄片、宣傳海報等,通過“多元融合”,讓宣講有聲有色。該院“聲畫交響,探索邊疆“社會實踐隊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沙雅縣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用身邊的發展變化,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會計與金融學院“紅夢引航實踐隊”在榆林橫山市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活動
會計與金融學院“紅夢引航實踐隊”來到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案例分析、問答互動等形式,向市民普及網絡詐騙的防范知識。該院“心潮文化實踐隊”走進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社區、敬老院等場所,向群眾普及反詐知識,增強他們的防范意識。“知行合一社會實踐隊”到商洛市商南縣清油河鎮向村民普及稅收基礎知識及優惠政策,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納稅觀念。同時,他們還積極引導村民關注國家稅收政策變化,為鄉村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成立“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團隊成員由院團委學生干部組成,在多個社區、街道,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開展了20余場志愿宣講活動,宣講“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們的崇高精神和偉大成就。該院“井岡山志愿實踐隊”采用情景教學課程及“學編紅軍草鞋”體驗教學等方式,深入社區、鄉鎮、學校宣講井岡山精神,用心貼近歷史,用情感知時代,讓廣大群眾深刻認識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與深刻內涵,接受思想和精神的雙重淬煉。
一部紅色歷史,一處革命舊址、一個英雄名字就是一面旗幟,更是一個精神標尺。參加宣講隊的師生們感嘆道:充分用好地方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等資源,深入挖掘講好我們黨的光榮革命傳統和革命先輩的崇高品格、寶貴精神,才能增強宣講鮮活度、靈活度、貼近性,讓廣大群眾進一步深刻感受戰爭年代的艱苦環境以及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不屈意志,更加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服務暖人心,助力促發展。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嚴密、形式多樣,“靶”向選點、內容豐富,學校與當地緊密聯動對接,以多元化形式提升實踐活動成效,充分彰顯了培華學子的責任和擔當。
醫學院“青歌志愿服務隊”在安康市寧陜縣龍王鎮開展醫療服務
醫學院“青歌志愿服務隊”深入安康市寧陜縣龍王鎮,運用“揉三按一法”為當地村民群眾進行頸肩按摩,刮痧拔罐,還教村民群眾八段錦、拍八虛等健康理療操,為村民群眾帶來健康和關愛。“如果能給你們評分的話,我一定會給你們評滿分!”“真的太謝謝你們了,我現在酸痛部位真的輕松了很多?!贝迕袢罕妼χ驹戈牊崆榉蘸蛬故斓膶I技能給予了贊譽。
傳媒與設計學院“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隊”,在寶雞扶風縣野河山景區對景區工作人員實施普通話培訓,運用直播技術,成功舉辦多場活動,吸引全國超萬名網友觀看,有效提升景區知名度。該院“實踐興鄉憶青春”社會實踐隊走進渭南市臨渭區藺店鎮李十三村,開展了為期14天的墻繪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以藝術為筆觸,融合當地戲曲文化元素,傾心繪制戲曲文化與鄉村振興主題墻繪,將傳統精粹與現代愿景巧妙交融,讓古老的藝術在現代鄉村綻放新的光芒。陜西時代網、渭南日報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宣傳報道。
會計與金融學院“數智助農團隊”深入安康市寧陜縣龍王鎮,通過村民訪談和物流信息分析,精準把脈鄉村電商發展的瓶頸。他們利用專業優勢,拍攝產業宣傳視頻,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龍王鎮的農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一行動不僅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更激發了村民參與電商的熱情,為鄉村振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該院“愛心傳遞”服務隊走進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王明口鎮方莊行政村,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技巧和方法,現場為老年人演示使用手機進行社保資格認證的步驟和方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薪火暖童心志愿服務隊“與銅川市宜君縣的留守兒童們在一起
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薪火暖童心志愿服務隊“在銅川市宜君縣善家河村開展了關愛鄉村留守兒童實踐活動。團隊成員為孩子們精心組織了形式多樣、妙趣橫生的教學活動,并通過各種宣傳渠道,有效提高了公眾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度,吸引了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志愿者參與其中。
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學子助力鄉村振興
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學子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赴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兵州亥村,深入了解當地非遺文化、歷史底蘊、農業生產、鄉村文化和農民生活等情況,協助做好“非遺+鄉村旅游”“非遺+農業發展”的推介宣傳工作,為非遺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注入了新動力。實踐活動贏得了土默特左旗黨委、團委及學校的高度肯定,截至目前,人民日報、陜西新聞網、內蒙古時報、內蒙古新聞等各級媒體先后對團隊實踐活動情況給予宣傳報道。
——以青春溢彩, 奮進新征程。在本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中,各實踐團隊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從“輸入”到“輸出”,從“聽”到“講”,記錄實踐內容,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心貼心服務群眾,面對面進行交流,在社會大課堂中堅定了理想信念、磨練了意志品格,開闊了視野 、鍛造了過硬本領,同時又豐富了專業知識、提升了理論素養,充分展現了以青春之我,奮進之姿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新篇章。
西安培華學院黨委書記劉鋒表示,2024年暑期“三下鄉”活動各實踐團隊師生奔赴河南、陜西、吉林、內蒙古、新疆等12個省、市、自治區的多個實踐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與隊伍數量創造了歷年新高。本次活動旨在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搭建成才成長的平臺,實現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與社會實踐、群眾需求有效結合、融合,指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接受教育、磨練意志、增長才干,為推鄉村振興、文化繁榮、教育發展、民族團結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行走得到的收獲還能夠反哺人生課堂。”全國大學生井岡山精神志愿服務宣講團成員、培華學院學生付羽潔深有體會地說,“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當我真正走進基層、走進學校、走進群眾,才深刻體會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的實踐意義和導向價值,通過社會實踐不僅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學傳授知識和技能,也許我們的一句鼓勵、一個善舉、一個好主意,能幫助農民群眾激發動力、打開走向致富的大門?!?/p>
一句誓言,一生作答。有的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隊員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感知了家鄉的發展變化,畢業后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返鄉創業,助力家鄉發展,讓青春風采在大地上綻放;還有的隊員表示,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重新找到了人生努力方向,要把社會實踐活動所學所悟轉化為敢闖敢拼、奮進新征程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血性膽氣,畢業后到西部邊遠山區去、到艱苦地方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在強國復興偉大征程中跑好我們的這一棒。
下一步,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教學改革,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持續擦亮社會實踐課堂特色品牌,不斷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拓展校地合作、校企業合作渠道,挖掘實踐實訓載體,依托紅色資源,搭建教育實踐服務平臺,進一步推動校地資源共享、平臺共搭、基地共建、人才共育、項目共孵、學科共建、成果共享,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在服務基層、情系人民的一線實踐中加強磨煉、增長本領,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