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研究
作者:■文/王 榮
發布時間:2024-09-05 15:10:31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在社會進步、人文素質提升過程中,對兒童的關注已經逐步從其身體健康擴展到對其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三至六歲的孩子正處于心理發育關鍵階段,他們此時形成的觀念會堅實而深刻,并且會影響其一生的行為。幼兒的心理成長、發展和變化,以及他們對事物的態度,都與家長的教育方法緊密相關。因此,在現行的家庭教育環境中,一定要盡早地重視并調整家長的教育方式,減少錯誤,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方式,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也日趨完善。但調研中發現,傳統教育理念和文化對現在的家庭教育影響還是很大的,家庭教育中普遍沒有意識到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得在三至六歲的兒童中廣泛存在著自理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畏難情緒大、任性行為多、怕苦、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創新精神及缺少合作交流意識和技巧等問題,不僅如此,許多兒童還表現出了心理和行為上的一些偏激,如攻擊性行為、膽小、活躍過度、情緒障礙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導致兒童的心理素質不能得到健全發展,也阻礙了兒童整體素養的提升。
二、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研究現狀
盡管家長及社會廣泛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但由于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并缺乏充分的理論支持,可供參考的研究資料也非常有限,相關的理論沉淀也不夠豐富,因此,構建一個完善的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框架極為重要。
三、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研究意義
兒童的心理問題不僅會對他們的成長和社交融入造成一定的干擾,而且可能會在他們步入成年后引發適應性難題、違法犯罪和精神病癥等。家庭作為孩子最早接觸的社會場所,對他們產生了最初、最持續及最深刻影響。父母作為孩子的初始教育者,他們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需要的是重點研究方向。
四、民主型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意義
一是民主型家庭教育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二是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育下的兒童更易于形成健全的個性和相對健康的心理。三是在民主型家庭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兒童通常具有更高的自我認同感,并且他們的自信心、尊嚴感和達成目標的渴望也比較強烈。四是在民主型教育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兒童具有更高的創新思考、敢于表達及付諸行動的能力。
五、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一是尊重孩子,正確引導孩子。作為父母,要敏銳地察覺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對其予以肯定,這樣易于孩子建立自信。通過面對面交談讓孩子清楚他們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醒和指導他們及時改正。二是平等對待,堅守原則。我們所提倡的平等,是與孩子平等交流、平等相處、尊重孩子及賞識孩子,與此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尊重父母,懂得體貼父母。三是加強溝通,建立信任。良好的溝通方式有助于父母能夠及時了解孩子每個時期的心理狀態,從而針對性地引導孩子,這樣既能夠達到父母和孩子的溝通目的,又有助于密切親子關系。
六、民主型家庭教育策略
一是以身作則,合理管束孩子。作為家長,在引導和教育孩子行為的同時,也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當孩子行為失當時,應指出問題,言語適當地批評教育孩子,作為家長,當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犯錯時也同樣要認錯并道歉,做到家中的民主和平等。這種教育理念有助于孩子形成對規則、紀律、平等及是非等概念的一個深入認知,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及全面發展。二是尊重孩子個性,適當期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設計相對應的教育方案,設定一個既合理又合適的期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三是循循善誘溝通情感。不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家長都應多給予孩子啟示和協助;使孩子對一切事物都保持探索的積極性。四是關愛孩子,注重合適的挫折教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愛”是最重要的營養物質。家長需要努力塑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體驗到家庭和諧有愛的溫馨氛圍。同時也要適度地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幫助他們提升心理耐受和平衡能力,增強他們的公平競爭意識及積極向前的動力,不斷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總的來說,孩子受家長影響程度極深,尤其是在孩子三至六歲的這個成長期內,家庭的教育方式的選擇十分重要。實踐表明,民主型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發展有益。具體的可以因人而異,因家而行,在變革傳統教養方式的同時,重新定位親子關系等。
作者單位 陜西省府谷縣第十一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