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習作5“介紹一種事物”,需要學生練習向別人介紹一種自己了解并感興趣的物品。以前習作大多以記敘文為主,這是教材初次編排說明文的寫作,學生難免會將說明文與記敘文混為一談。仔細辨別說明文和記敘文可以發現,兩者在表達的目的和表達的方法上有很大區別,記敘文一般是對事情或人物進行具體描述,給人鮮明的感性印象,而說明文則是對事物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給人清晰的理性印象。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把一種事物介紹清楚具體、形象生動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一、結合單元教學,明晰文體特征

習作5“介紹一種事物”所在的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根據教材編排體系設計了四大板塊內容,前三個板塊分別是精讀課文、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習作例文,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使用說明方法的好處,最后一個板塊是習作,是學生學完整個單元以后的總結,由于這是學生初次練寫說明文,因而在練習之前,應該先讓其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

精讀課文的學習要求通過課后習題體現出來,《太陽》是這個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后練習1要求學生對這篇說明文的行文結構進行梳理,知道說明一種事物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分段介紹,課后練習2要求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歸納,也就是告訴學生,要把一個事物介紹清楚,必須要規劃好從“從哪些方面寫”和“怎么寫”,兩者缺一不可。《松鼠》是這個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課后練習1要求學生提煉信息并分條寫下來,可以采用列提綱、畫圖表的方法記錄,課后練習2要求學生關注說明文的語言風格,但是描述必須準確。兩篇習作例文采用批注的形式,凸顯了說明方法的使用及如何介紹清楚物品特征。通過這四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初步認識了說明類文章的作用,比如幫助我們清楚地掌握這一事物的特征及其他相關知識等;了解到了許多說明方法,比如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等;學生還理解了說明類文章通常會抓住事物的鮮明特征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特征。那么,說明文與記敘文、散文有什么區別呢?教師課堂上可以把《松鼠》和前面所學的《白鷺》這兩篇以動物為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學生就能更加清晰地掌握說明文的寫作特點,比如《白鷺》中有許多抒情性的語言描寫:“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埂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而《松鼠》中的語言描寫雖然比較活潑,但都是寫實性的:“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松鼠輕快極了,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跑”。兩相比較,學生就會發現,同樣是描寫一種動物,說明類文章描寫動物外形時,會用準確清晰的語言描寫它的客觀特征等。

在習作之前,通過目標指向非常明確的閱讀教學,選擇描寫同一類事物但是體裁不同的文章進行比較,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分清說明文的段落結構,了解說明文的語言組織,為獨立習作打下扎實基礎。

二、聯系生活事例,確定習作對象

習作是每個單元的頂層學習任務,在進行單元閱讀教學的同時,就應著手制訂習作計劃,比如確定習作對象、規劃習作內容、搭建習作框架等,而要逐步實施計劃,其中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確定習作對象。

習作5“介紹一種事物”是寫一篇說明性的文章,要求學生細致觀察一種事物,搜集好相關資料以后概括事物特點,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介紹清楚這個事物。積累資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在學習本單元精讀課文的同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運用課文的寫作方法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多渠道搜集資料。學生可能受到生活經歷的局限,普遍選擇常見的動植物進行觀察,此時教師可以出示習作5“介紹一種事物”的提示表格,讓學生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種事物,通過討論,學生感到如果選擇常見的事物,如小狗、小貓、課桌之類的大家都比較熟悉,介紹這些事物特征的時候有可能缺少新穎性,難以吸人眼球,但是如果選擇掃地機器人、火星的秘密、中國傳統吉祥物等比較新奇的事物,容易引起別人的閱讀興趣。但是也有學生產生膽怯心理:對這些新事物雖然感興趣,但是了解不多,不知道該怎么辦。教師可以讓“興趣相投”的學生自由組成一個小組,想一想:如果想要說明一項自己感興趣的但目前還不是很熟悉的事物,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了解這一事物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想法后得出了許多方法:課余時間搜集資料以后互相交流分享,比如想要介紹掃地機器人,可以搜集與掃地機器人相關的圖片、數據、文字資料等,了解它的大小、功能、價格等,如果哪位同學家里有掃地機器人,可以拍一段視頻向大家介紹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等,多角度了解它,這樣就不愁因不了解新事物而不知如何下筆了。通過聯系生活,學生發現除了掃地機器人以外,還有很多新事物,如電動牙刷、神奇抹布等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類新事物還不太了解,以這一類新事物作為說明對象,會有很多新鮮話題可以作為寫作素材。還有學生對書中表格里提示的部分題目產生了困惑,比如“我的美食地圖”,學生就很不理解“美食”與“地圖”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其實制作美食需要多道工序,把每一道工序畫下來,就能制作成一幅關于美食的“地圖”,而具體介紹這些工序的過程,就是一篇介紹美食的說明文。再如“涮羊肉”“草原旅游指南”等題目,按照說明文的格式要求去寫,介紹清楚事物的主要特點,也都能成為說明文的寫作對象。

聯系生活事例可以發現,生活中可以寫的對象有很多,確定了習作對象,也就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接下來就可以有意識地觀察習作對象,搜集相關材料,為完成習作打下基礎。

三、羅列習作提綱,確定習作素材

確定習作對象以后,學生就能有目的地圍繞這個對象進行觀察和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材料,但有時候搜集到的材料太多時就會顯得繁雜,有時甚至感到難以取舍或無從下手,此時就需要學生明晰習作目的,整理習作思路,然后列提綱,再結合提綱的先后順序確定習作素材。

說明文一般要從多個方面介紹事物的特征,在確定習作對象以后可以起一個加修飾詞的標題,如“聰明的掃地機器人”“新型電動牙刷”“智能脫排油煙機”等,然后圍繞題目中的修飾詞進行思考:這個事物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為了突出這個特點,可以介紹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用什么句式能更好、更快地說清楚事物的特點?這樣寫是否能讓別人閱讀以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列出的提綱應該呈現清晰的支架,如介紹植物,可以從形態、顏色、味道等方面進行觀察,查找資料后從植物的生長習性、功能作用、栽培要點、生長過程、植物分類及綜合性等方面進行介紹;介紹動物,可以從外形特征、生活習性、飼養方法等方面進行介紹;介紹物品,可以從狀態、性質、類別、結構特征、用途功能、發展變化等方面進行說明。如介紹“新型的電動牙刷”時,可以先列出提綱:(1)開頭介紹電動牙刷的來歷,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的;(2)中間介紹電動牙刷的特點,包括外形、結構、功能等,然后再結合具體事例突出其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樂趣;(3)結尾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

在列出基本提綱以后,對習作素材要精心篩選,因為說明的對象是電動牙刷,那么就可以從電動牙刷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方面選擇素材。比如介紹外形的時候,可以從顏色、大小、粗細等方面進行介紹,以及電動牙刷和普通牙刷在外形上的差別不大,前端的牙刷頭上“嵌”滿了白色“頭發”,摸上去軟軟的,下面的身體上有四個不同功能的白色按鈕,而且其身體要比普通牙刷粗了一圈,拿在手里感覺比普通的牙刷略微重一些。介紹電動牙刷結構的時候,可以再去搜集更多的寫作素材,比如打開底部的開關,就可以看到它的里面安裝了一節電池,當電池電量不足時可以連接充電器充兩個小時的電,之后可以用上半個月之久。介紹電動牙刷功能的時候,可以從電動牙刷具體使用方面搜集材料:電動牙刷使用時非常方便,按一下開機鍵就開始了振動,既可以像普通牙刷來回刷,也可以放在牙齦上,在振動中起到按摩作用,再按一下開機鍵就停止了振動。也可以通過測試寫出電動牙刷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征:電動牙刷全身及插口都有一層薄薄的塑料,即使把它全部被浸入水中也不會漏電,更不會有觸電的危險。還可以寫一些網上搜集的資料,如聲波電動牙刷最大的特點是每分鐘振動約3萬次等。

在說明文的寫作過程中,搜集資料是很重要的,需要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寫作素材。當然,也不必把所有找到的資料都寫進去,而是有一個“搜集資料—篩選資料—應用資料”的過程,以使這些資料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

四、結合事物特征,精心組織語言

本單元編排的課文已經向學生展示了通過說明方法介紹事物的范例,使用的語言也各具特色,教師指導學生習作時,要求學生借鑒相應的習作資源,結合事物特征,精心組織語言,將說明文寫得生動具體又富有特色。

以“火星的秘密”為題的習作可以參考精讀課文《太陽》,用樸實的語言和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火星、地球的相關知識;以“恐龍”“掃地機器人”為題的習作可以參考精讀課文《松鼠》,用活潑的語言和說明方法形象地介紹這些事物的外形和特點;以“菊花”“熱帶植物大觀園”為題的習作可以參考習作例文《鯨》進行分類介紹和形象描寫;以“涮羊肉”“怎樣泡酸菜”為題的習作可以參考習作例文《風向袋的制作》寫清楚制作的各個步驟;“袋鼠的自述”“種子的旅行”為主題的可以使用第一人稱進行介紹。為了讓學生寫得富有特色,教師還可以以下水文《能干的“大怪物”》為例進行引導。這個題目比較富有特色,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大怪物”是指什么?為什么在“大怪物”上加雙引號?“大怪物”怪在哪里?能干在哪些方面?這就啟示學生:給習作取一個新穎別致的標題能更好地抓住讀者的眼球。第一自然段介紹“大怪物”所處的位置及特征:我家廚房里有一個“大怪物”,每當奶奶炒菜的時候,那“大怪物”就會發出陣陣“嗡嗡”的歌聲。這里一開頭就寫出了“大怪物”聲音的怪,卻不指出它的名字,設置的懸念為讀者留下想象空間,這樣的描寫又一次激發了讀者的興趣:這個東西是在廚房里的,還會發出聲音,到底是什么呢?探究的目光馬上延伸到第二自然段:“別怕,那是‘大怪物’在進餐呢!”然后從“大怪物”的大小、顏色、結構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再重點介紹“大怪物”吃的“食物”之“怪”,具體介紹它“吃”油煙的經過,把抽油煙機工作的過程想象為它在“進食”,形象生動地介紹了它的功能。最后揭示它的名稱:“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那‘大怪物’是什么了吧。是的,它就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抽油煙機。”通過這樣的描述,很好地地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

只有精心組織語言,才能把事物特征介紹清楚,雖然學生初次嘗試寫說明文,但是有了課文范例的借鑒,然后結合教師針對性的下水文片段,對學生語言的組織方面進行重點輔導,有助于學生把說明文寫得更吸引人。

五、融合交際需要,展開習作評價

學生剛剛完成的習作只是一個初稿,在遣詞造句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推敲的地方。在習作5“介紹一種事物”中,教材也提出了“寫好后,與同學交流分享”的要求,這就是提醒學生不能滿足于習作初稿的完成,還應多次審視習作,在與同伴的分享中多征求別人的意見,找出不足之處及時修改,力求把說明文寫得更加精彩。

教材詳細列出了習作5“介紹一種事物”的三個注意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了習作的修改要求,學生在習作初稿完成以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出示這些要求,讓學生輕聲讀一讀,看看自己的習作是否滿足這些要求。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互評,推選出最佳作品。集體講評時,教師先讓學生說說推薦哪一個同學的習作,推薦的理由是什么,再出示學生習作中同類題材的片段進行對比。比如同樣寫《海豚的自述》,在介紹海豚時,有學生這樣寫:“我是海豚,生活在海洋里,是哺乳動物。”有學生那樣寫:“我是海豚,渾身光溜溜的,因為我擅長游泳,有很多人以為我也是屬于魚類的,其實我不是魚,我是胎生的,靠吃媽媽的奶長大,用肺呼吸,就憑我這幾點,就說明我是名副其實的哺乳動物!”這兩個例子都是介紹海豚是哺乳動物,但很明顯,第二個例子更有說服力。再比如在介紹海豚習性的時候,有學生這樣寫:“我很聰明,會花樣頂球、水上舞蹈。”有學生那樣寫:“我有很多優點,最突出的就是聰明。科學家對我的大腦進行了仔細研究,得出我的大腦發達程度僅次于人類的結論。事實證明科學家的推斷非常正確,你看,在游泳池里,我能靈活地頂球、接球、拍球,能在水里花樣游泳,跳水上芭蕾,還會表演其他很多節目呢!”通過比較不難發現,第二個例子讓人覺得更加真實可信。在對比中,學生逐漸掌握了修改方法,再回過頭閱讀自己的習作初稿就會發現,可以在很多方面進行再加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修改情況,讓學生觀察修改前后的區別,并說一說修改的體會。最后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同伴聽,認真聽一聽同伴的閱讀感受,如果發現同伴對自己介紹的事物感興趣,那就意味著這次習作取得了成功。

本次習作是學生初次學寫說明類文章,但是習作的完成并不意味著說明文的寫作教學到此為止了,文學長廊中還有很多說明文佳作,課后可以閱讀更多優秀作品,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和經驗,逐步提高個人的習作能力。

說明類習作教學和生活聯系以后,學生發現了生活中存在著大量需要說明的事物,這就激發了學生想要表達的內在需求;運用單元學習中介紹的說明方法練習說明文寫作,就把說明文的教學活動置于真實語境之中,所寫的習作更有趣、更生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寫說明類習作的興趣。通過練習,學生把說明方法逐漸內化,把言語實踐慢慢活化,把語境表達逐步顯化,最終熟練掌握說明技能,提高習作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龍河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