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清澗縣解家溝鎮中心小學 譚思梅:始于初心 忠于育人 | 第40個教師節專題報道
作者:教師報
發布時間:2024-09-05 10:58:2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編者按
躬耕三尺講臺,只為桃李芬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希望的造夢師,是學子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執炬人,是行走在教書育人路上的修行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奉獻,為振興鄉村教育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全國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選登數位扎根鄉村的陜西優秀教師事跡,讓我們在這些質樸而誠摯的文字中感受扎根祖國廣袤鄉村辦教育的熱情和堅守,感受在振興鄉村教育中一線教師所弘揚和踐行的教育家精神,向廣大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譚思梅,自2012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解家溝鎮中心小學任教,主要擔任語文、地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12年來,她始終堅守在基層學校,用一顆赤誠之心奉獻著青春,用愛編織孩子們美好的未來,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自己的教育初心。
扎根異鄉,真誠奉獻
作為一個來自安康的陜南人,譚思梅努力克服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和語言障礙,堅持扎根基層,始終把愛學生、愛事業當成自己作為教師的基本要求。解家溝鎮中心小學離縣城很遠,留守兒童居多,學習習慣差、學習興趣不高。為提高學生成績,譚思梅結合學科及學生身心特點,不斷探索新的教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逐步善于學習、樂于學習。
從教以來,她幾次接手成績較差的班級,都能一如既往地耐心教導、真心付出,每逢測評她會自行購買學習用品等獎勵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的點滴進步;學校藝術節表演節目,為了孩子們全身心投入其中,她給學生購買道具、服裝;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會經常去家里看望慰問,并送去生活和學習用品;對周末不能回家的學生和班里的留守兒童,她會督促他們搞好個人衛生,做飯為他們改善伙食,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虛心好學,刻苦鉆研
工作之余,譚思梅認真參加各類教育培訓,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她利用網絡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閱讀大量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力爭在教學中有清晰的思路,深入淺出的講解,耐心尋味的啟發,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示范課。
工作期間,她完成了延安大學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2016年7月取得了延安大學教育碩士學位。同時,她積極開展校本研修、課題研究,形成研究心得;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征文比賽中獲獎;多次在教學工作中指導青年教師。2022年被評為縣級教育鞏銜領域優秀工作者,2023年被推薦為“榆林市最美鄉村教師”。
細心關愛,耐心幫助
譚思梅憑借細微的觀察,總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異樣,并給予及時糾正、耐心引導。她時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既教書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她堅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都值得去欣賞,無論遇到什么樣的班級,什么樣的孩子,她都能全心付出,始終以一片赤誠之心對待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教師職業、每一個學生。
任教以來,譚思梅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所帶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學生學習成績有很大提升,得到同事、學生、家長的認可和高度評價。成績沒有使她驕傲,她始終牢記作為一名教師的擔當和責任,忠于育人,言傳身教。
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憑著對厚重黃土地的熱愛,依靠不屈不撓的毅力,矢志不渝地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解家溝鎮這片熱土上。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無私奉獻的無悔人生,鄉村教育振興之路漫漫,她會繼續在最需要她的崗位默默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