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佳縣通鎮九年制學校 李飛:敲開農村學生進示范高中的大門?| 第40個教師節專題報道
作者:教師報
發布時間:2024-09-05 10:30:3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編者按
躬耕三尺講臺,只為桃李芬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希望的造夢師,是學子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執炬人,是行走在教書育人路上的修行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奉獻,為振興鄉村教育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全國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選登數位扎根鄉村的陜西優秀教師事跡,讓我們在這些質樸而誠摯的文字中感受扎根祖國廣袤鄉村辦教育的熱情和堅守,感受在振興鄉村教育中一線教師所弘揚和踐行的教育家精神,向廣大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他既是學生口中細心溫暖、認真負責的“飛哥”,也是其他老師眼中能力出眾、誨人不倦的李老師。1999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他愛崗敬業,嘔心瀝血,除了一日三餐外,多數時間扎根在教室,在他的指導下,許多學生表現優異,被示范高中錄取,他也創造了一所鄉鎮學校前所未有的奇跡。多年來他連續被授予佳縣模范教師、榆林市教學能手、榆林市教書育人楷模、陜西省優秀教師等榮譽。
他就是陜西省榆林市佳縣通鎮九年制學校教師李飛。
學生們口中的“飛哥”
二十多年來,李飛心里始終裝著每個學生,對他們百般呵護。
他的學生薛峰在校園玩耍時不小心碰傷,其父在外打工,母親又因路遠一時來不了,情急之下,李飛立刻帶薛峰去市醫院做了縫合與植皮手術,由于救治及時薛峰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出院后,李飛又擔心孩子因住院而落下功課影響學業,課后經常抽空單獨輔導。后來,薛峰順利考入了榆林中學。
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學生王浪浪的父親因工致殘,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學習優異的王浪浪情緒越發低落,成績一落千丈。李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便給王浪浪捐錢贈物,幫助他的家庭渡過生活難關。為了開導王浪浪,他讓這個孩子住在自己的辦公室,一住就是一年多。一年多的悉心開導和共同承擔讓王浪浪從生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逐漸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在不斷的努力與李飛的悉心教導下,王浪浪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榆林中學就讀,他說:“李老師,謝謝您,您所做的一切,我終生銘記在心。”
李飛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愛影響和教育學生,在點點滴滴的行動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家長為他點贊,領導給他好評,每一屆學生都親切地叫他“飛哥”,畢業后學生重返校園看望他,往往會深情地說:“老師,謝謝您,能做您的學生是我一生的幸運!”
創造了鄉鎮學校的奇跡
捧著一顆心,鉚足一股勁。李飛在教育領域埋頭鉆研,通過不斷探索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贏得了廣泛認可。
曾經無數個深夜,他查找資料,伏案備課;他多次撰寫教學論文,參與、主持各項課題,研究教育教學;無數段細碎的休息時間,他爭分奪秒分析學生薄弱環節,制定方案逐一輔導。為了隨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李飛堅持周測,通過反復批改、講評、糾錯,許多學困生在他的督促下有了很大進步。2023年他所帶的班級中考數學成績平均分大幅提升。作為班主任,李飛不僅關心自己所帶學科的成績,還積極關注學生其他科目的成績。學生體育成績差,他便陪他們一起訓練三年,寒來暑往從未間斷,中考時大家的體育成績非常喜人。他任教的班級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被示范高中錄取,創造了一所鄉鎮學校前所未有的奇跡,為學校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學校成為佳縣的示范學校,離不開學生的刻苦努力,也離不開李飛的執著鉆研。
李飛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風采,他成了鄉村孩子們眼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