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臨潼區斜口中心小學 趙麗萍:“學生的進步是我最大的快樂”?| 第40個教師節專題報道
作者:教師報
發布時間:2024-09-05 10:27:4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編者按
躬耕三尺講臺,只為桃李芬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希望的造夢師,是學子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執炬人,是行走在教書育人路上的修行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奉獻,為振興鄉村教育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全國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選登數位扎根鄉村的陜西優秀教師事跡,讓我們在這些質樸而誠摯的文字中感受扎根祖國廣袤鄉村辦教育的熱情和堅守,感受在振興鄉村教育中一線教師所弘揚和踐行的教育家精神,向廣大鄉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一個偶然的機會, 趙麗萍讀到一篇題為“一個小數點引發的悲劇”的文章后產生了靈感。在《小數乘法》課上,趙老師將數學故事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堂拓展環節,她將這篇文章讀給學生,學生們聽得聚精會神,這節課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就這樣,在之后的教學中,她便時常在課堂上講數學故事,如“阿基米德與王冠”“蜘蛛網與數對”等,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數學,也越來越喜歡這位可愛的數學老師。
1998年7月,趙麗萍從渭南師范專科學校畢業,來到臨潼區韓峪鄉韓峪中學任教。這一年,她從稚嫩的學生成長為合格的老師。1999年8月,她轉任到韓峪小學(后與其他學校合并為西安市臨潼區斜口中心小學)任教。雖然她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教育實踐之間差異巨大,但還是傾注滿腔熱情,精心培育這些絕大部分來自貧困山區的小學生。為了上好一節課,她認真鉆研教材,反復修改教案,頻繁請教老教師,不斷磨課,提升教學技能。
除了用妙趣橫生的故事吸引學生,趙麗萍還嘗試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2005年PPT剛興起,還是個新鮮事物。為了活躍數學課堂氛圍,她自學PPT設計,剛開始時操作不熟練,制作一個課件往往會花費三四個小時,經常熬到深夜。她利用PPT上的第一節課是《有趣的圖形》,那節課上學生們情緒高漲,連平日最靦腆的學生也高高地舉起手想要回答問題,大家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以此為研究的多項教學成果也在省市評選中獲獎,講授的《正負數》一課被評為“陜西省優秀示范課”。
在趙麗萍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中,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小強(化名)的男孩。小強比班里其他同學大一歲,身高體壯,經常和同學產生沖突。趙麗萍對小強傾注了更多的愛心與寬容。她了解到小強從小父母離異,他跟著爺爺一起生活,自尊心強,比較愛面子。于是,趙麗萍讓小強擔任班級勞動委員,提高他的班級活動參與度。在榮譽感和責任感的鞭策下,小強逐漸學會了與同學和諧相處,學習積極性也有所增強。小強的轉變觸動了趙麗萍,她在教室里設置了一個“榮譽專欄”,一月一小評,好評最多的被選為本月“標兵”;一學期一大評,給評出的優勝者頒發獎狀。到了期末,班里許多學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文明少年”,小強也作為“進步生”第一次登上了學校的領獎臺。看著學生們的進步,趙麗萍樂得合不攏嘴:“學生的進步是我最大的快樂!”
獨行快,眾行遠。不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趙麗萍還盡最大努力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她先后入選西安市第三批名師工作室、西安市首批“名師+”研修共同體和臨潼區“名師+”小學數學研修共同體核心成員,開展課題研究、教師培養和送教工作。她主持的西安市“十三五”規劃小課題《微課在農村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實踐研究》,總結出微課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錄制的20多節微課視頻為“停課不停學”期間的線上教學作出了貢獻,被評為“西安市優秀課題”。
26年來,趙麗萍在鄉村教育這塊沃土上勤耕不輟,堅守理想信念,積極探索“勤奮+創新”的學生成長之路,傾心打造“愛心+智慧”的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趙麗萍錨定“教師”這個角色,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她用自己的堅守和執著默默耕耘,彰顯了一名普通教師的教育情懷,矢志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