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 胡海青:躬耕教壇守初心 篤行不怠育桃李
發(fā)布時間:2024-09-04 11:08:0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wǎng)
將躬耕教育、潛心育人作為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責任使命,愿意為之付出全部的忠誠與熱愛,是胡海青作為高校一線教師的人格特質與精神內核。
——題記
近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
在西安理工大學,三尺講臺上,胡海青是學生們心中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能手,課堂之外,胡海青則是學生們口中關心愛護每一個人的知心朋友,亦師亦友間,胡海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作為一名教育家,胡海青耕耘在高等教育領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對于教師責任的理解。在廣大學生的心中,他在潛移默化的育人過程中種下愛與希望,點亮學生夢想,托舉民族未來。
28年來,胡海青以身為木,以心為火,散發(fā)出“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潛心耕耘之光、“不計得失、甘于付出”的無私奉獻之光,點燃了每一位學生,將不滅的“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信仰之光傳承延續(xù)。
篤志躬行,擇一業(yè)而白首
啟智潤心,托舉起學生們的希望。這是胡海青決定做一名人民教師的初衷。
世紀之初,胡海青為了求學東赴日本,雖然過程艱辛,但最終還是克服了諸多困難拿到博士文憑,并獲得了學校留學生畢業(yè)的最高榮譽“教育研究助成獎”。彼時,日本導師勸說胡海青留下來,開出的條件可謂優(yōu)越。但對于胡海青來說,回到國內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道授業(yè)給更多年輕人,這樣的人生奮斗目標更令他向往。“自己所學屬于經(jīng)管類金融交叉學科,投身到國內相關領域建設中,為學生拓寬認知的視野,如此干一番事業(yè),何其榮幸!”胡海青深知,自己作為溝通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橋梁”,不但要為學生帶去新知識、新理念,更要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建設祖國。
再次回到自己的母校——西安理工大學,胡海青已從當年的懵懂學生轉變?yōu)閭鞯朗跇I(yè)的老師,帶著對目標的感情和希冀,他決定在這里將自己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投注在讓學生享受最好教育中,將全部的生命能量都聚焦在行知教育實驗里。教育是全身心投入的事業(yè),胡海青決意一輩子做教書育人這一件事,“做好這一件事不容易,要有著堅固心和長久心,有著擇一業(yè)而白首的忠誠和堅守。”胡海青感慨道。作為一名教師,胡海青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對待能力不同、性格各異的學生,他總是耐心引導和鼓勵,對他們充分理解、寬容與愛護,并通過增加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時候,為了講好一堂課,胡海青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秉持著對教學的熱忱,以及讓學生吃透用熟知識點的目標,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反復斟酌優(yōu)化,力爭以最清晰易懂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11年前,李浩從甘肅考入西安理工大學,成為胡海青的第一位博士生。初入學術殿堂,由于此前缺乏系統(tǒng)性的科研訓練,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研究壓力,李浩焦慮萬分、倍感壓力,甚至萌生了退學的念頭。學生的這一細微變化,胡海青敏銳地察覺到了,開始主動找他談心,詳細了解他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針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胡海青專門為其制定了一套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在無數(shù)次共同探討學術問題的過程中,胡海青對李浩的論文進行了深入細致地修改,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中,李浩逐漸找回了自信,學術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畢業(yè)后回到祖國大西北繼續(xù)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目前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學術領域的專家。作為一名投資領域的教師,適逢中國資本市場正處于不斷探索和改革時期,胡海青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充分結合實踐,動態(tài)反映金融市場發(fā)展最新趨勢,在遵循教學大綱基礎上,堅持對授課內容進行實時更新,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最新市場信息進行可視化展現(xiàn)。胡海青所承擔的本科生《證券投資學》課程于2013年成為陜西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以案例教學為重點,胡海青創(chuàng)新推進教學手段改革,每當有影響資本市場的重大事件發(fā)生時,如股權分置改革、注冊制實施、美國加息縮表等,胡海青都會通過案例教學方式,第一時間在課堂與學生討論,并輔以準確解讀。“深耕一寸,苗長一尺”。從因材施教到因時施教,胡海青站在三尺講臺之上,默默耕耘在教學一線,在每天普通的日常工作中,時刻以教育家精神為標尺,用智慧、愛心、汗水不斷踐行教育家精神,始終把從教報國當作終身事業(yè)。
樂教愛生,厚植仁愛之心
“人生就是一次溫暖的陪伴。”胡海青認為,簡單的理論說教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做學生的好朋友,溫暖陪伴著他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他抓住每一個與學生在一起的機會,投入大量精力陪伴學生成長。
2018年3月初的一天,西安理工大學2017級研究生翟瑞鋒忽然收到了一則信息,那是胡海青為其轉發(fā)的一篇關于“創(chuàng)青春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的推文。從起初的猶豫,再到下決心參賽,翟瑞鋒的這一決定與胡海青對其的鼓勵和支持密不可分。在詳細聽取了翟瑞鋒以往的工作情況后,胡海青幫他歸納梳理出了“金銀智造-貴金屬智能制造綜合解決方案”項目,并指導他組建了金銀智造團隊。在胡海青的指導下,大家分工協(xié)作,分別負責項目背景、技術方案、商業(yè)模式、營銷策略、競品分析、財務分析、融資計劃、PPT制作、演講稿等。那段時期,但凡能夠抽出一點時間,胡海青就和翟瑞鋒團隊一起,溝通項目打磨進度,并針對大家的一些疑惑給出指導性意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整個團隊的努力下,他們順利拿到省級金獎。但這還不是終點。“回想起那段過往經(jīng)歷,可謂漫長而艱辛,那些大家在一起奮斗的畫面歷歷在目。”胡海青說。拿到省級金獎時,胡海青帶領團隊已經(jīng)連軸轉了幾個月,暑假也沒休息。當時,團隊中有人有點撐不住了,說太累了,想打退堂鼓。胡海青就鼓勵大家:“所有的長坡路都累,但只有堅持,才能最終達到勝利的彼岸。”榜樣是一種力量,更是一面旗幟。在準備國賽期間,胡海青帶領項目團隊加班加點,經(jīng)常忙到凌晨一兩點鐘,對于項目的注意事項,與大家反復琢磨完善。最終,金銀智造項目在大賽中取得了不菲成績:第四屆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國賽銅獎、2018年“創(chuàng)青春”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大賽MBA專項賽國賽銅獎。由于其出色的成績,胡海青也于當年被評為國家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優(yōu)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導師。
“胡院長忘我的工作精神,時刻激勵著我,是他點燃了我職場生涯的第一團火!”走上工作崗位后,每每回憶起胡海青帶領團隊奮戰(zhàn)的無數(shù)個日夜,翟瑞鋒無不感慨地說。
教育是愛和責任的傳遞。2015年,胡海青指導的一名碩士研究生突然腹部劇烈疼痛,去醫(y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癌癥。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讓學生手足無措。得知情況后,胡海青對學生進行悉心指導,幫助其舒緩心理壓力,就像對待女兒般地寬慰她:“身體是第一位的,保持良好心態(tài),先安心治病。”在了解到學生家庭條件不好,他自費幫助學生治療,并想方設法幫助其解決手術急需的資金,給當時處在絕望中的學生帶來莫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在胡海青關心和關愛下,這名學生最終順利完成碩士學業(yè),重新譜寫自己新的人生——成為一名金融從業(yè)者,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學生時時不忘導師胡海青的教導,時時感念:“當時要是沒有碰到胡老師,很難度過人生中這個最艱難的坎。”
教育家是新時代教育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和關鍵少數(shù)。自打踏入象牙塔的那一刻起,胡海青就一直在踐行著教育家精神,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步入西安理工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崗位后,胡海青堅持“傳幫帶”傳統(tǒng),實行“學術幫扶”人員梯隊建設,注重培養(yǎng)青年人才的學術能力,指導青年人才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和論文撰寫,成果顯著。近五年來,以團隊帶頭人為中心的學術梯隊獲省部級、廳局級等獎勵2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fā)表三百余篇高水平及核心雜志論文。所指導學生科研立項、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數(shù)量達56個,獲獎學生比例占在校生比例高達25%。
在胡海青看來,他不僅希望做學生一程的“同行人”,更希望能做學生人生之路的“同行人”。
胸懷天下,心有弘道追求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胡海青總說,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有愛才有責任。在28年的執(zhí)教生涯中,胡海青總是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作為自己的教育情懷和教育境界,在心懷“國之大者”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教育人生。
教學之外,胡海青主動承擔或參與各類關于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方面的研究項目,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獲批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研究成果獲陜西省哲社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項、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等省部級獎7項,多項成果被省市級政府相關部門、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相關企業(yè)等采納應用,在幫助政府部門決策制定、企業(yè)管理體系優(yōu)化等方面成效顯著,發(fā)揮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陜西省經(jīng)濟增長形勢的分析多次在陜西新聞聯(lián)播報道;承擔的陜西省“十四五”前期規(guī)劃重大問題研究項目研究成果在陜西省發(fā)改委起草《陜西省“十四五”時期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思路》時被采納吸收,為推動陜西省“十四五”時期金融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和現(xiàn)實依據(jù)。提出的《西安市科技型企業(yè)發(fā)展瓶頸及“鏈式”梯度培育策略對策建議》被評為“2022年度西安市決策咨詢獎”,咨詢建議《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在風險及防范措施》得到陜西省常務副省長批示并轉發(fā)相關政府部門落實。2024年1月9日陜西省委書記趙一德主持財政金融領域專家座談會,作為全省6個受邀專家之一參加座談會并作專題發(fā)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胡海青教書育人二十八載,真正做到“樹木”又“樹人”。他不僅將所在學院構建成了高水平學科研究平臺、高質量育人平臺、高層次經(jīng)管人才培養(yǎng)基地,還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于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培育棟梁之才。他踐行了“育人為本,以本為本”的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使命,像搞科學研究那樣去鉆研教學,作為負責人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1項,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相關建設項目7項。
20余年間,胡海青把奮斗的青春綻放在摯愛的育人事業(yè)上,化作一束微光,照耀著一批批學子的成長道路,也為自己的人生刻下奮斗的鮮活注腳。偶爾,這束微光也有搖曳的無奈時刻。2020年夏天,胡海青右肩鎖關節(jié)摔傷,搭了鋼板不能動,眼看著還有幾名學生要開題答辯和預答辯,胡海青出院后就讓妻子送他到辦公室,他忍著肩膀疼痛坐在電腦前,很吃力地將右胳膊抬到辦公桌上,給學生批改論文,不到十分鐘就疼得滿頭大汗,身邊人勸他休息下,胡海青卻說:“學生的論文耽擱不了。”感動,不止一瞬。一個人,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可以說,胡海青是不滅的蠟燭,是不倒的脊梁。今日之校園,正是因為有胡海青這樣的教育家的身影,教育的光芒才愈發(fā)光亮。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面旗幟就要映紅一片藍天。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胡海青深知,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要務,而他映紅的這片藍天就是三尺講臺。“研究生學習如攀登險峻之峰,道路崎嶇且艱辛,唯有持之以恒,方能領略知識之巔的壯麗風景,收獲學術的累累碩果。”畢業(yè)之際再回首,很多學生坦言,每當遇到困難,想要退縮時,胡海青這句曾反復鼓勵大家的鏗鏘話語便會回蕩在耳畔,激勵他們勇敢面對并克服前方的困難。
“學生們要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有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向下扎根’是青年人成長最美的姿態(tài),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這就是我對他們的期望。”胡海青說。
2013年畢業(yè)的碩士李奇,就是在胡海青的指引下毅然決然放棄大城市優(yōu)渥條件,奔赴2500公里之外的祖國大西北新疆追逐人生之路。懷著一份西安理工大學培養(yǎng)的濃厚家國情懷,循著導師胡海青的諄諄教誨,李奇不僅在迷茫時找到了方向,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職業(yè)目標,把自己火熱的青春無私地揮灑在新疆這片熱土上。通過在邊疆基層多崗位的歷練,2021年李奇調到新疆建融集團任職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jīng)理,投入到新一輪西北大開發(fā)的國家戰(zhàn)略中繼續(xù)扎根、奉獻。
或深耕教學課堂,或勇攀科研高峰,或為學生傾注大愛深情……28年來,胡海青潛心育人塑楷模,牢記使命做榜樣,用心用情詮釋出“四有”好老師的可愛模樣。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如果可以,胡海青愿意永遠做那棵樹、那朵云,讓更多學生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繼而去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