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105007545-2-7a62d.jpg_scale.jpg

張超老師一直致力于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勇于承擔國家雙高專業群—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群建設重任,以三教改革為契機,建設國家級職業教育創新團隊,以服務區域航空科技為己任,推進陜西省青年科技團隊發展,奮力打造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高地,搭建技術技能服務平臺。

——題記

職業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提升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措施和手段。從長遠來看,要保持國家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必須培養高素質的產業大軍,造就幾代人的素質,必須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落腳于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必須,必須深化教學改革,以行業為依托,校企合作、采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0240903105816336-26-8eb21.jpg_scale.jpg

敢為人先,勇于改革創佳績

2007年,學校迎來重大歷史轉折,確立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立項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張超老師作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專業帶頭人,深知肩上的重任,示范建設任務中,教育教學改革是重中之重,唯有通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才能使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符合現代企業需求。教育教學改革又是一項系統極強的工程,必須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多方位、全方面進行。張老師專心學習高職教育改革理論,跟隨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機電一體化團隊教師一起不辭辛苦,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大力改革,取得了優良的成績。

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張超老師堅持以服務國家航空裝備制造業、陜西省支柱產業發展及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為宗旨,以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按照“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原則,與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安空工西航機械廠等企業緊密聯系,共同建立了實施“三層循環、能力遞增”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他與教學團隊教師一起調研企業,一起和企業專家多次商榷,最終通過分析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確定了專業課程種類與門數,完成了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重建。通過“學習+校內實訓”“學習+校外實訓”“頂崗實習+學習”的三層循環,提升學生職業素養,達到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要求。

教學方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2008年8月,張超老師赴德國參加IHK培訓學習,德國先進的教學理念與他的教學思想產生了強烈共鳴,在德國學習期間,張老師邊學邊做,利用業余時間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一些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改革設計。回校后,雖然我們學校的教學條件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還是利用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對《三維創新設計》課程項目進行了精心設計,對課程進行了“做、學、教”一體化改革嘗試,使“做、學、教”有機融合為一體,創新出符合機電專業特色的“五步教學法”。這也是我們學校首次對《三維創新設計》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工作。通過新的教學改革方式,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積極主動,課程完全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授課,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該課程授課完成后,張超老師在全院骨干教師關于課程改革匯報工作會上,對《三維創新設計》課程改革思路進行了詳細的匯報,這為學校進行“做、學、教”一體化課程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好的改革經驗通過全省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班進行多次推廣,取得良好的輻射帶動效果。

20240903105833768-30-4d24d.JPG_scale.jpg

自從《三維創新設計》課程改革取得了成功后,張超老師帶領團隊再接再厲,通過與企業技術骨干、技術能手多方合作,按照企業對課程的要求,重新設計開發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完成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四門課程的項目化改革工作。項目開發過程中,尤其是在《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項目開發過程中,張超老師以身作則,每一個項目親力親為,制作成信息化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在線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課程改革過程中,為了能夠將所涉及的專業領域課程改革經驗推而廣之,他帶領專業團隊完成了《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機電設備操作》《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工程對象組裝》《三維創新設計》等課程的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其中,《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獲得“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榮譽稱號、《三維創新設計》《機電設備操作》《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獲得“省級精品課程”榮譽稱號。張超老師榮獲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陜西省先進工作者、教學名師、陜西省教書育人楷模,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

學以致用,勇于探索開新路

課程改革成功增強了團隊信心,學校實訓室的硬件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造才能與課程改革相適應,張超老師帶領團隊教師對機電專業實訓室重新設計重新規劃改造,在不斷努力下,同樣的硬件條件,經過重新設計重新構思,教學硬件環境煥然一新,完全匹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要求。

20240903105901194-39-c3cc3.jpg_scale.jpg

2009年學校首個選派訪問學者的項目任務落在他身上,經過半年努力學習英語,順利通過國家專家面試和出國英語留學考試,終于拿到訪問學者資格。2011年至2012年,張超老師作為訪問學者赴北歐冰島大學KIT學院進行訪問學習工作,主攻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和教育教學理念研究。回國后,他洞悉到國內工業機器人技術將在未來會大規模地發展和應用。于是張超老師帶領團隊教師抓緊機遇,走在了工業機器人職業教育的前列,多次調研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商討工業機器人技術如何與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結合,如何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社會急需的高素質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申請了中央財政支持的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支持資金:440萬元),2016年適時地申報了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主編了《ABB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教材,成功申請了教育部工業機器人領域職業教育合作項目。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工業機器人技能大賽,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三等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在張老師的帶領下,學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成為國內領先、陜西省一流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位居全國前茅。

團隊協作,勇挑重任譜新篇

2019年1月24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印發,標志著國家職業教育進入新紀元,方案明確指出,建設50所高水平職業院校和150個高水平專業群。方案的實施對于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超老師主動請纓,申請加入高水平學校申報小組,承擔飛機機電設備維修高水平專業群申報材料撰寫工作。經過近200天的艱辛工作,學校終于成功立項“雙高計劃”,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群立項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20240903105916879-96-08f5b.jpg_scale.jpg

立項才是重任的開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需要更高家級成果來支撐,這些國家級成果的競爭也是白熱化的。張超老師立下軍令狀,勇挑重任,負責國家高水平專業群—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群建設工作。瞄準高素質人才培養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規劃新格局下專業群建設與發展。探索實踐了現代學徒制、訂單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張超老師成立教師團隊,制訂了周密的專業師資培養計劃,瞄準國家級標志性成果,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工作,提升團隊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在團隊共同努力下,飛機機電設備維修教學團隊成功立項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并以優秀等次通過驗收。以團隊搭建高水平技術服務平臺,服務國家航空產業,為中國第一飛機設計院提供新型飛機預研工作;以解決航空發動機葉片精密加工卡脖子技術為契機,成功立項了陜西省高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平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區域小微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完成了100余萬橫向科研。在張超老師帶領下,團隊立項了3項教育部課題,其中重點課題1項。教學團隊也榮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省級優秀課程團隊,榮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張超老師榮獲全國機械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能手,主編的《機械制圖》教材榮獲陜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主編的《ABB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教材榮獲首屆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優秀教材,獲批國家“十四五”規劃教材。

作為一名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職業教育工作者,張超老師始終以身作則,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以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為航向,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孜孜努力拾級而上,創新出符合中國職業教育特色的教育理念,為推動學院乃至陜西的職業教育發展奉獻了一己之力。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