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有方法 教學有方向
——主線式教學實踐研究
作者:■文/陳阿莉
發布時間:2024-08-29 14:52:5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主持人語
教學主線是貫穿教學環節的主脈,根據教學主線組織的教學活動就是主線式教學。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主線式教學切入,根據文本內容特點及主題思想,抓住文本主要線索,從題目、人物、關鍵詞句、故事情境、重點問題、教學方法、課后題等方面找準品讀文本的關鍵處,引導學生圍繞教學主線閱讀、理解、內化,由整體向縱深構建,感受“設線—放線—收線”全過程,從而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習得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團隊對主線式教學進行了十幾年的研究與實踐,現已將主線式教學應用于各學科。本期策劃從主線式教學在語文、數學、英語、勞動等多學科的運用出發,分享有效策略,給一線教師提供新理念、新方法,并使其對新課標要求的“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問題有清晰的認知。
——欄目主持人 陳阿莉
2021年“雙減”政策的落地,對學校、教師、家長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實現減負提質,我們在各學科推行了主線式教學。主線是教學脈絡,主線式教學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重點難點,整體把握,系統地選取教學點,分層展現教學要點,融通并鏈接知識整體,生成連貫性的教學主線,引導學生逐步探究重點,突破難點,在不斷構建中實現教學目標。此外,教師要圍繞主線式教學,積極探索“緊扣題目定主線、聚焦人物定主線、圍繞關鍵句定主線、提煉關鍵詞定主線、提煉重點問題設主線、圍繞教學方法設主線、緊扣課后題確定主線”等策略,較好地解決教師怎么教、教什么的問題,以使教師教得自然,學生學得輕松。
一、緊扣題目定主線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曾說道:“文題是文章的眼睛和靈魂,抓住了文題,也就抓住了文芯。”抓住了題目,就抓住了主要線索,有時只要打開一環,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課文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教師應依據課文題目設計主線,切入問題,把握文章的精髓,這樣教學設計流程就簡潔明了了。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執教《少讓父母為我們操心》一課時,可以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父母平時都有哪些事為你操心?”問題一出,學生一一列舉了吃飯、睡覺、學習等事情。教師歸納學生的解答后,出示父母一日時間表,可以繼續問道:“這些事里,哪些可以不讓父母操心?”學生把剛才列舉的一一刪除了,他們覺得這些事都可以不讓父母操心。這節課上,教師以課題為主線,抓住了學生生活中的事,引導學生自主認知、體驗、習得,有效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美術教師袁巧云參加市級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執教《生活中的暖色》一課時,緊緊圍繞題目“生活中的暖色”設計了“色相環中的冷暖”“感受生活中的暖色”“賞析名作中的暖色”“以暖色為主表現喜歡的事物或感受”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暖色—感知暖色—運用暖色”,讓學生在認知、感受、表達、創作的過程中,將美術與生活聯系了起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效果突出,還有效落實了核心素養,實現了以美育人目的。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聚焦課題,設計一條思路清晰、層次清楚的主線,不僅可以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還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二、聚焦人物定主線
文本中的信息內涵、情感思想都是以語言為依托傳遞的,人物是教材中最鮮活、最突出的教育載體。因此,利用教材中的人物確定教學主線尤為便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在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關于第三學段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中指出:“閱讀、欣賞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創作的文學作品,以及表現他們事跡的詩歌、小說、影視作品等,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認識生命的價值;運用講述、評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在教學革命題材的課文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認識人物形象。
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的女兒、中國現代作家李星華于194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回憶了李大釗同志被捕前后的事跡,為我們還原了一位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烈形象。主人公既是平凡的父親,又是偉大的革命先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時,可以設計以下主線:這是一位怎樣的人?讓學生了解李大釗臨危不懼、忠于革命事業的革命先驅形象,將這位有家國情懷的父親深深印在心中。此外,教師講授《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課文時,也可以以人物形象為主線展開教學。其實,不只語文課,音樂課上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小紅帽》一課題目中的人物出發,通過歌曲、交流人物、歌唱表達等認識小紅帽,在交流中發現人物的美好,在歌唱中表達美好的兒童形象,讓學生在藝術天地里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進而發展學生的審美素養。
三、圍繞關鍵句定主線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因此,教師要活用教材,如教材中有些關鍵句是組織教學的有效切入點,教師可以將其設計成教學主線,化繁為簡,直達教學目標。
《觀潮》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一篇課文,文章開頭:“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關鍵句設計主線:從課文哪里能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讓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內容,展開豐富想象,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這正是新課標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中提出的“本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
美術課是由賞析和作畫兩部分組成,教師在執教《民間藝術》一課時,可以圍繞“我身邊的民間藝術”這個關鍵句,把民間藝術由課本帶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身邊的民間藝術,還能夠明白怎么傳承民間藝術,這對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樹立文化自信,發展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提煉關鍵詞定主線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說過:一個新詞就像是一粒新鮮的種子,播在討論的土壤里,必然會激發起大家討論的興趣。教材中的關鍵詞正是組織教學的突破口,教師只要抓住關鍵詞層層剝繭,就能引導學生直奔重點,突破難點。
《荷花》一文的作者葉圣陶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荷花的美及自己的感受。工作室萬蕓老師以“美”為教學主線,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荷葉和荷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哪些語句能讓你感受到美?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萬老師拋出問題,給了學生自學方向,并引導學生交流,品讀文字,讓學生體會荷花的葉美、花美,為作者陶醉其中的想象做了鋪墊,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還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及總結概括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英語教師馬瑩執教三年級上冊《Unit4 We love animals》 Part B Let’s learn時,聚焦關鍵詞animals,以主題為引領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聽、說與本課相關動物的核心詞匯和句型,進而討論,學習掌握與之相關的更多語句。馬老師執教時圍繞主線展開教學,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更多的關鍵詞語,還相機培養了學生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和責任感,更好地踐行了新課標的要求,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特色鮮明、成效突出,其在省級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中榮獲一等獎。由此可見,抓住關鍵詞直擊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內容及重難點一目了然。
五、提煉重點問題設主線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應積極提煉重點問題,有效引導學生聚焦重點,深入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若能依此設計主線,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在《青山不老》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自學提示中的“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是在什么條件下創造的?課文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這種以重點問題為主線展開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六年級上冊《竹節人》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教學方式提出問題:“如果給你以下任務,你會怎么讀《竹節人》?”并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選擇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策略,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單元教學中,教師以重點問題為主線展開教學,能夠有效將閱讀策略滲透到整個課堂,這樣學生無形中就能掌握閱讀技能。
科學教師郭艷維執教《哺乳類》一課時,用一個問題貫穿一節課:“生活在冰雪覆蓋、惡劣環境下的北極熊如何保持恒定體溫呢?”這個問題就像一根繩子一樣,繩子上的很多小珠子就是這節課要解決的一些細小問題。郭老師引導學生質疑、猜測、實驗、演示,一起探索北極熊的秘密和哺乳類動物的生存智慧。通過實驗,學生發現在冰天雪地下,皮毛或脂肪可以讓北極熊保持恒溫。這種在做中學、學中知、知中用的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將科學、環境、社會有機結合了起來,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數學教師周俊毅執教《平行與垂直》時,以“探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為主線,讓學生認真思考“想象并試著在白紙上畫兩條直線,對所畫線條進行分類,認識相交和不相交兩種關系,發現特殊的相交關系——垂直”這些知識點。讓學生動手、動腦思考平行與垂直的概念,認知并找出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今后學習平行四邊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
六、圍繞教學方法設主線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圍繞教學方法設主線是得法于課堂,促進學生發展的最好方法。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想要深入體會古詩詞的意蘊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工作室龔雪萍老師通過反復實踐,探索出了一條古詩詞教學的主線—— “兩知加三讀”。“兩知”,即一知詩人,二知題目。“三讀”,即一讀讀通,二讀讀懂,三讀讀美。在教學過程中,龔老師由淺入深、階梯式地推進“三讀”,每一次的“讀”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做到讀有所知,讀有所獲。例如,在教學《稚子弄冰》這首詩時,龔老師是以“兩知三讀”教學方法為主線組織教學的。學生最容易與古詩詞產生共鳴,他們很快就能在讀懂的基礎上讀出純真與快樂,但這對于六年級的課堂容量來說有些單薄,所以在此基礎上,龔老師搜集整理了小學階段楊萬里的多篇作品供學生閱讀,學生很快就會讀出“一個充滿童真的楊萬里”。在這個基礎上,龔老師還為學生拓展了《閑居初夏午睡起》,讓學生繼續用“兩知三會”的方法自學內化。這樣一來,詩人“誠齋體”的清新詩風便留在了學生心中。
《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一節非常關鍵的數學教學種子課,它承接的是長方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學習圖形面積的一次思維提升。教學該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把數方格的方法應用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再利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轉化為已學過的長方形,在變形的過程中,學生很快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長相當于長方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長方形的寬,經過操作驗證,觀察對比,自主交流,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就呼之欲出了。
如此,以教學方法為主線能帶動學生1+X式的閱讀積累,更能幫助學生舉一反三,習得、運用所學方法,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七、緊扣課后題確定主線
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因此,教師備課時只要抓住了課后題,就抓住了教學重點,就能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活動中也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緊扣課后題確定教學主線就是以課堂為基礎,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的。
信息科技教師牛東亞執教《化繁為簡——巧用Repeat命令畫圖》時,聚焦教材中的“思考與練習”,依據主線式教學理念,將數學、信息科技結合了起來,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落實了信息科技核心素養中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同樣,杭少穎老師執教《我讓圖形變變變》時,對課后思考題進行了趣味化設計,以故事“三打白骨精”為背景,為學生介紹了唐僧師徒的矛盾,讓學生幫他們化解。這種教學方式明確了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問題驅動中探究新知,并嘗試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慈母情深》的課后題: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慈母情深?這是本課教學的一條非常明晰的主線,本單元的主題是“舐犢情深”,教師教學時要抓住場景、細節描寫,讓學生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這種以課后題確定主線,聚焦單元主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學生在解決這一主線問題時,既關注到了文章中對母親工作環境的描寫,又關注到作者對母親的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從這些描寫中就能體會到濃濃的慈母情深。由此可見,有價值的教學主線對教師開展教學十分必要,“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能將課堂的各個環節和內容“一線串珠”,能使課堂教學條理清晰,課堂活而不亂,達到長文短教,減負提質的目的。
總之,主線式教學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化繁為簡,目標明確,生成高效,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以及閱讀表達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走進包羅萬象、精彩無限的學習世界,不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點亮思維火花,展現無限創意,提升核心素養,最終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單位 西安市長安區第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