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文理學院 劉引鴿 :堅守教育初心 潛心教書育人
發布時間:2024-08-29 10:05:3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劉引鴿,女,1965年11月生,中共黨員,寶雞文理學院教師,扎根西部教育教學一線35年以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用愛心、耐心與匠心培養學生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知識強國的使命感,引領學生創新科學能力。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努力提高教學科研能力,服務于社會發展和更好教書育人。
潛心教書育人。講授過本科生 “氣象氣候學”“全球變化”“災害學導論”“自然資源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及其他課程等10多門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及專業通選課,年平均教學工作量290學時以上,講授過研究生 “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 災害原理、評估與響應”及“地理科學前沿” 3門課程。作為學院學科帶頭人,參與完成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自然資源及地理信息三個專業相關的學科建設、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其教學大綱和實驗大綱的編寫。采用啟發教學的培養模式,課堂上教好學生基本知識同時,啟發學生更要領會為什么,將來能干什么。教學與實踐案例結合,研究成果及社會案例用于課堂教學,不但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也體會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及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不厭其煩,耐心指導本科生研究生論文寫作,每次線上線下視頻指導達1小時以上,多次獲校級本科生及大學生優秀論文。曾獲本科生教育實習及專業實習優秀帶隊教師榮譽,獲學校優秀教師多次,陜西省教學成果獎1項,優秀研究生導師及學校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
嚴謹治學,教學與科研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勇于探索自我、追求卓越、創新成長。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科學研究,把握學科前沿,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中。采用融合協同教育方式,科研與教學融合,德育與智育協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承擔省級及學院大學生創新培訓項目5項,主持和承擔學校重點教改項目和一般項目4項,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科學實踐創新能力,并產生了很好影響,鼓勵研究生每年參加國內學術交流并發言。主持完成國家基金、省重點研發、省重點實驗室、教育廳、橫向項目及承擔其他20余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基金項目3項,“近二百年來渭河流域氣候變化水文效應特征與機制研究”,“西北地區生態風險綜合評價與安全保障研究”結項等級為良好,“西北地區能源開發利用生態效應綜合測評與安全調控研究”。主持陜西省重點研發項目“氣候變化條件下區域生態演變機制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及廳局級和橫向項目7項。依托科研項目,出版專著4部《科學出版社》1部獨著,《中國環境出版社》2部(第一作者),《氣象出版社》(第三作者),在SCI、SSCI、CSCD、EI和核心及其他期刊發表教學科研論文100余篇,授權國家軟件著作權2項,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研究生、本科生課堂中,有較好案例及實踐教學效果。
自2014年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以來,擔任研究生3門課程講授,已經培養研究生19人畢業,11人在讀,其中3人考上博士,獲優秀畢業研究生和國家獎學金各1名,每年有研究生獲校級一等、二等獎學金1-3名。獲校級碩士優秀畢業論文3篇,其中2021年2名研究生獲校級優秀畢業論文,指導研究生完成創新培訓科研項目2項。帶領研究生參加各種相關學術會議交流討論,近年來每年學生參加會議并發言報告(展板)1—2次,并得到好評,拓寬了視野和增強了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
曾獲省廳市級及其他各種獎勵和榮譽39項,其中獲陜西省高等學??茖W技術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寶雞市自然科學和寶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三等獎,寶雞市優秀論文獎、科學技術推廣獎、減災防災協會獎22項。獲學校高層次創新型專業技術優秀拔尖人才、中青年教學科研帶頭人、科研年度人物2次、橫渠學者培養計劃、國際會議優秀報告、本科生、研究生優秀畢業論文指導老師等榮譽及其他榮譽17項。
服務地方和社會,更好應用于教書育人。曾兼職1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庫專家和本科論文抽查評審專家、陜西省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評審專家、陜西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陜西省災害監測與機理模擬重點實驗室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寶雞基地)特邀研究員、寶雞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委員會委員、西北水環境青年論壇顧問委員、寶雞市應急管理專家,提交眉縣對流性天氣調查報告,服務于縣區農業氣象咨詢。曾擔任The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Scienc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SEEP 2019)組委會委員、International_Journal_of_Climat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As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Ecology,Environment and Social Psychology,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Scientific Reports等多個國際期刊評審專家,通過這些社會服務,增強了實踐經驗,更好地應用于教書育人中。
通過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把握學科前沿,應邀出國出境及參加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20余次,并做相關大會報告(展板)和主持討論,拓展了學科教育交流及學術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