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張福榮:勤勉耕耘扎根職教熱土 春風化雨培育桃李芬芳
發布時間:2024-08-29 09:59:5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耕耘職業教育30年,她勇于擔當、敢于探索、勤于創新、樂于奉獻,她始終以敬業之心對待工作、以豁達之心對待得失、以感恩之心對待生活、以仁愛之心對待學生,贏得師生的尊敬和愛戴。她不忘教育初心,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精彩人生,她堅信只要心中有愛,定能開出幸福之花。
——題記
張福榮,二級教授,測繪與檢測學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自1994年大學畢業踏入教育教學這片熱土以來,耕耘職業教育30年,她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道路上,模范履行教師職責,全身心投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師德楷模、陜西省五一巾幗標兵、陜西高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渭南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陜西省教育廳官網、中國測繪報、陜西工人報等多家媒體對其先進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
勇于擔當做黨員先鋒示范者
在工作中,她認真負責、嚴謹扎實。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她始終胸懷大局,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承擔重任,勇于擔當。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國家骨干院校建設等重大項目中,都有她的身影,她和大家一起加班加點,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由于工作忙,她沒時間關心丈夫和兒子的生活,父母重病期間,也沒在身邊盡孝,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2012年承辦陜西省測量技能大賽選拔賽和全國鐵路測量大賽,在競賽的籌備階段,經常看到她整日奔波在賽場,為競賽日程安排、賽場布置等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同時她還要全程操心參賽學生的賽前訓練和競技狀態,身心時常處在透支狀態,但她始終堅持著。記得有一次凌晨十二點,她還和老師交流,怎么讓學生克服心理壓力,提高比賽成績。相隔不到半年時間,先后負責籌辦兩場大規模賽事,周密細致的組織安排得到領導和參賽選手高度評價,讓參賽院校同行們感慨,讓同事們驚嘆。在承辦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國家級師資培訓項目時,由于是第一次,沒有經驗,她害怕培訓學員對培訓內容、師資安排、食宿不滿意,想盡各種辦法調研、完善培訓計劃,達到讓學員滿意的效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她聞令而動,加入學校黨員教師先鋒隊,化身志愿者,帶領學院骨干進駐學校,沖鋒在疫情抗擊最前線,助力核酸采樣、卡點值守、組織網上教學,同時還要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心理輔導及對困難師生的重點幫扶工作,她用無畏、堅持、奉獻的志愿“微光”,全力以赴守護校園,用實際行動詮釋“最美鐵院人”的風采。
敢于探索做教學改革探路者
高職教育承擔著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張福榮同志以國家高水平高速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工程測量技術、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專業綜合改革,創新了“雙主體、三融合、四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了“思政導航、校企雙元、分工協作”教學組織模式。以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為目標,按照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融入鐵路文化、測繪精神、白芝勇勞模精神、無人機測繪“1+X”證書等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保證教學內容新、技術融入快、呈現形式活。
將思政元素與技能培養、素質養成相融合,通過文化浸潤、課內比武、導師帶徒、綜合實踐等,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和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層級進階和職業素養的整體提升。教師分工協作,開展模塊化教學和考核方式改革,關注學生縱向成長開展增值評價,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校企聯合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出版活頁式新型一體化教材4部。與企業共建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開展相關應用技術研究課題,破解企業生產難題。承擔國家級師資培訓項目2項,承辦陜西省高職院校測量技能大賽11次。獲批國家骨干專業2個、陜西省一流專業2個,國家“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陜西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系)1個,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1個,陜西省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學資源各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項。獲國家規劃教材1部、省級2部,省級優秀教材二等獎2項。主持國家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
勤于創新做團隊建設引領者
作為二級學院院長,她深知教學團隊建設對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她關心年輕人的生活,關注年輕人的成長。她總說:“一個團隊要有希望,必須年輕人有希望;一個團隊要成長,必須年輕人有成長。”在生活中,每當大家遇到什么困難,都喜歡和她交流,她都會想辦法幫大家解決。
她經常對大家說,不能把干事當負擔,工作雖忙,但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生活充滿自信。積極的心態,對團隊建設具有增力、建設性,消極的心態具有減力、破壞性。只有具有陽光的心態,我們才能家庭幸福、生活愉快,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中。同時用她嚴謹務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影響教育青年教師、凝聚青年教師,增強教學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她毫無保留地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與學生相處之道,讓青年教師在工作業務上不斷提高。她想盡一切辦法為青年教師成長鋪路搭橋,采取給骨干教師壓擔子,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學比賽、輔導學生技能大賽、下現場鍛煉、參加現場教學、開展技術服務、外出培訓學習、邀請專家學者來院講授測繪新技術、傳播新思想等方法,為青年教師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氛圍。聘請“全國勞模”白芝勇等企業技術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成立大師工作室,與中鐵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共建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在團隊建設中,始終堅持“師德為先、能力為本、專兼結合、團結協作、整體提升”的原則,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全面提升教學團隊水平。教師參加教學比賽時,她和團隊成員一起商量研討參賽內容、教學展示,一遍一遍地打磨作品,每一個細節上都做到精益求精。
在她的帶領下,團隊教師始終堅守為黨育人初心,不忘為國育才使命,傳承測繪精神,認真踐行“三全育人”,自覺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刻苦鉆研,精益求精,一批骨干教師脫穎而出,參加教學比賽獲國家級獎14項、省級獎21項,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教師獲省級以上榮譽8人次,全國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10人次。所帶團隊獲全國工人先鋒號、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陜西省師德建設示范團隊、陜西省學雷鋒示范點、陜西省勞動競賽示范崗、陜西省勞動競賽優秀班組等榮譽稱號。
樂于奉獻做學生成長的陪伴者
“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融入了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學生教育培養方面,她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凡對學生有益的事,她都會積極呼吁,凡對學生成長有幫助的活動,她都會積極參加,凡是學生遇到的困難,她都會想辦法幫助解決,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總是竭盡所能。她參加學校“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受助學生在思想上給予引導、學習上予以指導、心理上加以開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我很幸運,剛入校自己便遇上了好老師,張老師不僅在生活上給予我很多幫助,在專業學習、人生職業規劃方面也給予了很多指導。”鐵成測量3177班孟慶虎同學如是說,該同學現已成長為中鐵北京局城軌公司業務骨干,獲評公司“安全衛士”榮譽稱號。每學期開學,她都會深入班級進行“開學第一課”宣講活動,了解學生所想所需所學,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她深知要想與學生建立起濃厚的師生情,愛是一座橋梁,更是一種無言的承諾。記得一名學生深夜兩點突發重病送往醫院搶救,她叫醒愛人陪她一同趕往醫院,跑前跑后忙到凌晨五點多,等學生狀況好轉才回到家中,休息不到兩小時,又匆匆趕往學校上課。
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緊抓課前、課中、課后三環節,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注重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引導文法、案例教學法、測站法教學等行動導向教學法。她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開展全國測繪法宣傳日、規范使用地圖、測繪大講堂等特色活動,普及測繪法律知識,展示測繪地理信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認同。
在她的感召下,學院學子自覺踐行“吃苦奉獻、拼搏爭先”的學校精神,憑借良好的職業素養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2016屆畢業生候拓、高亞濤等數十名學子已經成長為中國中鐵技術能手、中國中鐵青年崗位能手。帶領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國家級獎35項、省級獎39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等國家級獎3項、省級獎20項。但在光環背后,她更關心的是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是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發展后勁……
拼搏奮斗是取得成功、實現夢想的坦途,她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但面對成績榮譽時,她非常平靜:“當今高職教育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時刻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激勵自己,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樸實無華的語言道出了一名人民教師應有的擔當。“教育是一種情懷,選擇了,就無怨無悔”,30年來,她用執著和堅守譜寫了一曲教育華章,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教師的發展,為了學校的發展,她始終用癡癡的愛、深深的情,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跋涉著、耕耘著、探索著、追求著,縱然歲月消逝了青春,但她依然無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