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第一中學教師 李俊麗 :春風化雨潤心田 孜孜不倦育桃李
發布時間:2024-08-24 09:25:47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一個平平凡凡的思政教師。從教以來,懷揣著教育的夢想,活躍在三尺講臺,詮釋執著與勤勉,演繹精彩與感動。—— 題記
李俊麗畢業于陜西理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現任銅川市第一中學北關校區政治教研組組長,高三年級政治備課組組長。2002年參加工作至今,先后多次受到省、市級及學校的表彰和獎勵,2013年獲得“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2023年被評為陜西省教科研先進個人,2012年獲得“銅川市德育先進個人”稱號,多次被評為模范班主任、優秀教師。二十二年來,李俊麗老師以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的精神,用青春、汗水和心血譜寫了一曲曲敬業奉獻之歌。在銅川市第一中學北關校區,師生們提及李俊麗老師總是贊不絕口。
2002年7月,帶著青春的無限激情,滿懷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她踏上了三尺講臺,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她已經從教二十二年了,這二十二年,她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人民教育事業。二十二年的教育歷程,她用自己的一顆教育愛心、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為莘莘學子們撐起了一片天地。二十二年來,李俊麗老師一直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扎實的理論基礎、深厚的知識底蘊。她帶頭上公開課、示范課、展示課,勇挑重擔,工作落實的井井有條,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她始終堅守課堂這個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充分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性作用,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讓學生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形成社會責任意識和團結精神。曾獲“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銅川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畢業二十多年來,潛心于教育教學及教科研工作,碩果累累。所帶班級成績優異,2023年高考中,21班學生獲得了全市文科前8名的優異成績,學生丁語航獲得2023年銅川市高考文科狀元。
她不忘教育的初心
她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家里條件就很艱苦,曾經有多少次差點就放棄了求學的路,是她的班主任幫助她、鼓勵她、指引她走上了今天的這條路,所以,從她踏上講臺的那天起,她就對自己說:一定要當好一名教師,當一名好教師!為此,她孜孜不倦,努力前行,一路走來,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和成長的迷茫與困惑,無論如何,她立德樹人的初心始終不改。她發自內心的熱愛教育、熱愛孩子。二十二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她始終認為盡管教師的物質生活是清貧的,但是人生的追求和理想是富有的。看到一屆屆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她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人說敬業和奉獻是一對孿生姐妹,奉獻就是付出。二十二年來,她每天早晨踏進校門就像是一個上足了發條的鬧鐘,總也有忙不完的事。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她把“愛崗敬業,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李俊麗嚴格要求自己,遵循教育規律,努力實施素質教育,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既教書又育人,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做新一代文明的學生,收效良好。
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踏上講臺的那一天開始,她就嚴格要求自己。深挖教材,向老教師學習。記得剛畢業的那幾年,她每節課都去聽她師傅的課,這樣的習慣堅持了很多年。后來別人問她;“你自己已經很厲害了,為什么還要不斷的去聽別人的課呢?”她總是說:“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聽別人的課是為了使自己更好的給學生上課。”她暗暗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一定要做好,而且要做到最好”。教好學生首先要征服學生,而征服學生的第一步是課堂。為此,她利用業余和寒暑假時間,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己,每年自掏腰包購買高考真題等教學資料,親自把新課改的每套高考試題做了不下五十遍,現在對高考試題了然于胸。同時在長期的高三教學中,她總結出高政治各種題型的答題方法。其課堂的教學和有效實用的做題方法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開玩笑說:“老師,我們最不需要補的課是政治”。就是這樣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在全市的政治教學中,一直名列前茅。她所帶的2009、2011、2014、2017、2020、2023屆高三均超額完成學校下達的高考指標。其中2020屆學生趙一磬和2023屆學生丁語航獲得銅川市文科狀元,所帶2023屆學生包攬的全市文科前8名,所帶的2020屆21班和2023級21班學生學生全部考上一本院校。二十二年來,她助力無數的學生實現自己的大學夢。
只要一提到學生,她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作為一名教師,她從來都沒有忘記她的使命,把心思都放在了學生的身上,不管什么樣的學生,她都堅持不放棄。她原來班上有一個學生,成績特別差,但這個孩子很聰明,就是學習的主動性和習慣很差,很多老師,包括家長對這個孩子都沒有辦法,孩子對自己的學習也沒有信心,所以學習就處于放棄狀態。家長在學習上對孩子也沒有什么要求,只要孩子健康就行。但他沒有放棄這個孩子,她覺得孩子還小,三觀還不成熟,此時最是需要有人幫他的時候。這個孩子是個起床困難戶,爸爸媽媽根本叫不起來,她就每天早上給孩子打電話,叫孩子起床。只要一有時間就和孩子聊天,利用自習課給孩子補課。就是在她這樣一點一滴的關懷與努力下,孩子的政治成績進步了,她利用這個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孩子有了自信心,開始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大學。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初心和使命,從而真正實現了教育的意義。
她堅守教育的愛心
愛心,來不得半點虛偽。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掌握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原則,嚴慈相濟,在學生表現好的時候決不吝嗇贊美的語言,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也絕不姑息遷就。父親般的嚴厲和母親般的慈愛都能深刻表現在她的眼神中,這一點就是她所追求的。班內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她總是注意去發現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機去開導學生。班上的男生和女生之間出現了早戀的問題,她就會專門把男生和女生分開開班會,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的處理早戀問題。運動會和遠足是磨練孩子意志的最佳時期,她會抓住這樣的機會,教育孩子,磨練意志,增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意識。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二十二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她更加明白,熱愛學生才能教好學生。作為一名班主任,既教書又育人,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學生有什么困難,都愿意跟她說,她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他們班有一個農村來的男生,平時不怎么愛說話,也不喜歡和同學打交道,很快這個學生就引起了她的注意,之所以能引起她的注意,因為她發現這個孩子穿的衣服總是不干凈,而且校服的袖口都已經爛了。她覺得這個孩子肯定有故事,于是開始了解這個孩子。通過家訪,她了解到孩子的媽媽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發生車禍去世了,孩子爸爸平時一個人要打零工,供他和姐姐上學,孩子平時也不怎么回家,放假的時候會去外婆家,雖然舅舅、舅媽對孩子都特別好,但孩子總覺得寄人籬下,所以孩子的性格很孤僻。了解情況之后,她覺得這個孩子很敏感,一定要通過合適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愛。之后她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找孩子聊天、和孩子散步、爬山、一起吃飯等,讓孩子感受到愛。久而久之,這個孩子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很多,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這個孩子已經大學畢業了,每年都要回來看老師。老師對他的恩情,他永生難忘。正是因為老師無私的愛,拯救了一個孩子,挽救了一個家庭。這樣的事,在她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比比皆是,她把她的愛給了學生,她用她的愛去點化潤澤每一個生命。
她工作二十二年,帶班十四年。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對全班同學負責,關愛他們的學習、生活,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更是給予特別的關愛。2014屆畢業班中有個特殊的學生,家境貧寒,四口之家只有爸爸一個勞動力。學生學習盡管一般,但是很努力,也非常懂事,她對待他如同自己的孩子,竭盡全力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他,課余時間和假期給這個特殊的學生無償補課。三年如一日的關心和師生的共同努力,終于讓這個學生考上了二本院校。現在這個孩子自己也成為一名教師,每次見到我都像見到母親一樣親切,總有對老師說不完的話,他總是對她說:”是您給了我選擇人生的機會,改變了我的命運,我一輩子感謝您”。有學生這樣惦記著自己,她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她所帶的2020屆班里有個學生,父母離異,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長期跟著母親生活,但是母親忙于工作,孩子生活沒有規律,常常饑一頓飽一頓,小小年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這一切使我心痛,常常早上幫他買早點,甚至讓孩子去自己家吃飯,只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感恩的孩子在微信中留言:“老師,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懂我的老師,您既是老師也是媽媽,我一定努力學習,不負您的期望。”
如今,她雖然沒有擔任班主任工作,但她依然把她的愛心給了學生,她始終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她關注家境困難和特殊家庭的孩子,定期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幫助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她播撒希望的種子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深深懂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引導教育學生的極端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她把握時代脈搏,保持時代氣息,使“理論聯系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行動的指南。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教學。質疑引導思維,激活課堂激情。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
勤于教研,提升素質。積極、主動參加各種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切實轉變觀念,夯實了自己的理論基礎,拓寬了視野,了解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
作為陜西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勞動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委員,積極參加省教科院組織的各種教學交流活動,與同行之間進行交流,學習。參加了2022年省教育廳組織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研討發展會,聽取了同行的報告,拓展了教育教學視野,同時還參加了2021、2022年陜西省思政課“大練兵”評審工作,收獲滿滿。
作為銅川市政治學科教研組組長,銅川市高中政治學科兼職教研員,積極配合市教育局和教研室開展各種形式的政治學科教研活動,承擔高三年級全市聯考的命題工作,組織全市高三年級開展高考復課研討會及二輪復課“示范課”活動,為銅川市高考政治復課工作提供了指導,提高了高三復課的效率。同時,配合教研室在全市各高中開展了高一年級新課程改革的調研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開展。在全市高二年級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為全市高中思政課教師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增強了教研的氛圍,提升了教學的能力。
作為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她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先進的課改理念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作為黨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她充分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每學期都會講示范課,與組內老師積極研討、交流,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利用各種機會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教學教研交流活動,與宜君高中展開“同課異構”及高三復課研討交流活動,加強交流,共同提升。在她的指導下,工作室成員師創和郭玲榮獲“陜西省思政課大練兵標兵”稱呼。
在教學教研實踐中,她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中的得失,進行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取得了點滴成果。近年來,參與了2項省級課題的研究,主持完成了1項市級課題,主持并參與完成了多項校級課題,有多篇論文在《當代中學生報》、《現代教育實踐與研究》及學校的《教研論壇》上發表。
她始終認為教師更要講敬業和奉獻,她也是這樣做的。二十二年堅守三尺講臺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她為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她的學生們。她堅信路在腳下,如今的她仍然在不懈的追求著,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圓夢。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成績是對過去最好的詮釋,奮斗才是對未來最好的憧憬,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歷程中,李俊麗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將用執著和熱心續寫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實干獲取事業的新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