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作者:張凡
發布時間:2024-08-22 17:41:0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自幫扶工作啟動以來,鎮巴縣以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全面優化育人方式為重心,在抓對標攻重點上下功夫、在抓常態求長效上出實招,形成了“以理念牽引學校質量新提升”的幫扶特色,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一、聚焦制度建設,提升治校水平
一是發放調查問卷6000余份,在深入研判的基礎上,科學確定幫扶目標、策略、路徑、舉措,實行掛圖銷號作戰,幫扶工作有序、高效推進。二是嚴格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細化“權責清單”,完善決策議事流程,修訂、完善《辦學章程》及課程建設等核心制度20余項,推動學校治理水平提升。三是選派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到幫扶校跟崗學習或掛職鍛煉19人次,委任幫扶教師為學校中層或備課組長,管理人員師徒結對幫帶,強化干部隊伍建設。鎮巴中學的幫扶工作曾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被幫扶高中校領導專題培訓暨專家顧問委員會工作會”上被教育部點名表揚,代表我省在會上交流發言。
二、聚焦課堂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一是構建“深度學習課堂”基本范式,推行“聽評研一體化”備課范式,制定《試卷講評參考標準》《集體備課執行標準》等評價標準6項,以標準傳輸理念,用標準引領變革。二是設立學術節,開設“專家論壇”“班主任沙龍”、閱讀分享等特色活動,組織申報市級以上課題37個,為教學提質增效賦能。三是加大“一體兩翼”三地聯合培養力度,實施職教專業強校計劃,優化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個,專業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局面初步形成。新設置“茶藝與茶營銷”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醫康復技術”和“應急救援”獲評省示范專業,“對接產業、服務產業”逐步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邁進。四是牽頭組建漢中市“九校聯盟”,暢通“聯學、聯考、聯評、聯研”互動辦學渠道,舉辦經驗交流、專題培訓5場次,擴大幫扶理念輻射面。共建“通州中專—縣職業中學”“通州高中—鎮巴中學”等校際聯合教研平臺10個,組織教師參加線上教研活動32場次,邀請教育部“組團式”幫扶副主任委員陳立群,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姜漢榮、林春、楊培明及通州高級中學“四有”好教師“方舟”團隊到鎮巴開展主題報告、教學展示等活動20余人次,打造全市優勢學科2個。
三、聚焦專業素養,提升教師素質
一是調增受扶校專任教師編制92名,通過價值引領、正向激勵、多維宣傳等舉措,招錄高層次人才和薄弱學科緊缺人才16名,為教育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成立教學診斷研判專班,幫扶團隊累計作公開課、專題講座177節次,隨機聽評課260余節,及時開展教學診改,為優化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借鑒指引。三是共建學科教學團隊12個,成立“名師工作室”6個,吸納骨干教師27名、青年教師69名參與工作室專業研修,組織受扶學校骨干教師赴幫扶校跟崗學習123人次,充分發揮名優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四是實施“青藍工程”。幫扶教師結對專任教師46對,通過提供個性化的生涯規劃、資源支持和成長指導,引領徒弟參與跟崗學習、課題研究、大賽鍛煉等,助力該縣8名教師獲評省市教學能手。
四、聚焦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素養
一是健全五育融合、三全育人體系,持續加強體藝、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強化實驗教學和實習實訓,強化素質教育理念。二是健全德育活動體系,創新實施“體悟德育”“養成教育”“學生論壇”等專項活動,精心組織校園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系列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自治”和“自律”能力,提振師生精神風貌和校園活力。三是以培養高素質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目標,不斷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幫扶成效顯著。四是聯合幫扶學校,攜手云校教師,通過在線“空中課堂”,開展“訂單式”個性化培優。編寫《中學生英文詩歌賞讀》《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學生工作頁》等校本選修教材10余冊,助力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五、聚焦核心價值,提升文化底蘊
一是幫扶團隊充分挖掘學校的文化底蘊,凝練學校“三風一訓”等核心價值取向,營造濃郁的文化育人氛圍。二是注重校園文化的主題設計和部室文化、班級文化等的有機滲透,充分展現學校內涵發展成果。縣職業中學搭建OA辦公自動化系統,創造綠色、節約型辦公環境。三是實施“六知六愛六榮”“共建書香校園”大閱讀等活動,建成學校“數字圖書館”,師生通過網絡,實現遠程、隨機閱讀,豐富了師生的精神家園。
下一步,鎮巴將堅持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不變,堅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主頻道”不換,以全方位、多角度構建起科學化、顯特色的學校管理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夯實幫扶責任、完善幫扶舉措、拓展幫扶成效,全面提升幫扶效益,助推鎮巴教育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