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c3b2f93baca6c418888860d7f30f3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筆底耕耘不輟,潛移默化世風。三尺講臺之上,她孜孜不倦地傾其所學,以做學生引路人為自己奮進的動力,以實際行動詮釋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以嚴謹治學的十四載春秋繪就可堪榜樣的師德風范。

——題記

  

李曉楠,女,漢族,1985年12月生,中共黨員,西安翻譯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畢業于長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從教十四載,李曉楠同志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師德高尚,為人師表,以實際行動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曾先后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陜西省優秀教師”“陜西省高校思政課教學骨干”、西安翻譯學院“師德標兵”、西安翻譯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深耕教壇 賡續初心

堅守教師本分,初心未曾改變。踏上了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路。常言道“學海無涯苦作舟”,師道亦然。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研究生畢業后,她曾懷揣夢想走上工作崗位,把教師這個職業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舞臺。看似簡單,真正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從教路上,有過彷徨,也有過掙扎。每每回想起求學和工作中遇到的恩師,幾十年如一日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情和執著追求,潛心教學,用心科研,精心育人,心中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若愛,應深愛;若教,應全力以赴。當選擇的職業帶來的幸福感超越了辛苦與艱辛,一切都是值得的,心中必會春暖花開。她堅信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甘于寂寞、無私奉獻,才能收獲“桃李滿天下”的美譽和幸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特質不能變,教書育人的本分不能丟。

敬畏三尺講臺,秉承嚴謹治學。在教學中認真履行教師職責,積極承擔教學、科研任務,主講《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年平均完成教學工作量400學時以上,教學效果良好,受到學校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回首教學生涯,從初出茅廬到輕車熟路,其間辛苦與感動都刻在眉宇心間。十四載春秋,她從未請過一次假,從未調過一次課,在她的心里課大于天。孩子爸爸主動承擔起接送孩子上學、帶孩子看病等家事。也正因為有家人的全力支持,讓她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面對繁重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纖弱的身體超負荷運轉。有一次她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腿疼,強忍身體的疼痛堅持給學生上完課,晚上回家之后去醫院做治療,為了保證第二天正常上課。一個人到底有多大的毅力、自律和責任心,才能做到十四年如一日地如此盡心敬業。

20240817204042201-66-26274.jpg_scale.jpg

教然后知不足,學然后知困。課堂的底氣,來自每一次的全力以赴。沒有人天生會講課,誰不是百煉成鋼,虛心向老教授和優秀教師學習,只要投入滿腔的專注與熱情,不斷探索與實踐,就可以呈現精彩的每一堂課。她始終堅信要想自己盡快成長起來,就要堅持教學反思,總結教學經驗、研究教學困惑、不斷改進教學。教育教學中的“反思”,最容易被青年教師所忽視。“反思”是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李老師不僅善于反思,還善于做教學記錄、進行教學總結。每次上完課,她會第一時間進行課程教案的修改和教學模式的調整,同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她給自己定的規矩是教案修改不過夜。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李老師堅信這一生選擇了做教師,就要有堅韌的戰斗力,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以自己的專業為圓心,將學習范圍不斷擴大再擴大。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傳道”的基本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做教師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窮盡畢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個優秀、受歡迎的教師。”

上好思政課,鑄魂育新人。如何使思政課成為學生們發自內心地“想聽想學、愿聽愿學、愛聽愛學”的課程,從根本上來講還是要看思政課教師的認知水平、投入精力、花費心思、方式方法等。她的課堂教學既傳承了傳統教學方法精華,又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大膽探索“自主學習+精講精練+線上線下互動+實踐活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引領作用,更好地推動民辦院校的教學改革。與此同時,借助紅色家書獨特資源優勢,探索將紅色家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并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的解決對策,現已在全校應用推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024年,榮獲“第六屆全國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獎”。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同時擔任《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主任。她在工作中能夠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以飽滿的工作熱情、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努力做好各項工作,在課程建設、制定教學大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部專家開展思政課聽課指導和調研工作,對李老師的講課內容、方法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向教育部推薦為優秀教師。

20240817204056101-43-c640a.jpg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2017年10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中,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稱號。2019年9月,榮獲“陜西省優秀教師”。2018年6月,在陜西省第四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中,榮獲三等獎。2018年7月,在陜西省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中,榮獲“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學骨干”稱號。2019年7月,在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中,榮獲“陜西高校思政課教學骨干”稱號、省級優質精品課一堂。2018年10月,西安翻譯學院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主題活動榮獲一等獎。2017年9月,西安翻譯學院第七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2020年11月,榮獲西安翻譯學院“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21年7月,榮獲西安翻譯學院“優秀共產黨員”。2022年9月,榮獲西安翻譯學院“師德標兵”榮譽稱號。2023年12月,榮獲西安翻譯學院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比賽一等獎。

潛心科研 反哺教學

青年教師成長路上始終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李老師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教學帶動科研。做好科研,不僅可以反哺教學,還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如果沒有科研做支撐,大學課堂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指出,“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必然對教學內容思考得更為深刻透徹,對知識的把握更為準確,教學更易做到“深入淺出”,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對科研的關注使教師能夠及時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充實到自己的課堂,彌補了原有課程知識與最新研究之間的“斷層”。青年教師上課、備課、批改作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認為沒有更多的精力做科研。相反,沒有科學研究做支撐,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學。教師要想上好課,在備課過程中需要閱讀大量與課程相關的研究資料,促使教師對專業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高質量的教學會推動教師的科研工作。

20240817204136450-26-28ec6.jpg_scale.jpg

除了做好教學工作,李老師發表論文等10余篇,其中核心論文3篇;主持并完成2020年陜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延安時期紅色家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首批陜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等4項;參與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宣傳普及資助項目等9項;取得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著1項;2021年,榮獲陜西省建黨百年學術研討會論文,二等獎。主持完成校級教改課題3項,校級重大科研項目等4項。 

關愛學生 筑夢引領

人間春色本無價,筆底耕耘總有情。理想信念,是源頭活水,是好老師的不竭動力;道德情操,是境界修為,是好老師的成長階梯;扎實學識,是行動利器,是好老師的實踐工具;仁愛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老師的成就之根。教師的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恒的主題。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她以實際行動“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教師工作的本質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在開學第一堂課,李老師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幫助學生堅定崇高理想信念,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人生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選擇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希望。當她由己及他地講述著自己的求學之路,纖瘦的她迸發出巨大而無形力量,那是一種不可撼動的精神,一份自然流露的真情,讓人為之敬仰,為之感動,為之震撼。很多學生都被李老師的故事所感染,并在李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幫助下,努力拼搏,最終在大學畢業之時實現了專升本、考研上岸,支援西部……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青年只有把人生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每當學生分享自己成功的喜訊,也是李老師人生中最驕傲、最開心、最幸福的時刻。李老師經常說師生之間是雙向奔赴,學生也成就了現在的她,讓自己更加堅定地選擇教師這個職業。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好老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真正的教育不僅發生在課堂上,同時發生在師生交流的任何一個時刻。當問及與學生相處的訣竅時,李老師坦言:只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可以選擇最合適的教育方式。作為西安翻譯學院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應該秉承西譯精神“愛生如子”,以做學生的引路人為自己奮進的動力,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師者,人之模范也。師者為師亦為范。教師的道德情操,彰顯出榜樣的力量,體現出生命對生命的灌溉、精神對精神的濡染。李老師嚴慈相濟,誨人不倦,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課堂上,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與學習情況。她能夠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友善且寬容地相處,尤其是對待不同專業中存在的自律性相對差些或缺乏自信的學生,會給予更多的鼓勵、耐心和關懷。學生經常會在課后寫卡片、發微信、彈奏樂曲等方式來表達感恩之情。

20240817204158968-23-05c43.jpg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她能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牢固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鮮明的政治立場,教育引導并感染帶動學生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度了解中樹立遠大理想、尋找人生目標,努力奮斗。以做學生引路人為自己奮進的動力,以實際行動詮釋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化解著學生的困惑和迷茫。她曾先后榮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陜西省優秀教師”“師德標兵”“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當她了解到班級一名學生來自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家庭經濟困難,就利用課余時間經常與學生談心,隨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與學習情況,用實際行動教育、感染著學生。每周提供面對面輔導,幫助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制定專升本學習計劃。這位學生在李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之下,畢業時也順利實現了專升本的夢想,更加堅定了用拼搏贏得未來的信念。在她的鼓勵和幫助下,還有很多同學自信勇敢地奔赴未來。今年5月份專升本錄取結果出來,英文學院的小雪同學第一時間向李老師分享喜悅,以265分考上了寶雞文理學院。文傳院的春萍同學曾經在李老師的鼓勵下,考取了四川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今年6月份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順利畢業……

世上沒有比人高的山,沒有比腳長的路。教師工作一半風塵仆仆,一半星辰大海,也許極盡瑣碎,卻浸滿著希望與愛。李老師表示,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份神圣的職業,就應該潛心立德樹人,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自信自強、踔厲奮發,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成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勤修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用大愛書寫教育人生。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