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城第六小學:圍繞“一個中心” 搭建“四層驅動”教學評價管理系統
發布時間:2024-08-15 19:49:4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現今,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也在教育領域引發了一系列變革,西安航天城第六小學緊跟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自主研發了數字化教育教學評價管理系統,全方位實時采集數據,注重數據分析和結果運用,促進教學、學習、評價融合統一,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主要做法
(一) 一個中心 多維度搭建科學評價模型
學校評管系統以“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及《義務教育評價指南(2021年版)》為指導,按照“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必備品格”(品行發展)、“價值觀念”(思想意識)3個維度進行分類,累計77種評價觀測點、487條量化指標構建了素養本位的學生評價體系。基于學生過程性評價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輸出學生數字畫像,可視化呈現學生學習發展軌跡。
(二) 四層驅動 實現教學評價精細化管理
1. 硬件設施層:教室內配備的智慧黑板、反饋屏、教學Pad等智能硬件設備,支持多終端互聯互通,為師生提供了互動性強的學習場景,確保了評價的即時反饋和多樣性。
2. 數據采集層:系統廣泛匯集日常教育教學評價數據,構筑分析診斷的堅實數據基礎。未來將融合語音、圖像識別技術,進一步優化數據采集流程,提升效率。
3.分析診斷層: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構建學生個人畫像,監測學習動態,對異常數據發出預警,為教師的教學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4.個性服務層:依據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趨勢,系統生成個性化成長方案,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能力培養,體現教育的個體關懷。
(三) 多元場景 提供全面連貫的成長體驗
1.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評價:教師在教學中嵌入評價環節,如互動問答和小組討論,及時反饋學生表現,激發學習興趣和深度思考。
2.項目活動中的深化評價:在項目化、主題式等學習活動中,評價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知識、技能和素養的綜合發展。
3.作業實踐中的拓展評價:在日常作業、勞動實踐與社會調研等活動中,考察知識轉化與社會參與,提升實踐與問題解決能力。
4.校園生活中的補充評價:課余時間,學生在自主管理、文明交往、秩序維護中展現個人風采,系統記錄其社會適應力與集體生活技能,全方位促進學生社會化能力的提升。
評管系統內置的靈活排序機制,便于教師按需快速定位評價對象,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及時的個性化關注與引導。長期實踐證明,通過系統化的多場景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能力、品德行為、情感態度、身心健康、藝術修養及勞動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的細化與發展。
二、特色亮點
(一) 評價信息全景化。匯聚學生15項品德、32項學業、13項身心、9項審美及8項勞動實踐的多元評價,形成全面的成長檔案,精準反映學生綜合素養。
(二) 發展樣態可視化。融合教師、同學與家長的反饋,打造立體“成長模型”。幫助學校、家庭理解學生現狀,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實現家校共育。
(三) 學生成長主動化。通過反饋及時、多重激勵的高效、智慧化評價,營造“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成長過程更具自驅力,真正把良好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教學目標精準化。學校評價體系緊密貼合國家課程標準,充當教師自我檢驗的工具,確保教育實踐精準對標,系統性貫徹國家標準,推動教學品質持續優化。
(五) 班級管理智能化。系統中的反饋屏集成數字化評價、即時通信、文化宣傳與碎片化學習功能,已助力教師發布超2000條班級廣播,有效增強班級學生自主管理水平。
(六) 實施策略彈性化。評價體系中三大維度的觀測點全面細致,符合國家教育改革方向。該體系靈活度高,既可整體實施,也支持按學校實際情況分類分階段推行,能適應多種設備和應用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