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師團隊團隊扎根秦巴,服務基層,肩負著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區位重任和政治使命,踐行著為西部地區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責任擔當和最美使命。

團隊及所在學院先后榮獲“陜西高校黨建標桿院系”“陜西省師德先進集體”“陜西省學雷鋒先進集體”“陜西高校團建標桿院系”稱號,學生黨支部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高校黨建樣板黨支部”,團支部入選“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最具貢獻度TOP100榜”。團隊現有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陜西省優秀教師、陜西省教學名師3人,以及校級師德先進個人、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等7人。

20240813222338395-1-74060.png_scale.png

教育教學

團隊秉承“崇德 勵學 尚用 求新”的院訓,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厚基礎、重應用、強能力、善反思、求創新”的人才培養特色。

團隊成員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言傳與身教相結合,長期堅守教學一線,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平均每人每年承擔教學任務約240學時,教授和副教授堅持為低年級本科生授課,指導研究生42人。

團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近五年,團隊主持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線上一流課程1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5門、線下一流課程1門);主持完成省級教改項目5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2項;主持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優秀教材獎2項;獲批省級教學名師獎1項。  

團隊重視將“課程思政”浸潤到育人的每個細節,構建“專業、課程、課堂”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育人體系,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相統一。近五年,團隊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以及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7門、校級課程思政教學案例19個、校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6項。

科技創新

團隊堅持“四個面向”,潛心科學研究,注重科研創新和科研育人,完善科研激勵和管理制度,長期從事數據挖掘、智能優化、圖像處理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方向的研究,特別是在進化計算、統計優化、機器學習、基因表達計算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

近五年,團隊主持漢中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團隊1個、校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以及廳局級項目10余項;獲得校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0項、廳局級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3項;發表高層次研究論文70余篇,授權各類專利20余項。

就業創業

團隊不斷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團隊主持的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思-專-創融合視域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以思政教育為引領、專業教育為依托,構建 “一中心、四途徑”的融入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雙創教育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近五年,團隊主持獲批陜西省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1個,指導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等重要賽事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00余項,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18項。

打造“多樣化”指導服務體系,強化就業育人效果,引導學生扎根西部,服務基層。第一,全面開展就業沙龍、就業模擬、經驗交流、政策宣講等系列活動,健全涵蓋各年級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第二,不斷完善幫扶機制,定期摸底梳理重點群體學生情況,分類建立就業檔案和幫扶臺賬,落實“包干到人”,針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輔導,引導學生合理預期,客觀制定學業規劃和職業方案。按照“一人一案”“一生一策”,實行“經濟上幫扶、信息上關注、心理上疏導”三位一體扶持措施,精準推薦匹配崗位,幫助指導修改簡歷,進行模擬面試輔導等。第三,團隊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通過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等多種方式,教育、鼓勵、引導學生根西部,服務基層,培養學生“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精神品格。近五年,畢業生留在西部就業的超過80%,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達95%以上。

服務社會

團隊堅持融合發展理念,立足地方,充分發揮師資、教學、科研等資源優勢,緊密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職能,為社會做出團隊應有的貢獻。近五年,承接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30余項,開發的《大數據平臺和全猿審車小程序》《流媒體微服務平臺》《啟點窗智能工作助手》等軟件平臺為漢中市交通局、稅務局等企事業單位排憂解難,實施的《非遺手工編制產品提升與從業技能培訓》《富硒夏秋茶深加工技術研究及產業科技扶貧示范項目》等項目助力鄉村振興,為區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

團隊建設    

團隊重視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培養,通過在職培訓、短期訪學、交流研討、學歷進修等方式,以及青年教師“一對一”傳幫帶制度,不斷提升教師能力水平,形成了一支教學科研能力突出、職稱學歷結構合理、老中青三結合的優秀團隊。省級教學名師陳濤教授等為代表的教師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通過自己高尚的師風師德和淵博的學識,在團隊中發揮著引領和帶頭作用,帶領整個團隊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績。 

團隊現有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優秀教師、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漢中市“三一一”人才、漢中市“三區”人才6人,以及校級教學名師3人。近五年,團隊在全國計算機類教學能力大賽、陜西省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陜西省高校教師微課教學比賽,以及校級講課大賽等賽事中獲得獎勵12項。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