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李蕊:弘揚文化身先行 育才樹人擔使命
發布時間:2024-08-13 13:16:0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李蕊,女,漢族,1982年8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在讀,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她扎根教育19年,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融入立德樹人、學術研究、文化交流等各項工作中,在促進文化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融入日常教學,建立數字化中醫藥文化資源,手繪中藥 860 幅,配以原創中藥功效詩及英文注解,創作中醫藥數字文化產品793件,3D精模365個,矢量圖1095個,主編教材5部,獲批省級精品在線課1門,主持省部級教科研項目9項,地廳級2項,出版著繪2部。她寓教于樂,深受學生喜愛,先后12次在指導學生競賽和文創產品設計方面獲國家、省級獎項。事跡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日報》、新華網等多家官方媒體刊發,曾接受中央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在學習強國省、市平臺建立中醫藥文化傳播專欄,被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省中醫藥文化建設典型案例。
因熱愛燃初心,做校園傳統文化的弘揚者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基礎。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從中汲取豐富營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李蕊自幼喜愛繪畫,在系統教授中醫藥知識后,更是萌生了將二者結合創作的想法。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告訴她,教學資源可以更豐富,晦澀難懂的知識可以更優美,她便自2014年起對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行了詳細梳理,包括中醫藥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征等內容,立志將熱愛融入教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灑滿校園。她建立起大量的數字化中醫藥文化資源,寓教于樂,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感滿滿,她的工作情況被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省中醫藥文化建設典型案例。
為教育而堅守,做校園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李蕊自2016年至今,無論寒暑、無論節假日、無論白天黑夜,8年始終如一,每天平均工作、學習18小時,手繪中藥860幅,配以原創中藥功效詩及英文注解,創作中醫藥數字文化產品793件,3D精模365個,矢量圖1095個,事跡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日報》、新華網等多家官方媒體刊發,事跡最高閱讀量6006萬次,曾接受中央廣播電臺、陜西電視臺、都市快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在學習強國省、市平臺建立《圖說本草》中醫藥文化傳播專欄,目前已發表作品135期,單期最高閱讀量7.8萬次,專欄累計閱讀量達488萬次,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事跡報道后,學生紛紛表示“中藥也能這么美”“別人家的老師就在我身邊”,她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一個教育者的承諾與文化傳承的使命,學生受她啟發,創作450個中藥表情包,廣泛傳播至校園,掀起了一陣傳統文化風。
肩重任求突破,做校園傳統文化的創新者
李蕊不斷提煉中醫藥文化精神標識,跨界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中醫藥文化原創 IP(知識產權),2022年出版著繪《每天懂一味中草藥》《詩情畫意中草藥》系列中醫藥科普讀物,獲得學習強國陜西學習平臺推薦,其中《每天懂一味中草藥》獲陜西省第16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22 年作品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單位《中國中醫藥報》社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二屆全國中醫藥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杰出中醫禮物獎”,第三屆“最具潛力獎”;獲中共陜省委宣傳部指導,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教育廳等多部門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西安國際文創產品創新設計大賽非遺創新獎、網絡人氣獎;陜西省科普大賽二等獎。她牽頭申報的數字化中醫藥科普基地,室內場館已對外開放,進行中醫藥文化知識科普,室外種植園作為勞動教育基地,廣泛開展“孕育本草心,厚植中華情”中醫藥文化科普活動。“本草領養”:開啟中醫藥守護之旅,師生通過線上組隊、線下探尋,逐一認領中草藥,正式成為校園中醫藥守護者。“本草領養”儀式,讓青年感受到了傳承與責任,激發了探索中醫藥文化的興趣。認識中醫藥:探索自然的藥庫,種植專家引領志愿者現場識別中草藥,講解中草藥的形態特征、生長環境、藥理作用、栽培技巧等,現場教學仿佛置身于中醫藥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增強了青年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中草藥標本采集:細心呵護自然饋贈,充分了解中草藥后,青年學生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逐步開展中草藥標本采集。他們細心地選擇適宜的中草藥進行采摘,并注重保護植株,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培養了對生物的尊重與保護。中草藥標本制作:匠心獨運,傳承技藝,學生們運用干燥紙、標本夾、標簽紙等工具進行中藥標本的制作,在技術人員的示范下,青年對采集的標本進行了清洗、處理、壓制。嚴謹細致的工序,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到標本制作的樂趣,也領悟了中醫藥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中醫藥文化科普勞動實踐活動,不僅是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延伸和補充,更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將充分運用并發揮好中草藥種植園勞動教育基地作用,帶領師生合力通過勤勞的雙手種植出株株藥材,讓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心里生根、發芽,讓中醫藥種植園飄出濃濃中藥花香。
科研反哺教學,做教學科研創新的實踐者
李蕊注重醫學職業教育教學研究,重視學生人文素養、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參加各類業務進修及專業技能培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融入日常教學,于2010年獲陜西省教工委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優秀獎;所負責的《醫學美容專業“模塊式”教學產教融合案例》為教育部產教融合優秀教學案例;2023年獲陜西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2020—2023年主編教材5部;2022年建設中英文精品在線課《中藥學》,2023年獲批省級精品在線課《中醫美容技術》;2024年,指導學生參加第十二屆“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銅獎2項;2023年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陜西賽區金獎1項,銅獎1項;2021年指導學生參加兒童康復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二等獎2項。
自工作至今,李蕊努力做到教學和科研兩不誤,從事一線教學過程中從未間斷科研工作,長期致力于探索數字化技術在醫療與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前期對大數據智慧醫療在慢性病防治中的應用探索,為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現階段主要研究數字化技術在中醫藥文化傳播領域的應用。李蕊積極探索數字中醫藥文化跨界融合創新傳播路徑,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主持省部級教科研項目9項,地廳級科研項目2項,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22XJCZH003)、陜西省重點研發項目1項(2022GY-343)、陜西省科技廳社會發展攻關項目 1 項(2016SF-220)、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項目1項(陜財辦社〔2022〕280號文件)、陜西省教育廳項目 2項(15JK2119、2018KJ1123)、陜西省社科聯項目1項(2018C005)、陜西省教育規劃課題項目1項(SGH17H421)等,發表學術論文32篇,獲得相關知識產權941項。通過不斷地科研探索,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中,反哺教學,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李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堅守校園陣地,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她深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跨文化交流等各項核心工作,踔厲奮發,兢兢業業,取得突出成績。她始終堅守“永久奮斗”光榮傳統,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李蕊就是這樣一名新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如果說她的生命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你會發現每一筆都記錄著她腳踏實地的腳印,就是這樣踏實負責的一筆一劃,呈現出她對教育事業孜孜不倦的奮斗和奉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