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 郭鵬程:堅持立德樹人初心 勇攀科研高峰
發布時間:2024-08-12 15:04:5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郭鵬程,男,漢族,197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西安理工大學二級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現任西安理工大學人事處處長、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水利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帶頭人。
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踐行“黨之大計”,弘揚“教育家精神”,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積極投身教學科研工作。在擔任教師工作中,牢牢把握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三條主線。推動思政融合,課程育人,主講的《水輪機》獲評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推進創新引領,科研育人,研究生獲評全國研究生黨員標兵1人,陜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指導博士生開發出白鶴灘1000 MW巨型水輪機,助力我國水電登頂世界水電珠峰。堅持知行合一,實踐育人,指導學生獲全國“互聯網+”大賽國賽銀獎/省賽金獎(指導教師排名1)。
堅持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助力大國重器自主研發,攻克了水輪機壓力脈動控制、空化抑制等難題,成果技術支撐的機組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包括白鶴灘、大藤峽等國家重大水電工程,并出口到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十多個國家,為我國成為世界水電裝備強國提供了技術支撐。主持國家基金重點項目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3、4)、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均排名3)。
擔任水利水電學院院長期間,狠抓隊伍建設,學院新增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長江學者等國家級人才8人,國家級人才總數達14人;扎實推進專業建設,新增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累計6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狠抓科技創新,新增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11項。
思政融合,課程育人,打造了水電能源類專業精品課程
緊扣國家“雙碳”戰略,發揮課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建設本碩博貫通的課程體系,著力打造《水輪機》《流體機械流動理論》等本碩博核心課程。主講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水輪機》已在智慧樹、西理工云課堂平臺展播,并獲評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流體機械流動理論》是學校水利工程博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專業基礎課,獲批陜西省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兩門課程對水電能源行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主編教育部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水泵水輪機原理與應用》,“十四五”時期水利類專業重點建設教材《水輪機原理及應用》。近5年累計為本科生授課780學時,人數2800人,評教位列學院前10%。注重“傳幫帶”,帶領團隊集體鉆研教育教學方法,指導團隊青年教師榮獲全國水利類講課競賽特等獎、陜西省課堂創新大賽二等獎等榮譽。
針對新時代水利類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形成了“西部高校水利類專業“三適應、四融合、五協同”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教學成果。該成果已在學校7個專業得到整體應用6年,并在西部10所高校水利類專業中得到應用,間接受益近萬人,為西部乃至全國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示范樣本。獲2022年陜西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1)、2023年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排名1)。
創新引領,科研育人,培養了具有家國情懷的高素質研究生
將“科學知識-創新能力-家國情懷”有機融合科研育人全過程,形成科教融合長效機制,培養專業知識和技能精湛、創新意識和能力突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水電行業高層次人才。獲評首屆全國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優秀指導教師。
近5年,指導的學生獲評全國研究生黨員標兵1人,陜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全國高等學校水利類專業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累計指導博碩士研究生60余名。指導博士生王釗寧開發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1000 MW巨型水輪機,助力我國登頂世界水電“珠峰”;指導的博士生茍東明現任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已編制了大中型水電站相關技術標準5部,獲省部級科技獎5項。
知行合一,實踐育人,構建了水電特色突出的實踐育人平臺
發揮學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等優勢平臺實踐育人功能,利用虛擬仿真等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改革,主持獲批“陜西省水利水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省級教學平臺,推動與國網華東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富春江水電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構建了多方協同的新工科平臺。通過校企聯合,教育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水電事業,畢業生60%在西部就業,被東方電氣、國網新源等行業龍頭企業評價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頂得上”。
高度重視大學生雙創教育工作,堅持以賽促研、教學相長、科教融合。指導學生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作品名稱:綠能動力—高性能水輪機創新設計引領者),榮獲國賽銀獎/省級金獎。項目團隊開發的葉道渦抑制技術、壓力脈動控制技術以及抗空化和磨蝕技術顯著提升了水輪機的運行穩定性,提高了水輪機的運行壽命,實現了水輪機水力穩定性的有效控制。此外,指導學生獲全國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節能減排大賽二等獎等多項獎勵。近5年,累計指導本科畢業設計30余人,其中指導本科生獲全國能源動力類專業百篇優秀畢業論文(設計)。
潛心科研,技術攻關,助力大國重器自主研發
長期從事水力機械流動理論與優化設計、水力機組振動與穩定性控制、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等科研工作,兼任中國水利學會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全國能源行業水電水力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NEA/TC20)委員、《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執行編委、《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執行編委、副主編等學術職務。
堅持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助力大國重器自主研發,帶領團隊經長期探索與實踐,不斷突破攻克了水輪機壓力脈動控制、空化抑制等難題,成果技術支撐的機組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包括三峽右岸、白鶴灘、大藤峽等國家重大水電工程,并出口到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十多個國家,提高了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為我國成為世界水電裝備強國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及青年基金3項,科技部外專項目1項,省部級和重大水電工程科研項目8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3、4)、陜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均排名3);參編標準3部;授權發明專利30余件;發表論文200余篇(SCI收錄60余篇)。
頂層設計,三全育人,不斷建設水利工程學科高峰
擔任水利水電學院院長期間,積極推進黨建業務雙融合,全力推動三全育人改革,學院榮獲“陜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獲批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培育項目學院。
做好頂層設計,堅持內涵發展,學院新增(長江、杰青等)國家級人才8人;新增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新增西北旱區生態水利學科創新(111)引智基地、省部共建西部生態環境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2個;獲批土木水利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水利工程學科是西北地區水利類人才培養最多、重大工程參與最廣、學術影響力最大的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