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第一中學 田菁:勤心育桃李,愛心發晚苗
發布時間:2024-08-12 14:50:2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田菁,女,漢族,自1994年銅川師范畢業之后,就踏上了披星戴月,風雨無悔的育人之路。她能嚴格遵守《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謹言慎行、以身為范、以德育人,奉行教學無小事,時刻注意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她熱愛學生,寬嚴并濟,不計較個人得失,全身心投身于教育工作。以校為家,鉆研業務,勤奮刻苦。服從領導組織工作安排,無論執教于哪個年級,都能做到以教材、學生為本,注重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成績優秀,在全市統考中多次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
學習進取,中師生的觸底反擊
步入工作崗位不久,中師文憑就快速淪落到了最底層,強烈的危機意識撲面而來,她深感自己專業水平的薄弱,所以,讀書學習就成了課余生活的主旋律。一方面學習文化課知識,提升學歷水平,一方面積極參加各種政治、業務培訓,了解最新的教研動態信息,學以致用,使自己的教學思想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合乎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能手是她的成長目標。她主動承擔研討課、公開課教學任務,大膽參加各種教學競賽活動,借此爭取更多接近身邊教育大家的指導點撥的機會,不懼失敗,打磨提升。
1999年、2000年她就兩次獲市級教學能手稱號。2000年11月參加銅川市普通中小學爭做名師論壇,斬獲一等獎。2002年她通過了自學考試,取得了西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學歷,但第二學歷的壓力不減反增,她只能一路追趕,不斷挑戰自我。2003年11月在銅川市新課程實驗語文觀摩研討會上執教的公開課《散步》獲一致好評。2004年10月在銅川市新課程實驗優質課評選展示活動中榮獲中學語文學科一等獎。2005年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兩小兒辯日》榮獲陜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成果評選三等獎。2007年撰寫的論文《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銅川市教育教學優秀論文和學術成果技術評選中獲一等獎。2008年《散文寫作之托物言志》獲銅川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質課展示觀摩評選活動一等獎。
做課題研究,毛毛蟲要破繭成蝶
她敏銳地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教學觀念的改革。教師角色應由傳統的知識的占有者、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組織者、學習的促進者,將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從而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聚焦課堂教學難點,大膽進行課題研究。首先把目光聚焦于學生的需求,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確定作文練習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攔路虎,她就把改變怕寫作文,無話可說的現象作為自己的教研目標,開展了《快樂習作模式初探》的微課題研究。以“關注、快樂、積累”為核心,從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為突破口,教育學生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觀察生活、表達情感,從而達到愿寫、能寫、樂寫的目的。順利完成后,學生愿寫,會寫了,如何寫好又變成了現實問題。接著她又和備課組成員把課題研究細化,把《提高學生作文描寫能力的探究》作為更深層次的探究對象,通過生動、活潑,扎實、系統地訓練,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描寫方法及描寫的魅力所在,用事實說話,讓文本鮮活。學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質的提升。
課本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好好利用就是最大的浪費。“跨界牽手”勢在必行。所以她又主持開展了以《習作與閱讀牽手——讓學生抒寫真情,妙筆生花》為題的市級課題研究。大膽嘗試可行的讀寫一體化教學方法,從閱讀教學中的經典范文的精彩片段品讀入手,將其作為“摹本”,進行細節描寫的片段練習,從文本到生活,由例子到創作,建立起學生由學到用、學以致用的途徑。進而構建學習與生活的橋梁,引導學生觀察,對各類“當下生活”和“理想生活”進行解讀、透視、分析,最后形成自己個性化的認知,完成表達的提升訓練。
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一個新課型,它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所以她又把目光瞄準了它,精彩多樣的活動設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空間、思維方式,既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物質基礎,又讓它成為學生展示才干,合作交流的平臺。難能可貴的是她能結合文本學習和學生生活實踐,不斷創新語文學習活動形式和內容,打破課堂界限、學科界限,“歌頌春天”“我們一起過端午”“相約中秋”等綜合性學習活動成為學部的特色傳統活動。“我是校園小記者”“讓青春閃光”成為語文活動探究單元教學設計、作業設計的范本。在2022年陜西省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與設計案例展評活動中,她主持的《活動激興趣,探究提素養——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整合式作業設計》獲省級一等獎。
2017年參與的市級課題《銅川市初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案例研究》結題,2018年主持的市級課題《習作與閱讀牽手——讓學生抒寫真情,妙筆生花》結題。2022參與的市級課題《初中語文集體備課有效性實踐研究》結題。2024參與的省級課題《照金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案例與策略研究》結題。扎實有序課題研究的推進與實踐應用,提升了她的理論水平、研究能力,不斷有教學設計和論文獲得省市級獎勵。實踐影響感召力也逐步提升,2019年9被評為銅川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
2022年抓住政策的機遇,她振戈再戰,一舉奪得省級教學能手稱號,實現青年時期的夢想。多年的沉積努力,毛毛蟲經歷風雨的洗禮,終于完成了可喜的蛻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23年12月她被評為2022——2025年度銅川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 。
她指導學生參加語文知識能力競賽,多人次分獲國家級一、二、三等獎,指導學生參加各種作文競賽也分別取得各種獎勵,其中溫雪晨的作品《黨——我心中的旗幟》獲國家級三等獎。2022年在陜西省教育系統“新時代好少年強國有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朗誦展示活動中,指導的作品被評為省級一等獎。2022陜西省第十七屆書信文化活動中獲省優秀輔導老師獎。
潛心慢養,靜待花開
從教28年,她有19年承擔班主任工作。不必說她們班的升學率如何保持、刷新學部紀錄,也不必說班級日常表現的團結自制,活潑精進。單是學生畢業后的探訪問候,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感嘆老師的教誨常思常受益的,有給老師頒發最優教師獎的,有考上心儀的大學和老師共同分享喜悅的,有帶著老師的眼睛周游世界,一起去實踐青春夢想,一起看極光的……他們都說,是老師把逐光、發熱的信念種在了他們的心里。教育是慢的技術,更是愛的藝術。留在大家印象里的是操場上一起跑步,揮汗如雨;教室里幽默對答,啟迪疏導;辦公室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生病時老師的尋醫送藥的叮囑;過節時不能回家,就一起在老師家吃餃子的場景;一起吃棒棒糖的甜蜜時刻;一次分數兌換的秘密條約,一幀幀記憶里的畫面浸滿了師生情誼,那是班主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植根于愛心,拼的是耐心,她潛心慢養,靜待花開。
悟空頓悟,蛻變成長
“勤心育桃李,愛心發晚苗”是學生家長送給她的錦旗上的一句話,這句話揭開了一個“皮猴”的成長故事。從入校時三門課加起來不足五十分,到畢業時考入重點高中,這是怎樣的一種脫胎換骨。
上課剛剛五分鐘,就開始玩弄手腕上個頭碩大的手表,老師委婉地提醒該注意力集中,他卻堂而皇之地告訴老師你正在細心做助教,記錄學習的每個環節所需的時間。他就是只皮猴,精力旺盛,活潑、好動。老師每天總會接到其他同學對他的投訴,隨心所欲、不守規矩,惡作劇使得同學們大都對他避而遠之。可老師卻從他一堆惡習中也找出了思維的跳脫,求認可的訊號。第一次碰到會表揚他的老師,皮猴有所觸動。
桀驁不馴只是耍酷的包裝,內心與外在表現的不同步,他的審美取向有了偏差,加上自我約束力和學習習慣較差,皮猴就變成了一個混世魔王。定規矩,明要求,動員同學監督提醒,家長幫助。可似乎收效不佳,別人動他不動!她開始認真反思,追蹤輔導,學生互助,家校聯手,看起來是個教育閉合回路,問題出在哪呢?“我知道要做什么,我不要你替我做決定。”這句話醍醐灌頂,是的,孩子們是知道該做什么,卻不理解為什么這么做,少了主動性自然成效不佳。依然從解決他的思想問題開始,只不過這次,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不再是我想要……而是他想要……小皮猴開始蛻變,重承諾,守規矩,成績也有了拔升。
寬容他的行為反復,和他一起做保證,陪伴他糾錯……現在的孩子大多并不缺物質,缺的是精神層面的陪伴和引導。皮猴在作文里打趣:全班,老師最愛他。老師就是如來佛祖,即便他就是孫悟空,也逃不出那五指山。她在教育隨筆里記錄:我愛你愛得好辛苦!教育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的出發點是學生的需要,基礎條件是互敬互愛。教育雖無坦途,但取經路上,教學相長,我們也甘之若飴。
在她的工作履歷中,無論是負責備課組工作,擔任年級組長、工會小組組長,還是主持名師工作室工作,她都能以身作則、勤奮進取。一方面做好各種常規工作安排和落實;一方面勠力同心,發揚艱苦奮斗、銳意創新精神,開創工作推進的新格局。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教學是隨著學生特點、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她深知主動適應、積極改進是必由之路。除弊革新任重道遠,她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引領、團結青年教師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發展創新,她和她的團隊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