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 李云:為神圣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發布時間:2024-08-08 09:04:5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李云,女,1976年5月出生,教授,中共黨員?,F任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院長,國家“雙高計劃”(A檔)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專業群負責人,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負責人。從教26年來,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牢記黨的教育宗旨,盡職盡責為人師表。以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精益求精的教學態度,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教育精神,贏得學校和師生的一致好評。先后獲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培養計劃培養對象、“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二等獎”“陜西高職院校教學名師”“陜西省教科文衛體系統五一巾幗標兵”等省部級獎勵33項。
一、師德為先,以身作則當好學生引路人
1998年7月,李云大學畢業分配到咸陽機器制造學校,成為了這所重點中專的一名新教師。剛進學校就被安排當上了98級輔導員,當時22歲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她,面臨比她只小一兩歲甚至一樣大的一千多名學生,努力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知識,主動向經驗豐富的輔導員請教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入
晚自習教室和學生宿舍,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對優秀的學生,鼓勵其繼續攀登高峰;對問題學生,走進學生內心,引導其健康成長;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申請勤工儉學;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學生都很喜歡這個和他們年齡相仿的老師。
為了提高專業技能,掌握先進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工藝,李云連續多年暑期去深圳富士康、鴻準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企業實踐鍛煉,她和頂崗實習的學生一塊學習
模具設計軟件、數控機床操作、參加技能測試,晚上回到員工宿舍,討論模具制造工藝的合理性,如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她教的學生畢業后迅速成長起來,他們長期向李云老師匯報自己取得的進步與成績,曹戰龍同學在寶雞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成長為技能專家、首席技師;郭康康同學是漢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
具廠的總監;王磊同學在深圳、蘇州和西安都成立了自己的模具公司;張耀輝同學是蘇州市優秀高技能人才……聽到自己的學生取得的驕人業績,她感到非常高興與欣慰。
從教26年來,李云時刻將黨和國家賦予的育人重任刻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日常行動上,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將三尺講臺視為實現人生價值和畢生追求的神圣之地。她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潛心教研,嚴謹治學,以實際行動踐行教師職業道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用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教育學生。
二、育人為本,初心不改做好技藝傳授者
作為一名職業院校的教師,李云除了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之外,經常深入企業一線,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并及時傳授給學生。長期擔任漢達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兼職首席工程師,承擔企業模具設計及工藝開發工作,主持的“醫療器具塑料殼模具設計及生產項目”實施后實現了批量生產。并且考取了“1+X”增材制造設備與維護職業技能等級高級證書,獲得了高級考評員。李云始終把關愛學生作為行為的最高準則,在傳道、授業、解惑中投注極大的激情與耐心。她以真誠坦率的態度對待學生,以寬厚的愛心關愛學生,言傳身教,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她對學生嚴慈相濟,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每位學生,促進他們健康全面發展。承擔模具專業理論及實踐課程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優秀,培養出了多名優秀畢業生?,F任陜西華星工模具公司總經理的張建華說:“李老師教他們專業核心課和畢業設計,而且還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師德高尚,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治學嚴謹,講授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學生公認的名師和榜樣。即使走上工作崗位,老師仍定期地關心和幫助他,為他今日的工作業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提升教學質量,李云老師認真分析學生特點,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用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啟迪學生心靈。課前,根據學生的學情分析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課中,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和實際需要,靈活應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啟發式等教學方法,適應不同類型學生的
學習要求;最后,采用合理的、動態的考核方法,在滿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科學準確地評價學生的掌握程度。通過在課程教學中的因材施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教學成效突出。
三、矢志創新,夯實學識做好教學改革者
2009年,作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骨干教師,負責了專業核心課程《沖壓模具生產技術》精品課程教學改革任務,該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為了使學生學到最先進的模具設計方法和工藝,與陜西汽車制造總廠、陜西華星電子集團等企業合作,使用企業真實產品作為載體,根據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實施教學,系統地完成產品設計、生產、檢驗的整個生產過程。學生通過相互評價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制定解決方案,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踏實工作的優良品質。《沖壓模具生產技術》課程通過建設和推廣應用,獲得全國機械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3年,學院選拔老師參加陜西省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李云擔任材料學院教學辦主任,雖然業務工作繁忙,但她主動請纓備戰,白天給學生上課,處理教學工作,晚上查資料、做方案,從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達成教學目標到反思改進,不斷學習、修改、完善到創新,經常為了一個知識點,是采用虛擬仿真還是投屏的信息化手段,還是采用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拓展小組法等靈活組織教學,反復修改完善方案。備賽期間,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沒有節假日,靠著自己對專業的執著與熱愛,一天又一天的堅持,一次又一次練習,第一次參賽就獲得了陜西省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的一等獎。
26年來,李云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材料工程學院院長。期間,她帶頭推進專業建設,帶領團隊日夜奮戰打磨方案、整理佐證資料,為國家雙高(A檔)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專業群建設貢獻力量;她帶頭參加教學比賽,憑著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獲得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陜西省一等獎1項;她帶頭實施課程改革,主持的課程獲得院級精品課程、陜西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她帶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主持的課程陜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她帶頭搞教科研,主持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結題“優秀”,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7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7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她帶頭開展技術服務,簽訂橫向技術服務3項,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合同交易額328萬元,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她帶頭開發標準,牽頭制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專業
教學標準,作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專家,制定團體標準8項。她帶頭組織培訓,受邀在中國職業教育學會等全國會議上作專題交流20余次,入選“說專業·說課程·說專業群”優秀案例面向全國推廣,為青海省教師提質培優專題培訓班、吉林省專業群建設能力研修班等多個培訓班作專題培訓。她得到行業多方認可,獲得全國冶金教育系統年度杰出人物,現任全國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模具工業協會職業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模具工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材料學院承擔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為了高效地完成任務,李云善于發現每一位老師的特點安排工作,培養“能說會做善導”并且教學能力高的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技能操作水平高的教師指導學生技能大賽和社會技術服務,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強的教師承擔教科研項目、指導學生“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培養文字功底強的老師撰寫案例和總結性報告,老師們承擔一項或多項擅長的工作,很多老師在專業群建設過程中都鍛煉成了多面手,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貢獻。
陜西省教科文衛體系統五一巾幗標兵、陜西高職院校教學名師、陜西省婦代會代表、學院優秀共產黨員……耀眼的不是這些榮譽和稱號,而是她一顆永遠努力向上的心。
四、凝心聚力,示范引領做好團隊先行者
作為國家雙高(A檔)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專業群負責人,把“服務國家戰略,培養能堪當‘造出來’重任的時代工匠”作為建設重任,帶領團隊在專業群建設任務中獲得了多項突破。專業群建設沒有先例可循,李云和她的團隊探索創新,憑著材料人一股“韌”勁、“闖”勁,“干”勁,獲得了國家級建設與改革成果64項,省級建設與改革成果105項,取得了“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陜西省師德建設示范團隊”“陜西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等榮譽。國務院原副總理孫春蘭、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等領導來校調研期間對專業群建設成效給予了高度肯定。
26年的職業教育生涯,她始終耕耘于教學一線,無私奉獻、甘于人梯,教好書、育好人是她永恒的追求。在專業建設、社會服務、教學改革、團隊建設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績后,她依然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教書育人。她深知學無止境、教無止境,這種責任感使她有了更強烈的事業心,未來,李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神圣的教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