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

我們堅持一件事情,無怨無悔,全力以赴,不是因為這件事會給我們帶來什么,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題記

20240728144011111-43-838bb.jpg

許建濤畢業于陜西省鳳翔師范學校,本科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現任學校教務處主任。從教24年,他從山區到川塬,從川塬到城區,從普通教師到省級優秀教學能手,他一路追光,筑夢前行。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責任越來越大,但他始終不忘初心,不改本色,不負芳華。他先后榮獲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陜西省技術標兵、寶雞市學科帶頭人、寶雞市優秀教師、陳倉名師等榮譽稱號。

一路走來,縱然有鮮亮的光環,也未曾使他駐足,卻反而使他向更高更深的山攀登,使他的教師之路更加開闊純粹,更加芬芳蔚然。

用堅守筑夢

2000年7月,師范學校畢業的許建濤,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美好憧憬,長途跋涉,一路顛簸,終于踏進了一所山區學校。封閉的環境,簡陋的校舍,曾經也讓他猶豫過,但沒有擊碎心中對教育的赤誠,同一批來的老師兩三年后大都走了,他堅守了十年,成了這所學校的“老教師”。

2003年9月開學初,家住深山里的王同學來校途中與一輛摩托車相撞,左手臂多處骨折,頭部受傷血流滿面,路人緊急送醫后,聯系不到家長,跑來學校求助,學校多方聯系無果,許建濤見狀,即刻借來一位老師的自行車騎上便奔走了,他想用最快的方式到達學生家里。初秋的九月,山洪過后道路難行,能騎行時,許建濤加速飛奔行;翻越山石時,他扛起自行車一滑一行前行。一路上顧不得顛簸,任憑汗流浹背,硬是把受傷學生家長從十多公里外的山溝里馱了出來,家長感激涕零,拉著許建濤磨出血破的手相擁感謝。

王同學出院后醫生叮囑不能吃辣,家境困難的住宿王同學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面對這樣的現狀,想到孩子正長身體的年齡和已經落下很多的課程,許建濤做出了一個讓大家沒想到的決定:我來照顧他!當時算是豪言,可現實也很有挑戰,畢業兩三年的他也只是個大男孩,他不會做飯,這個行動派說干就干,他從購買鍋具食材開始,看食譜、請教同事、讓母親電話指導,從簡單的熬稀飯、煮面條,到荷包蛋、排骨湯、蒸饅頭,既考慮孩子忌口,又要兼顧營養,既當“一對一”的專職老師,又長兄如父般照料孩子。這份重擔他一挑就是三個月。他還真越干越起勁,吸引的同事們常常跑過來要“嘗嘗手藝”,有時候大家齊動手,挖野菜、和餡子、搟皮子,熱騰騰的、香氣四溢的餃子出鍋時,那份開心,那份融洽,完全沖走了幾個月的辛勞,他的堅守感動了大家,老師們一起幫助孩子硬是把各科缺失的知識補了回來,和大家一起苦中作樂、守著“本心”的日子,他至今記憶猶新,“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岡”,這就是他面對困難的態度——坦然自若,迎難而上!

十年間,往返于家和學校的路,許建濤走了近10萬里;十年間,他走遍了這里每一個村子;十年間,周末學校成了留守孩子的樂園,他堅持無償給孩子們輔導功課,給孩子們講外面的世界,看著他們一步步成長,成為他最大的快樂。

這十年,許建濤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意志,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練就了甘于奉獻的赤子本心,也收獲了山里孩子對他滿滿的愛。每一年教師節來自四面八方飽含深情的問候是對他無私堅守最大的褒獎。

20240728144340869-68-b7e80.jpg_scale.jpg

用溫情育人

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學生郭某學習成績不佳,家長經常打罵,孩子養成了說謊、逃學的壞習慣,性格自閉且數次出走。為了幫助他,許建濤多次登門家訪,與家長交流思想,溝通情況;孩子學習底子薄,書寫速度慢,他單獨設計作業,指導學習方法。在他的關懷和鼓勵下,孩子內心的陰霾散開了,性格活潑了許多,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許多家長見了他,總是感激說:“孩子能碰到你這樣的老師,我們真放心!”

平時吃過午飯,許建濤喜歡在操場散散步,這個時候也是他與孩子們約定的“第二課堂”,學生有不懂的題可以隨時向他請教。無論夏日炎炎,還是冷風瑟瑟,總是可以看到許建濤身邊圍著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們,不一會兒就能聽到陣陣開朗的笑聲。看見有的孩子眉頭緊鎖、悶悶不樂,他會主動上前,聽聽孩子的心聲,悉心開導;看到進步較大的孩子,他會及時肯定,幫助孩子總結方法,繼續前行。許建濤常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為師者能多一份善良、多一絲溫暖,或許,我們就可以遇見更多的純真和美好。”

教育更要關注處境特殊的孩子。城鄉的孩子情況比山里更加復雜,2012年9月他擔任九年級二班班主任工作,那個小成大眼睛、瓜子臉,黑瘦精干(脖子特別黑而花),右側小虎牙笑起來牙齒亮白,貪嘴特別愛嗑瓜子、吃麻辣小食品,穿著一般但生活費不少,因為父母離異,奶奶給錢,三個姑姑、爸、媽大家互不通氣都給錢,大人覺得虧欠孩子,孩子覺得大人對不起自己,心安理得地大把開銷,她節節課間搖擺在九年級過道里,前呼后擁的,全是一些問題家庭的孩子,儼然一個“大姐大”。

開學一月,她遠處打工的娘回來了,孩子偏聽,把從八個月開始養她到十四的奶奶當仇家,把生父當敵人,學習的事自然再也不上心,抽煙打架曠課搗蛋緊隨其后,作為班主任的許建濤,幾乎把一半的精力用在處理她源源不斷的問題,一轉身任課老師便來告狀,真想拿根繩子把她綁在腰上,她的玩世不恭讓人焦頭爛額,老師們被這個聰明的女娃娃一個又一個套路整得團團轉,敵她不過。有一次她覺得學校沒意思,拉著另一個女生直接越墻出走,不見蹤影,半下午許建濤十分著急,這可是他從來沒有遇到的情況,他和家長尋到了火車站,兩人坐在臺階上嗑瓜子,一副給大人一個教訓的神情,她們身上一共17.5元現金,原來人家就沒打算離家出走,面對挑釁開始他很憤怒,但此時此景,必須控制情緒,他深吸幾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小成爸爸氣得抬手就要打,他急忙制止,先勸家長,本來打算讓家長帶回教育,此時他改變了想法,讓家長先回家,他自己帶兩個孩子隨后回來,兩個女生看到這樣的場景,有點摸不著頭腦,等家長離開,他很平靜地詢問了她們的行蹤,告訴她倆家人的焦急,看到孩子也沉默下來了,他很慶幸自己沒有沖動,便告訴她們:今天咱不提這個事了,既然出來了,咱們一起逛逛再回。于是帶著驚訝的她們吃了飯,送給每人一本喜歡的筆記本,回來的路上,她倆話很少,問什么說什么,但老師只字不提學習,沒有說教,只讓她們明天按時到校。

小成接下來的一周繼續沒有完成所有科目的作業,除了班主任布置的一樣作業:把自己每天想干的事或感受記下來,寫在老師送的筆記本上,就算完成了所有科目的作業。小成文筆還不錯,可見小學基礎挺好,她告訴許老師,自己小學得過很多獎狀,說著說著小成的眼淚就下來了,就沉默了。許建濤知道,孩子的心結會打開的。每天,隨時,課堂,課下他都關注著小成的狀態和變化,班里紀律氛圍也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有一次小成的筆記里寫著:“這個班頭,不一樣……”

小成后來上了職業學校,學了美容美發,也常常發朋友圈曬自己的“作品”,許建濤一看見就點贊,他打心眼里為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而高興。小成也長大了,懂事了,每逢節日,總要發祝福給許老師。

小成讓許建濤深有感觸:有問題的孩子總是被我們放大了問題,惡化了行為,似乎每件事都是別有用心、刻意破壞、針對班級,于是便與他們針鋒相對、滿臉冰冷。李鎮西老師有篇《只想讓教育成為教育本來的樣子》,他現身說法,真誠不掩蓋,指出教育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他呼吁我們,用愛對待孩子,用愛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用愛才能回歸教育的本來面目。人說百年樹人,原來教育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一年半載的事兒,很多時候,會很長很長,甚至終其一生,唯有真心相待、溫暖心靈,才是為師者的“王道”!

20240728144356424-7-c86db.jpg_scale.jpg

用智慧教書

勤奮好學的許建濤深知:只有自己擁有了一桶高品質的活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自身知識的完善、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前提。他堅持利用節假日參加學習,訂閱教育教學方面的報刊,不斷吸收營養,充實自己。

耕耘二十四載,且行且收獲。許建濤總是將課程標準的要求置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圍繞課標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計劃,編寫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他總是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應用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實際,以達到理想效果。許建濤自學幾何畫板操作技巧,熟練地掌握了各種繪圖方法,他巧用動圖演示功能,分解難點,層層破繭,既幫助學生研究了問題的始末,又鍛煉學生迎難而上,堅韌頑強的學習品質。特別是在九年級中考復習階段大幅提升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解題技能,從根本上拓展著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他把教學問題歸類研究,形成“微專題”,總結出解題方法,并設計針對性,拓展性題目進行及時訓練,以達到預設目標。通過研究設計,許建濤撰寫了《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利用對稱求最值》《圖形折疊問題》《二次函數與幾何綜合》等微專題教學資料,在學校教研會上分享學習,啟發和引領更多的老師思考和研究,并在教學中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學以致遠,研以深耕”是許建濤一直堅守的信念。一步步走來,在追求專業成長的路上,他不僅收獲了教學技能的提升,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培養了自己教前認真思考設計,課中關注生成,教后及時反饋再設計的良好教學習慣,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愛心點亮了學生的心靈之火,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同時也為自己在教學教研路上更高更遠地成長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用擔當引領

學校的生命在質量,質量的陣地在課堂、在教學,教學有研究才有出路。作為學校教科研發展的踐行者,許建濤義不容辭,用智慧和汗水一步一個腳印,他和他的團隊有力推動了學校的內涵式發展。

依托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打造“抱團式”成長模式。自2015年12月11日,“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許建濤工作站”在千渭初中掛牌成立以來,他積極吸納本校和聯盟兄弟學校專業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加入團隊,師徒結對,抱團成長。

青年教師南老師苦于課堂管理難度大,教學效果差等問題向許建濤求助,他便欣然應允深入南老師課堂,“把脈問診,對癥開方”。從學情研究,教研研究,課標研讀,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把控,作業設計,課后輔導,檢測反饋,教學反思書寫,教學隨筆記錄等方面做全方位指導。班級管理和課堂組織方面,許建濤推薦李振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等書籍學習研究,推薦有經驗的老師做南老師的師傅,并鼓勵南老師多嘗試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方法。經過許建濤的悉心指導,南老師很快進入狀態,無論是教學工作還是班級管理工作都有了很大進步。從那以后,南老師便稱許老師為“大先生”,以表引路感激之情。

為了讓更多的青年教師盡快站穩講臺、站好講臺,許建濤身先士卒,帶領他的團隊積極開展送教下鄉和校本教研活動,先后赴寶雞三區九縣、咸陽、榆林、漢中等地送教送培三十余次,受訓教師兩千余人次。先后指導陳潔、周林茜、蘇露和兄弟學校等10多位青年數學教師而后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6位教師榮獲市區級教學能手,他個人也被陳倉區委、區政府授予“陳倉名師”稱號,被寶雞市委、市政府授予“寶雞市優秀教師”稱號。

借力課題研究,助推同伴專業能力提升。許建濤對課題研究有八字原則:善始善終、夯實過程。課題研究以本校省級教學能手為主陣容,堅持課題從課堂問題來,再回歸課堂的路線,即課堂日常積極記錄、反饋課堂問題生成—備課組匯總歸類教法、形成問題體系—形成課題—提供相關理論知識學習資料—過程性量化檢測—形成成果—應用與實踐——新的問題產生。他說,課題是引子,課題還是為課堂服務,既然做,就做實,就要“有用”;他說,為老師積極推廣課題經驗、推送資料、督察課題過程、解決技術難題、讓大家共同成長,才是盡他教導之職責。他主持、參與、指導的省、市、區級課題十余項均順利結題,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校本研修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個人也被評為課題研究和校本研修先進個人。

推進教學改革,讓“寶雞好課堂”在學校落地生根,許建濤積極踐行學校倡導的“以學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生命為本”的“生本課堂”教學改革,提出“情境導學—自主學習—小組交流—點撥釋疑—測評反饋”五環節教學流程,并多方聚力、示范引領、研訓一體,由點及面,形成了各科生本特色,引領著學校“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教學教改特色,為“寶雞好課堂”不遺余力、勇立潮頭。

20240728144411584-34-b0ef4.jpg_scale.jpg

在學校由大校向強校奮斗的歷程上,他只顧風雨兼程。回首走過的路,始終不變的是一位師者的初心,這顆種子埋在他從教之路的開始,孕育、萌發、成長了二十多個春秋,如今已然綻放,萬紫千紅、滿園沁香。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