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日記 | 承“青松”之質 育時代新人
作者:付婕
發布時間:2024-07-25 16:03:02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伴著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自咸陽市淳化縣一路向東,汽車在蜿蜒曲折的路上行駛了二十多里,銀白雅致的淳化縣方里中心小學赫然出現。這所農村寄宿制學校,于1958年建校,現有教師51名,學生438名。
步入校園,教學區前的五棵粗壯高大、弧形列隊的青松尤為醒目,它們有著專屬的名字——啟智松、明德松、健行松、悅美松和尚技松,寓意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在這里,青松不僅是美麗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校園“青松文化”建設的魂與根。
“青松”少年初長成
學校向北10公里處,是解放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爺臺山。秉承著“青松品質是革命先烈的精神寫照”理念,方里中心小學提出打造校園“青松文化”,引導師生樹青松品格,養良好習慣,做積極向上、品德高尚的人。
早晨,七點剛過,一個個小小的身影陸陸續續出現在校園里。一部分同學捧著課本,站在青松下大聲朗讀著;一部分同學揮動著掃帚,在班級承包的公共區域做著清潔。
“學校里沒有保潔,校園衛生、班級衛生、宿舍衛生統統由老師和學生負責。”早早出現在校園里的張曉維老師說。在這里,小到收拾書包、整理床鋪,大到注意個人衛生,維護公共衛生……獨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學生們學到的第一課。
在學生習慣養成,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上,學校絞盡腦汁,頻頻“做加法”。開辦“方小之聲”校園廣播,傳承爺臺山紅色文化精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創辦“爺臺松”校報,唱響《方小之聲》校歌,開發校本課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讀本》、社團活動指導手冊等。
大方、自信,是方小少年們鮮亮的底色。少年宮里,小講解員趙政鑫聲情并茂地講述發生在爺臺山上的壯烈故事,小講解員王紫浩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自1958年建校以來學校的發展;多功能廳里,“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故事分享會現場熱鬧非凡;“你為什么當記者”“你的夢想是什么”“人為什么會長高”……稚嫩的聲音里充滿好奇和向往,小記者社團的同學們不見半分羞怯,自信地與來訪者交流……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自信心如何建立?核心是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舞臺。多功能廳沒有安裝顯示屏之前,背后有一張巨幅海報,上面寫的是‘人人出彩秀場’。”張曉維老師道出了“青松”少年們優秀的秘訣。
幽幽青松伴夢生
上課鈴聲響起,思辨、創新、合作的長卷在教學區緩緩鋪呈開來。
“你們知道早期人類是任何計數的嗎?數字最初是由印度人發明的,為什么卻叫阿拉伯數字呢?”六年級數學課“課前五分鐘”展示環節,一個高個子男生在講臺上,一邊播放自己精心準備的幻燈片,一邊朗聲揭秘數學的奧秘。臺下的同學或是恍然大悟般地“哦”出聲,或是不自覺地點著頭。
四年級的一節語文課上。“同學們,讀懂文言文,你們有哪些好方法?”老師的問題剛一拋出,“小老師”們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建言獻策:“結合注釋讀。”“擴詞發很好用,比如組詞博學、淵博,就能很容易理解文言文中‘博’的意思了。”“我覺得看課文的插圖也有用”……
烈日下,加油聲、吶喊聲不絕于耳,動作要點、體育規則的強調穿插其中。剛學會足球運球的四年級學生,正分成兩組,比賽接力運球。有比賽就會有輸贏,贏的不驕傲,輸的不氣餒,體育技能不斷提升的同時,體育品德亦牢牢刻在每一位學生的心上。四十分鐘的體育課轉瞬即逝,“大家下來查查資料,了解一下三大球類。”楊老師留完作業,同學們意猶未盡地走出操場。
……
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助力學生自信培養;努力構建生本課堂,積極踐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思考中成長;加強學科融合,五育并舉全方位培養人……課堂是教育的前沿陣地,規劃一堂堂內容充實課堂,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方里中心小學的老師們下了大功夫。
不僅通過常規化教研討論,特色“教師研修每周一講”,“新秀·能手·名師”青藍結對等方式,不斷提高打造“高效課堂”的能力。同時也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時”,珍惜外出跟崗學習的機會,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該校教師始終牢記“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
繽紛社團培松質
周內每到下午三點五十,學生們的快樂時光就準時到來。不同于上課時校園的靜謐、肅穆,“課后服務一”的六十分鐘里,歡騰的身影躍動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大青松下,武術社團的學生揮汗如雨、“舞刀弄槍”;花團錦簇的“追夢園”前,鑼鼓社的學生用揮動鼓錘,將震天響的樂音推向遠方;少年宮里,美術、勞動、機器人、書法等社團的學生們,埋頭在興趣的海洋里徜徉……
“學校開設了二十多個社團,每個學生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課去上,未來還準備在開設一個腰鼓社團,讓學生們有機會認識、接觸更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負責社團工作的楊研老師步履匆匆,不走快一點,一個小時內很難走遍每個社團。
操場邊的籃球架下是籃球社,隊伍的最左邊,站著一個左手殘疾的學生,籃球韻律操訓練需要兩只手相互配合,但他用僅有的右手,也能穩穩當當地做著動作,跟完整首音樂。“沒考慮給這個小朋友換一個適合他的社團嗎?”記者問身旁的楊老師。“學校堅持讓每個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上,喜歡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左手不影響學生愛籃球、學打籃球……”楊老師回答。
在這里,積極向上,熱情開朗,是“青松精神”;堅定信念,傲然挺立,也是“青松精神”。
淳化縣方里中心小學立足當地文化資源,匠心獨運,從小處、細處著眼,落實“松韻潤心、以文化人、發展特長、奠基未來”辦學理念。“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堅守初心、不斷向前,突破重重磨難的方里中心小學師生,終將會成為參天大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