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胡教學傳統性與現代性的融合路徑
作者:馬賽賽
發布時間:2024-07-23 11:27:35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作為傳統民族樂器,二胡正在走向國際舞臺。傳播二胡文化是新時代高校二胡教學面臨的要求與責任。完善二胡教學模式、培養更多高素質二胡專業人才是高校二胡教學的重大任務。當前,在高校二胡教學中,不能單純地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而要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相融合,以實現全面培養高素質二胡專業人才的目標,促進二胡文化蓬勃發展。
[關鍵詞]二胡教學 傳統性 現代性 教學模式
二胡,憑借其獨特的音色與韻味,始終在民族樂器大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成為我國民族樂器史上流傳時間最長,最具有代表性的弓弦樂器之一。二胡出現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原型是北方少數民族使用的樂器奚琴,也稱胡琴。據說傳入中原后,經過嵇康的改制,故又稱嵇琴。明末清初,二胡真正流入民間,成為民族樂器的典型代表。到了20世紀30年代,二胡藝術得到快速發展,劉天華先生對其演奏技法進行了改進,添加了揉弦、各類裝飾音技巧,并把二胡的(手)音位確定為五個把位。新中國成立后,民間音樂家華彥鈞(阿炳)創作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成為民間音樂的經典代表,他運用如泣如訴的曲調,完美演繹了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并向聽眾傳達了堅強、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后來《二泉映月》被美國唱片公司錄制成唱片,受到全球音樂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二胡這一傳統民族樂器貢獻給世界音樂發展史的代表作品,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獨特藝術魅力。隨著二胡藝術的不斷發展,新的音樂元素和表現形式也賦予了二胡傳統與現代兩種不盡相同的藝術風格。當前,高校要加強二胡教學傳統性與現代性的統合,真正表達出二胡演奏的厚重與靈動。
高校二胡教學的意義
當前,二胡正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音樂舞臺,培養更多高素質二胡專業人才,不斷完善和繁榮二胡藝術,使其與世界文化更加完美地接軌、融合、發展,是新時代對高校二胡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二胡教學的方式、方法也越來越多元化,視、聽、演、練等技術手段進一步促進了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融合,為培養高素質二胡專業人才提供了契機。
高校開展二胡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二胡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在高校二胡教學中,教師往往以二胡作品為導向,讓學生感受不同二胡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與寓意,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高校二胡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民族音樂的獨特美感,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其次,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二胡作為民間、民族文化的傳統樂器之一,其風格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差異。高校二胡教學多采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教師通過理論引導,將二胡教學應用于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發展歷史,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與文化素養。再次,高校二胡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二胡作為一項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樂器,具有獨特的藝術功能和價值,是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文化成果。高校可通過二胡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
高校二胡教學模式的特點
縱觀高校二胡專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從二胡進入高校課堂伊始,普遍采取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教師先在課堂上講解曲譜背景、風格特點,引導學生讀懂樂曲風格,然后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逐步教授二胡演奏技法,讓學生模仿演奏,通過反復演奏練習加深學生對二胡演奏技巧的掌握,并督促學生加強技法練習,以提高演奏技能。
目前,在大多數高校的二胡教學中,教師幾乎都將教學重心放在演奏練習上,強調通過模仿演奏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和技巧。傳統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學會演奏曲目、熟練演奏技巧,迅速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二胡的興趣。但是,由于過度強調演奏技法學習,反而忽視了對二胡起源、發展歷史、表現形式、藝術魅力,以及經典曲目背后的特定環境等方面的關注,導致學生在學習二胡過程中缺乏理論支撐,變成機械化的演奏工具,不能很好地體會樂曲中所飽含的情感和深意,更無法完整、有效地傳遞二胡演奏樂曲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這不僅不利于學生二胡演奏的創新發展,也很難培養出具有獨特藝術個性的二胡專業人才。所以,傳統教學模式下先技法、后理論的弊端,急需引起高校二胡教學改革的足夠重視。如果一直堅持這種教學模式,未來可能會在二胡演奏傳承過程中出現理論上的斷層,通過樂曲傳遞思想和文化時會出現梗阻,學生既不能充分理解某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老藝術家的特點和曲風變化,又不能正確、理性認識一些經典的二胡作品,以致演奏中失去二胡的獨特韻味與精髓,削弱了樂曲的藝術價值和魅力,難以表達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高校的二胡教學開始采取理論教學與演奏教學相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從二胡基礎理論知識學起,首先要全面了解二胡的起源、發展歷史、著名藝術家的曲風、經典二胡曲目等內容,然后循序漸進地開展二胡演奏教學。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和演奏能力考試成績在學生最終畢業考核中各占一定比重。現代二胡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二胡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理論基礎知識不牢的短板,得到了許多二胡專業人員的認可。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是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二胡文化,熟悉二胡作品所要傳遞的情感與故事,從內心強化學生對二胡藝術的認同與追求。有了理論的支撐,學生在學習和演奏二胡曲目的過程中能更好地融入真情實感,通過二胡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受眾,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若過于強調理論學習,同樣存在弊端。鑒于理論學習需要教師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也更便于考核檢驗,這就直接導致部分高校在排二胡教學課程時,理論課時排得較多,一對一的實際指導、實地演奏等課時排得少。加之考查學生演奏水平時,每位教師的判斷標準會存在差異,導致學校考核學生的二胡學業時,理論知識考核的分值占比往往高于演奏考核,由此削弱了學生提升演奏技巧的投入。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為了完成期末考核,會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理論知識學習上,致使演奏水平提升緩慢。另外,因理論知識學習相對枯橾,長時間的理論學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二胡的興趣。
高校二胡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專業高校一直都在探索二胡教學改革,在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模式之間不斷進行嘗試,取得了顯著成效,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二胡人才,為我國二胡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理性地看到,當前的二胡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急需改進和完善。
1.高校的二胡教學缺少科學規劃
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的正規二胡專業教學起步較晚。從傳統二胡教學模式向現代二胡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雖然培養的學生數量大幅增長,教學效率也明顯提高,但是專業化、精準化教學正在減少,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明顯削弱。各高校在培養二胡專業人才方面,數量的增長與拔尖人才的選拔呈負相關關系。一些高校把重心放在招生階段,對二胡文化、理論和演奏技巧的教學缺少科學完整的教學大綱,沒有形成完備的二胡教學體系;還有一部分高校,把教學的重心放在了演出和比賽上,在教學時間安排中存在功利思想,對二胡專業發展缺乏長期、理性、科學的研究和規劃,教授演奏知識與技巧較多,而對提升學生音樂素養下的功夫不夠。
2.高校對二胡專業教師的培養有待加強
如果說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那教師就是學生的引路明燈。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對于二胡專業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現階段,各藝術類高校對二胡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研學活動開展較少,缺乏對二胡教師的系統培養規劃。有的高校甚至基本不組織二胡專業教師開展跨地域、跨院校的研學和交流活動。另外,因二胡專業教師在薪資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晉升相對較慢,導致一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和知名度的教師離職,教師隊伍出現人才流失情況。
3.高校二胡專業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
隨著高校擴招和藝術特長生數量增長,二胡專業學生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學生的二胡基本功差距也明顯拉大。這其中既有在上大學之前接受過專業化培訓的學生,也有半路出家高考前突擊學習的學生。兩者之間無論是在理論知識上還是在二胡演奏技法上,都有較大差距,有的學生甚至只接受過幾次視奏訓練,對樂感和音準都把握不好。筆者通過調查發現,部分藝術類高校有超過70%的學生缺乏對二胡發展歷史、演奏特點等基礎知識的系統認知,給高校的二胡專業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
4.高校二胡專業教學的側重點仍需調整
現階段,部分高校為了招生需要,把二胡教學重點放在了演奏技巧訓練上,整個教學安排圍繞演奏、比賽進行,忽視了對二胡理論知識和歷史傳承的講授,在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融合創新上投入的師資力量也比較少。二胡作為一種民族傳統樂器,其演奏技法受地域、文化等因素影響,南北方二胡結構、曲風并不相同。二胡樂曲傳遞的是一種傳統文化、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南方樂曲具有滾揉對應的圓潤婉轉特點,北方樂曲則多體現以揉弦為主的粗狂豪放的特點。如果學生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二胡的歷史文化和樂曲內涵,僅憑單純的技法演奏,會使演奏顯得生硬機械,無法完整傳遞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難以引發聽眾的共鳴。
5.高校二胡教學的方式方法較單一
受學生數量增長、教師隊伍薄弱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高校的二胡教學改革創新還處在探索階段。在教學方式方法上,要么側重一對一的傳統模式,要么側重強調理論學習的現代模式,而這兩種模式,都不能夠完全滿足培養高素質二胡專業人才的需要,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二胡專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二胡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融合對策
單純地采取傳統教學模式,或者單純地采取現代教學模式,都不利于二胡專業的發展。新時代,民族傳統樂器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失去理論支撐的民族樂器文化傳承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難以實現長期繁榮;而不注重演奏技法與技巧練習的民族樂器傳承,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必將在實踐檢驗中敗下陣來。所以,高校二胡教學必須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博采二者所長,構建適應新時代二胡文化傳承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
1.加強對二胡教學課程的精細化設置
二胡專業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專業的二胡人才,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藝術素養,既要具備演奏二胡的能力、技巧,還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真正成為使二胡樂器藝術走向世界文化大舞臺的傳播者。各藝術類高校在二胡專業的課程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結構差異,從二胡發展歷史、南北方二胡構造和音色差異、發聲原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起步,由淺入深地科學規劃基礎理論課程,引導和幫助學生全面了解二胡藝術,了解二胡領域的經典曲目和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提升學生對二胡樂曲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2.突出對學生二胡演奏基本功的培養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高校在開展二胡專業教學時,要側重學生的基本功培養,強化姿勢、指法和節奏等方面的練習,使學生更熟練地實現雙手配合,更好地控制演奏速度與音量,通過反復練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手感;應注重學生的演奏技巧培養,使其具有自己的風格,針對換把、拋弓、大跳弓、快速換弦等技巧,要反復練習,不斷提高演奏樂曲的難度,逐步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二胡作為傳統民族樂器,之所以能夠隨著越劇、昆曲等藝術形式廣泛傳承,甚至成為主旋律樂器,就在于其獨特的音色和多變的風格。藝術學習不可能千篇一律,高校的二胡專業教學,也不應是簡單的復制粘貼,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演奏風格培養,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戲曲和民歌了解二胡的韻律,逐漸養成自己的演奏特點。
3.采取更加科學化的練習方式
高校的器樂專業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論教學,學生是受教主體,具有不同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差異化培養,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科學靈活多樣的針對性練習。對于有一定基礎和二胡演奏技巧的學生,可以通過組織舞臺演出、專業比賽等活動,增加他們的實踐和競技交流機會,達到既練習演奏技能又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則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樂曲編排、創作,在加強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音樂素養。
4.積極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綜合音樂素養是音樂類藝術生走向社會時所應具備的必要條件。高校的二胡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二胡專業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學習上,還應該在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上下功夫,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二胡演奏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在二胡獨奏、伴奏中找準音律、音色定位,更加協調、穩定地完成演奏曲目。良好的綜合音樂素養有助于學生在演奏時控制好情緒、心理波動,增強演奏曲目的舞臺表現力,最終實現自身在音樂藝術領域的提升與發展。在高校二胡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樂曲需要的表現形式,從地方音樂元素中尋找適合擴展的教學內容,如把江南絲竹演奏作為學習二胡的前期基礎,把江南高胡作為學習二胡的引申課程,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通過不同民族樂器間的比較,加深學生對二胡音域特點、演奏手法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和了解,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另外,高校在二胡教學中,可以從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地方曲目中選取素材,如選擇揉弦變化豐富,具有不同音色和風格韻味的地方樂曲充實二胡教材,以利于學生全面掌握二胡作品知識。
5.主動引入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技術
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這一載體。互聯網時代,藝術類高校的二胡教學無論是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現代教學模式,都應該主動擁抱科學技術革命帶來的成果,革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各高校既可以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AI智能舞臺配合等提升學生練習的成效,也可以借助融媒體、自媒體、云平臺等加強二胡專業的宣傳推廣普及,把學生的二胡演奏作品制作成MV或者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通過互聯網傳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二胡、愛上二胡,在全社會掀起二胡的學習熱潮,吸引更多的二胡愛好者參與進來。同時,還要多與國際上的二胡演奏家加強交流與溝通,拓展學生的二胡知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課后,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堂、騰訊會議、微信等信息化軟件,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專業指導練習。可以說,現代化教學平臺,可以使高校二胡專業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 語
新的歷史時期,高校二胡教學面臨新考驗、新要求。高校需要不斷拓新二胡教學模式,加強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融合。在傳統二胡教學模式與現代二胡教學模式相互碰撞的過程中,高校要不斷引入和完善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實現兩種模式的有機融合。兩種教學模式的融合不僅有利于加強二胡理論知識和文化的傳播,也有利于實現全面培養高素質二胡專業人才的目標,進而促進二胡演奏的蓬勃發展,使全世界更多的人都能夠認識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民族樂器的獨特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宋姍姍.民族音樂的創新與本土化:基于近十年二胡藝術研究文獻評析[J].大眾文藝,2015(3):162-163.
[2]杜曉峰.“互聯網+”時代高校二胡教學模式改革新路徑探究[J].戲劇之家,2022(23):159-161.
[3]舒虹,陳藝明.高校二胡教學中音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性研究[J].高教學刊,2022,8(3):50-53.
[4]徐雯怡.二胡音色在教學實踐中的研究[J].樂器,2021(8):48-51.
[5]郝藝潔.新媒體背景下的高職院校二胡教學改革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1(1):33-34.
[6]申慧磊.多元化音樂教育背景下高校二胡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策略研究[J].藝術教育,2020(11):55-58.
[7]張夢媛.風格性技法在二胡教學中的應用——以樂曲《一枝花》為例[J].當代音樂,2021(10):143-145.
(馬賽賽: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