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趣的教育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劉波文

于我而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如一面鏡子,讓我時刻對照反思自己過時的教育行為。讀這本書,就如和蘇霍姆林斯基對話,進而探討教育的本質,汲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能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前人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過去那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在“把課上得有趣”上下功夫。怎樣把課上得有趣?我認為得研究學生,研究規律,我們不妨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審視自己的課堂,心中有光,眼中有生,操作得法,教學才會有趣。

從教學到教育,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中,他總和孩子們待在一起,和孩子們同歡樂共憂愁。他說,和孩子的親昵感乃是教育者的一大幸福。他常同孩子們一起勞動,或到家鄉各地區去遠足。他認為,如果跟孩子們沒有共鳴,通向孩子心靈的通道將會永遠堵死。所以,無論是教學還是教育,要想有趣,師生得有共鳴。

好的教育亦是有意思的教育,悅己惠人,相輔相成。我常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扎實的學識,還得有趣,把自己變成學生心頭的一束陽光。

我們不妨把自己看成快樂的擺渡人,奮力搖槳,載一群人,朝著太陽乘風破浪。途中,一定會有跌跌撞撞,一定會有狂風惡浪,但只要信念堅定,攜手攙扶,一定會成就善意的、有價值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偉大的理想——要使所有的學生都熱愛學習、熱愛學校,使學生熱愛書籍,把精神富裕當作最重要的理想。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不難看出,可貴的健康、難得的善良、有趣的靈魂、頑強的意志,才是精神富裕的要素。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改變“分數至上”的狹隘思想。我想有趣的教育應該是:當學生走出學校時,眼里滿是眷戀;當學生重溫過去時,心頭藏滿了回味。

作者單位: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寶橋小學


尊重學生  鑄就愛的教育               盧建村

中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經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學生的秉性不同,悟性也有差異。正如生物多樣性,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但也正因如此才構成了絢麗多姿的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秉性作出合理的選擇與引導,應當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并給出合理的建議。

學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變化,每天都要以全新的姿態重新審視學生,感悟學生身上發生的變化,并隨之改變不恰當的教育策略,找出正確的教育方法,從而實現教育目標。沒有一成不變的學生,當然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變化,自然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把握住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才能有效實現教育目標。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的胸懷應像大海一樣寬廣,這樣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擁有更大的格局。天空不會拒絕哪一片云彩,教育不應拒絕任何一個學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要放在正確的位置,每位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


解決“套子”問題 讓教育回歸本質            史曉鋒

“別里科夫”是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筆下塑造的一個中學古希臘文教師形象,是一個性情孤僻、思想保守、與世隔絕的可笑又可悲的人物。他最大的特點是把一切都裝在“套子”里,并以此來約束自己甚至轄制全城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教師職責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師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擔當。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師。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結合“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我國教育也曾呈現出一些“套子”問題。一是教育管理行政化。部分學校遵循行政邏輯,而非遵循學術或學科發展的邏輯。二是教育目的功利化。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教導學生使其開化,并且掌握知識、追求真理、服務社會。而教育功利性迫使學生將考試分數作為最重要的目標,這導致品德教育被弱化,學生的社會實踐不被強調,勞動教育不被重視。我們的教育應當允許學生有多元化的追求,但教育的目的和出發點一定是非功利的。

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被套在這樣的思維“套子”里,教師也難以免俗。而如今,中國的教育正在開創新的春天——讓教育回歸本質。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發展教育的重要意義,為教育強國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五項管理”“雙減”等一系列新時代教育政策的出臺,助力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更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學


以“讀”促學 提升語文課堂實效        何  進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朗讀教學非常重要,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明確教學大綱,正確解讀教材。教師對課文的正確解讀,是指導學生正確朗讀的基礎。教師只有正確、深刻地解讀文本,才能在課堂上把握文本的感情和方向。如《明天要遠足》這篇文章,此文章細致地表達了一位因遠足而興奮得睡不著的小學生形象,這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很相似,因此,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相似的經歷,并進一步去演一演文中的學生形象,體會主人公期盼、興奮的心情。

明確朗讀教學的目標。教師在指導朗讀教學時,一是應該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朗讀目標的要求來設計朗讀教學的指導方式和方法,明確各個年級朗讀教學的指向性。二是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根據不同的文本類型,根據不同的側重點進行指導。

教師要適當進行范讀。小學生擅長模仿別人,朗讀也是一樣。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進行范讀,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朗讀的大概方向,從而在朗讀過程中學習教師的語氣、頓挫等。在長期的朗讀熏陶中,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朗讀的語感,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

設計多種方式的朗讀活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朗讀活動,如演讀、角色反串讀、讀書會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升朗讀能力。在教學《西門豹治鄴》這篇文章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設置了身份卡,讓他們扮演書中角色,模仿人物的動作去演讀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朗讀熱情。特色的朗讀方式能有效吸引學生,讓學生有代入感,從而能夠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思想情感。

借助現代設備營造朗讀情景。當前,信息社會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延伸。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搜集大量的朗讀資源,讓學生展開訓練,同時借助現代手段,通過音樂的渲染、背景的創設,讓學生親身進入作家所營造的文本環境中,讓文字變成學生的內心獨白。

在語文課堂上,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優美的文字,體會作者的情感是每位語文教師所追求的。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鉆研朗讀教學,學習朗讀教學的方法,并靈活運用于課堂,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會朗讀、愛朗讀。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東關南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