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應試作文” 關注“即興導寫”
作者:姜 方
發布時間:2024-07-16 10:51:1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為此,很多語文教師悉心探究作文教學之道,進行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熱點專題訓練,從升學的角度說,這是必要的,但如果僅僅停留在應試層面教作文,肯定是不夠的。
葉圣陶主張“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自能作文”要求學生自主體驗生活,自主命題、立意,獨自完成行文,不受應試作文諸如篇幅、體裁的限制,比較靈活自由,屬于開放性寫作的范疇。可要達到“自能”的水平,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一定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實踐表明,“即興導寫”是培養學生“自能作文”的重要途徑,在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中,“即興導寫”非常必要,可有效解決學生諸多“作文難”的問題,改變當前中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一、當前中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在“唯分數”理念的影響下,部分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主要以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為目的。在此觀念的影響下,形成了“教師命題—審題立意—選取事例—組材行文”的固定模式。而即興、自能作文的思路是“體驗生活—有所感悟—布局謀篇—快樂寫作”,二者完全不同。應試作文訓練是被動寫作,有文題才找感悟,有感悟才體驗生活,本末倒置。如果缺乏一定的生活積累和體驗,學生難免東拼西湊來應付。這種只圍繞應試教作文的做法是有缺陷的,如中高考作文不含詩歌,部分教師就放棄或淡化詩歌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實際上,品讀和創作詩歌對作文是不無裨益的。
雖然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仍然存在教師怕教、學生怕寫的情況。每次上大作文課,教師費盡心思命題,學生絞盡腦汁答題,湊滿字數就停筆,還偶有抄襲。作文教什么、怎么教已成為語文教師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學生寫作,需要“激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面臨“無米”的狀態,主要原因是缺少發現。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作文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常常蘊藏著一些哲理與意義,平時無意觀察、無心思考的人,就缺失了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與發現的能力。作文教什么?重點教“悟”,即觀察、感悟、發現的能力。青少年的生活閱歷淺,對生活意義、事物本質的認識不深,所以需要教師點撥,經常“激活”,激活學生沉睡的寫作靈感和情感思維,這是即興導寫的基本職能。
何謂即興?即興是指未經事前醞釀準備,對眼前的情景或新近發生的事物有所感觸,臨時產生某種興致并有表達的愿望。即興一詞最初用于即興發言、即興表演、即興評述等,之后應用于即興寫作,如曹植的《七步詩》就是典型。
即興導寫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對即興作文的指導與點撥。即興導寫主張有感而發,立足生活“土壤”,反對無病呻吟。只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即興作文的素材、題材也比較寬泛,可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但相對來說,時效性較強,一般是指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有某種思想意義的事物,或某個生活片段、細節,即所見、所聞。即興作文就是通過所見、所聞寫所感。
即興作文為什么需要導寫呢?因為青少年認知水平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有限,可能會出現視而不見、見而不思、思而無果的現象。于是,需要教師的點撥與指導,指導他們留心觀察、深入思考、有所感悟,激發寫作靈感,及時進入寫作狀態。實踐表明,有感悟的寫作是積極高效的。
學生作文需要經常激活,即興導寫則是激活的呈現方式。經過一定量的激活,學生會獲得經驗,發現作文之道,從而促進“自能作文”能力的形成。當師生“即興互動”達到一定的火候,積累到一定的量時,學生寫作文也會發生質變——“自能”。
三、即興導寫如何“導”
即興導寫如何“導”?其方法、途徑多種多樣,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與實踐。
引導學生通過所見、所聞寫所感。即興導寫的思路是通過指導、引領,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而靈感呈現的前提是有所“發現”。面對生活即景,需要及時捕捉、提煉。可見,時效性強是即興作文的一大特點。倡導即興寫作,就是鼓勵學生關注生活,增強自主作文的意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尤其要留心、關注日常生活,作文不一定要寫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作文教什么?就是教學生捕捉生活即景、感悟生活意義的能力。這種感悟不是常有的,有時是稍縱即逝的,需及時捕捉。這正如靈感,如果不及時抓住,可能永不再來。
即興作文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作文題材難免會面臨枯竭的狀況。于是教師可適時給學生提供一些有意義的作文素材,以彌補生活領域的盲區。如受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啟發,筆者給學生布置作文練習《家書》。很多學生“下筆如有神”,輕松自如,一口氣就完成了行文。又如筆者從手機上看到一張圖片:沙漠中的一棵胡楊死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毅然矗立著。于是推薦給學生作文,自主命題。在學生的習作中,經典句子不斷呈現:“這棵樹死了,但它依舊直立著,在他看來,與其跪著生,不如站著死!”“這棵樹,血液已經流盡,只剩下錚錚鐵骨,在大漠中頂天立地。”這些句子就是“文眼”,是作者最美的發現與提煉。可見,即興作文的題材一旦跨越時空,寫作對象就被拓寬了。適時給學生提供一些遠的、舊的生活景象,不僅可以彌補學生生活閱歷的不足,還可以訓練其感悟生活、發現事物本質意義的能力。
主張舍遠求近、棄大抓小、避生就熟。即興作文主張有感而發、有理即說、有情即抒。不主張牽強附會或無病呻吟。即興作文的題材最好舍遠求近、棄大抓小、避生就熟,即寫身邊的、小的、熟悉的事情。諸如“俄烏戰爭”這樣的大題材,學生難以把握,可放棄。但身邊一些具有某種生活意義的小事件、小片段,則不可忽視,如校園新事、班上風波等學生熟悉的生活,寫起來就比較容易。
除此以外,還可以進行一題多思(多角度立意)、一材多用(多文體寫作)等多元化寫作訓練,拓展與延伸即興作文。
即興導寫,目標在“自能”。即興導寫可養成學生自主觀察、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捕捉生活即景的能力,最終形成獨立自主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改變機械的教學模式,走出應試作文教學的誤區。導,是為了不導;教,是為了不教。“自能作文”是目標,“即興導寫”是途徑,從“即興”到“自能”,就是實現作文教學終極目標的過程。
本文系國培創意法教育研究“十四五”規劃總課題“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意法教育研究”下的子課題“創意法教育理念下即興導寫培養學生自能作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0618912B05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納雍縣第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