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為本 實現素養進階
作者:張 潔
發布時間:2024-07-16 10:28:55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語文作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幫助教師延伸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內化知識,促進學科教學順利開展等。“雙減”政策下,作業的效用也有所擴展,以作業為載體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得到關注,帶動更多教師積極探索優化作業設計的路徑。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深入了解當前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意識到這些問題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在實踐中穩步優化自身的作業設計。
一、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作業完成的主體,但部分教師的作業設計仍然只是按照教學進度走,形成了“知識講解—作業鞏固”的單一循環,而學生的意見想法、實際需求、個體差異等沒有被考慮在內,缺少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這使得作業設計成為教師單方面的行為,難以充分激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
(二)缺少對更多教育價值的挖掘
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只是語文學科素養的一部分,其他如思維品質、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依靠書寫作業或讀寫作業來實現,因為這類作業雖然能夠鞏固語文基礎知識,但難以提升學生其他方面的素養。
(三)缺少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或觀察具體的生活現象,或參與有效的生活勞動,形成真實的感受,這樣的語文作業才是知識與生活的結合,才會蘊含豐富的真情實感。
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路徑
(一)設計有趣有益的作業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生活環境的不斷優化,使得更多新鮮有趣的事物走進了學生視野,帶動了他們的好奇心。教師要認識學生的成長特點,了解學生的成長動態,讓語文作業既充滿趣味,又有所增益。特別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習任務越來越多,但是以趣益牽引的作業會給學生帶來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例如,在《清平樂·村居》的教學基礎上,筆者設計了一項有趣的拓展作業——制作“宋詞知識卡片”,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書籍查閱、向家人尋求幫助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宋詞文化,然后融入自己的創新理念,制成一份“宋詞知識卡片”。這樣的作業既能鍛煉學生搜集和整理的能力,又能彰顯學生個性,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后學生們提交上來的作業內容極為豐富。在隨后的作業賞析與分享中,學生可謂在宋詞天地里暢游了一番,所達到的教育效果遠比教師講解背景資料要好得多,過程也更有意思。對于一些古詩的學習,為了讓學生熟練背誦古詩,又不使其覺得枯燥有壓力,筆者先后嘗試設計了卡片識記、搭檔誦讀等多種作業類型,豐富了以往抄寫和背誦類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高效掌握知識。
(二)設計學科融合的作業
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文字天地中既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又感受人文精神、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延伸到作業設計中,教師也要關注這一層面,要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美、創造美、傳承美。筆者嘗試從學科融合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運用多學科知識,豐富對美的認知,提升審美情趣。
例如,《我的樂園》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要求學生圍繞“描寫自己喜愛的地方,表達自己的感受”去進行寫作,教材中還設計了一個表格填寫的任務,來牽引學生的寫作思路。綜合這些內容,筆者在設計單元習作時融入了更多的思考,要求學生結合圖片與文字,表達自己對“樂園”的喜愛之情。為此,筆者先設計了一個“圖文一體”的融合作業,開啟學生的單元寫作之旅。在這份作業中,學生可以充分運用美術知識和數學知識,從紙張選擇、色彩搭配、圖形結合等角度去設計此項作業,然后在適當的位置配以恰當的文字。在這份作業里,他們以童真的視角展示了一個個美好的地方:樹林里一段幽靜的小路、莊稼茂密生長的田間、伙伴們一起做游戲的“快樂基地”……圖畫雖簡單,但童趣滿滿。每幅圖都配著真摯的文字:“我喜歡這條小路,行人很少,十分安靜。媽媽常常帶我來這里采野花,用它們裝飾我們的家。”“我們的‘快樂基地’是個秘密基地,它是屬于我們孩子的成長樂園。”學生的作業表達了美,傳遞了美,凸顯了作業的價值。
(三)設計語文與思政交融的作業
現代的小學生面臨的成長誘惑較多,對他們的行為習慣有著諸多影響。例如部分學生上網成癮,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正確的價值觀,發揮學科育人功能,也可以借助作業,讓學生從多角度感悟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小英雄雨來》讓學生認識了抗戰時期的一個“同齡人”,也讓學生意識到目前生活的美好。對比之下,學生心中一定會產生一些想法,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并融入一定的道德品質教育。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后,設計了“雨來,我想對你說”的接龍作業,學生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整合,也可以進行聯想拓展,對“雨來”表達自己對他的看法,說一說自己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項作業打破了常規作業的形式,激發了興趣,也帶動了思考:雨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向他學習呢?這項作業采用了集體完成的形式,學生依次接龍,雨來優秀的品質一一呈現:活潑、機智、勇敢、堅強……這些品質無形中也印入了學生的腦海。
(四)設計靈活創新型作業
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的年紀,有著不同的成長個性,有的學生活潑外向,樂于想象和思考,有的學生沉穩淡定,內心情感豐富充盈。教師的教學既要貼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又要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讓小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發展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作業也是一片天地,能夠讓學生展示自我,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以靈活創新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表現欲,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個體優勢。
例如,四年級下冊的詩歌單元讓學生接觸了現代詩,體會了現代詩歌不同于古詩詞的優美意境。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靈活創新型作業,如閱讀鏈接作業、閱讀拓展作業、詩詞摘抄作業、詩歌編創作業,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挑選并完成。當然,也設計了相應的作業展示和評價環節,給予學生相應的肯定。在作業展示環節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業非常有趣,比如有的學生不僅自己設計了詩歌摘抄本,還和同伴們一起進行吟誦,讓詩歌的美好在唇齒間流動。小小的摘抄本背后,是學生的熱愛與堅持,也是他們能力的綻放。有的學生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仿照《繁星》里的短詩,創作了詩歌:“五星紅旗,讓我有濃濃的思緒,讓我有深深的敬意,我怎能不愛你?”詩雖短,意卻濃。總的來說,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靈活創新型作業,鼓勵學生自由完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認識到自身在作業設計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中發現問題并以有效的策略去避免這些問題。教師一定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身心實際,設計貼近學生、學生樂于接受的作業,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審美能力、道德素養在作業中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