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是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明確學校美育工作舉措的指導性文件和行動指南?!耙悦烙櫧處煛笔恰锻ㄖ分泄ぷ魅蝿盏闹匾M成部分,“發揮教師職業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員美育意識和美育素養,塑造人格魅力,涵養美育情懷”是以美育浸潤教師的重要目標。提升教師全員的美育素養,實現人人擔責、個個有為,是美育浸潤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如何以美育浸潤教師,提升教師美育素養,使其能夠積極投身于新時代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為此,《教師報》專訪了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教學名師培養對象、陜西省特級教師李婷。

20240712103657172-69-a6212.jpg_scale.jpg

記者:李老師,您好!教師美育素養和能力是美育浸潤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通知》明確提出實施“教師美育素養提升行動”。您認為有效的途徑有哪些?

李婷:針對中小學美育教師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有效提升途徑:

1.定期組織美育教師進行如藝術理論、教學方法、課程設計、技術應用等主題式專業培訓。通過系統的培訓,幫助教師夯實專業基礎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2.鼓勵美育教師參與如研討會、工作坊、觀摩課等學術交流活動,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吸取經驗和靈感,提高教學水平。

3.提倡美育教師參與如美育教學課題研究、校本用書編寫、學習綱要及評價標準制定等教學研究工作,通過研究提升教學理論和實踐能力。

4.鼓勵美育教師參與如創作、表演、展覽、欣賞等藝術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藝術創作過程,增強其藝術感和鑒賞能力。

5.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優質、豐富的美育線上教學資源、課程和討論區,讓美育教師能夠隨時隨地學習、交流和分享教學經驗和資源。

6.建立美育名師“+”學習共同體,由美育名師指導新教師或教學能力較弱的教師,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提升整體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

7.對在美育教學和研究方面取得成績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運用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創造力。

8.教育行政機構應出臺更多政策支持美育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保障,為美育教師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20240712103656077-50-35af5.jpg_scale.jpg

記者:您提到了建立美育名師“+”學習共同體。據我們所知,您領銜的“李婷音樂名師工作室”就是這樣一個名師和骨干教師學習成長的共同體。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李婷:工作室全稱是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李婷名師工作室,下設陜西省李婷教學名師工作室、陜西省李婷特級教師工作室、陜西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李婷工作坊、西安市李婷名師“+”研修體共同體、未央區李婷名師“+”研修體共同體,涵蓋省、市、區四大層級的五個工作站,由100余名音樂骨干教師組成的核心團隊。工作室秉承“以樂教和·寓教于樂”的“樂學音樂”教學主張,始終堅持“讓每一朵生命之花在陽光下燦爛綻放”的理念,通過浸潤團隊教師的美育素養,從而浸潤學生,浸潤學校。   

工作室特別聘請東北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尹愛青教授為工作室導師,以區縣音樂教研為基礎,輻射帶動省市區域,實現資源共享,從“提升理論”“深入實踐”“反思研究”三大核心模塊入手,通過理論研修、分層培養、主題論壇、課題研究、研讀書籍、提升專業基本功、線上線下培訓等方式促進音樂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借助課例展示、送教下鄉、跨地域交流,提升區域影響力,帶動更多音樂教師幸福成長。

目前,形成了以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李婷名師工作室引領的“兩室四坊五站六體”的美育教師體系。其中培養陜西教學名師2人,陜西省學科帶頭人8人,陜西省教學能手15人、西安市學科帶頭人8人、西安市教學能手20人。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喜報頻傳,其中國家級精品課程3人,省級各類賽教一等獎4人、二等獎8人,市區級賽教一等獎15人次、二等獎28人次。國家級課題研究結題1個,省級課題結題15個,市級課題結題18個。工作室已有18位成員在各自區域成立自己的名師工作室或研修共同體,輻射帶動范圍更廣泛。

20240712103657134-75-787cc.jpg_scale.jpg

記者: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數字技術賦能中小學美育教師素養和能力提升成為一種趨勢。咱們工作室在這方面有什么探索和嘗試嗎?

李婷: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趨勢,我們工作室探索、嘗試利用網絡平臺開放性與快捷性的優點,創造性開展諸多網絡研修方式,在系列活動中形成特色,主要活動有:

1.策劃并執教“樂學音樂——云講座”:《基于“寓教于樂的音樂多聲訓練”》。講座內容著眼于解決小學音樂多聲部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匯集團隊骨干教師利用互聯網進行直播,有力地推進了音樂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更新,改善了多聲部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彌補了音樂課標、音樂教材對多聲部教學的空白點。

2.開展音樂網課教學模式“樂學音樂——云課堂”。在疫情線上教學期間,選取聶耳等23位音樂家相關音樂作品和他們的成長故事,制作推出《中國音樂家有聲故事》系列,通過工作室公眾號和喜馬拉雅APP等云端平臺在各校廣泛使用,受益面廣、輻射引領效果顯著。

3.工作室創新音樂教研模式“樂學音樂——云教研”。2021年3月以來,工作室開設基于柯達伊理念的音樂教師專業技能訓練營之“唱練營”(第一屆),每月一期,一共十期,采用每月自主唱練+線上打卡相結合,將區域內的教師分組練習,組長點評并輔導,鍛煉了一批骨干成員,區內師資梯隊也逐步形成。為輻射更多的教師,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工作室繼續開展第二屆“唱練營”活動,區市省的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在唱練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技能。工作室在2024年1月進行現場成果匯報,“學員唱練成果展示+課堂實踐課例”的形式得到了業內一致好評,多家媒體進行跟蹤報道。目前工作室針對老師們的工作實際和成長需求,擴大開設了云端“唱練營”(第三屆)、“課例研修營”、“即興伴奏彈唱營”三類音樂教師專業技能訓練系列營,以后我們還會繼續與時俱進,嘗試采用多途徑、多方式的技術鏈來更好的賦能中小學美育教師素養和能力提升。

20240712103655687-79-0c660.jpg_scale.jpg

記者:在中小學美育發展過程中,不均衡現象突出,尤其是城鄉之間的不均衡發展,《通知》中也明確提出“鄉村美育提質發展行動”。據了解,師資問題是最大的限制因素。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補齊鄉村美育師資短板?

李婷:高質量的教育一定是由高質量的師資來完成的。鄉村學校美育教師數量的不足和專業素養能力的低下是導致城鄉美育教育不均衡發展的主要原因,那么除了補充教師數量和加強能力培訓外,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也是補齊鄉村美育教師短板的重要措施:

1.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城市優質美育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或開展支教活動,同時通過教師輪崗制度,讓鄉村學校的教師有機會到城市學校交流學習。

2.利用網絡技術、遠程教育平臺的雙師課堂等,為鄉村學校提供優質的美育教學資源,包括在線課程、教學視頻、電子圖書等,讓鄉村學生能夠享受到城市同等質量的美育。

3.針對鄉村美育教師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校本培訓,如利用學校現有的藝術教育資源,開展教學研討、藝術實踐等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4.通過村社區和家庭教育資源的整合,為鄉村學生提供更多樣的美育活動,如社區藝術工作坊、家庭教育項目等,彌補學校美育教育的不足。

5.教育行政機關應出臺更多政策支持鄉村美育,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保障,為鄉村美育教師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6.總結和推廣鄉村美育的成功案例,通過經驗分享和模式復制,提升鄉村美育的整體水平。

我們工作室也把幫扶送教作為主要特色活動,組織骨干教師定期到鄉鎮學校送培進校,結對幫扶。

20240712103655192-15-3ab25.jpg_scale.jpg

記者:您理想中的中小學美育教師隊伍發展格局是怎樣的?

李婷:我理想中的中小學美育教師隊伍發展格局應當是全面、均衡、創新和可持續的。具體來說,它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美育教師隊伍覆蓋所有中小學校,不僅包括專業藝術類教師,所有學科的教師都應具備一定的美育意識和素養,能夠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美育元素。

2.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美育教師隊伍發展均衡,特別是偏遠地區和農村學校,需要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源配備,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美育。

3.美育教師具備專業的藝術教育背景和教學能力,同時不斷更新知識,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4.美育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能夠開展多樣化的美育活動,引導學生發揮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審美創新能力和藝術表達技巧。

5.美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有持續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機制,以確保美育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6.美育教師隊伍的發展有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如藝術家、文化機構、企業等,能提供資源支持、專業指導和實踐機會。

7.有科學的美育教師評價體系,包括教學效果、專業成長和社會貢獻等方面;有反饋機制,讓教師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不斷改進和提升教學水平。

20240712103655149-11-95266.jpg_scale.jpg

記者:您有沒有關注其他相關問題,或者做過相關的課題研究?

李婷:當然,除了上述問題,還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美育議題值得探討。例如美育課程內容的更新與拓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美育課程內容也需要不斷更新和拓展。新的課程內容可以包括當代藝術、數字藝術、跨文化交流等,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

在最近進行的《素養導向下的小學音樂學業評價的實踐》課題研究中,我們重點關注了美育與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關系。我們發現,通過有效的美育教學,學生不僅能夠在藝術技能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這對于他們的未來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非常感謝李老師的精彩分享!

20240712103635409-32-b1e87.jpg_scale.jpg

李婷,西安市未央區教師進修學校音樂教研員,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教學名師培養對象,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中小學教學名師、陜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陜西省基礎教育領域督導評估專家、陜西省首批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陜西省教學名師與學科帶頭人實踐導師,西安市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基礎教育音樂名師工作室聯盟理事,北京音樂家協會柯達伊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德國奧爾夫協會國際奧爾夫師資培訓認證講師;曾獲得各級教師教學評優大賽一等獎大滿貫,獲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陜西省選拔賽一等獎、全國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研討示范課一等獎;參與編著的2部書籍已出版發行,多篇論文在報刊上發表;主持或參與研究并已結題的有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3項,其中省級課題研究成果被基層學校廣泛實踐應用。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