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教育的歸宿又在哪里?難道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教育的真諦應在于促進人的生命成長。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值得珍視的名詞,成長是這個世界最富有意義的動詞,生命的價值正是在逐步成長中得以體現,而教育正是實現生命成長最重要的方式和途徑。作為個體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這一個”,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我們的教育就是讓每一個生命個體釋放激情,彰顯個性,煥發活力。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呵護學生,啟迪學生的智慧,接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的心靈得以自由舒展,生命得以洶涌澎湃,應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

生命成長,教育之大義。教育過程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要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習得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豐富生命體驗,享受成長的快樂,實現生命意義。教育不是分數,不是升學率,不是為了培養所謂的社會精英,而是有著有教無類、誨人不倦育人情懷的一項事業,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點撥啟發,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對話交流。學生如果是一朵花,我們就讓他裝點世界,絢爛綻放;如果是一棵樹,就讓他叩問蒼穹,昂揚向上;哪怕是一株小草,也要讓他扎根泥土,堅忍頑強!讓每一粒生命的種子都破土而出,讓每一株生命的幼芽都茁壯成長,理應成為每一位教師時刻堅守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讓生命成長,激發生命潛能,本質是讓人成為健康發展的“人”。但這還不夠,沒有精神支撐的生命成長是殘缺的,精神是人類最高貴的品質,教育的更高使命就是涵育精神,塑造人格,讓人成為大寫的“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真正的教育是師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精神相遇和心靈溝通,應該要讓學生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接受文化的潤澤和濡染,精神的洗禮和熏陶,進而在更高程度上實現生命價值,升華生命的意義。真正的師者應該成為人類精神家園的守護者、耕耘者、創造者、傳播者,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磨礪他們的思想,豐富他們的情感,提升他們的境界,讓他們堅守心靈高地,說真話,做真人,讓每一個個體的生命變得更加成熟,更具內涵,更富魅力,更有力量!

其實在引領、激勵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同樣作為生命個體的教師也在不斷自我發現、自我突破、自我成就,猶如踏上一場人生修行的專業發展旅程,體驗生命的活力與價值。當我們啟迪童真、激發心靈時,我們的內心也在日益變得豐盈且純粹。教育在“渡人”的同時也是在“渡己”。師生雙向奔赴,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當是教育最理想的境界。

作者單位: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