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
作者:許 濤
發布時間:2024-07-09 10:49:2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民族民間音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寶貴財富。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教學中并沒有得到廣泛重視,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因此,如何加強對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當下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以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為研究對象,首先對當前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改革措施,旨在提高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質量,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高校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 現狀 改革措施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音樂人類學視角下的陜南民間音樂研究”(課題號:2021J045)相關研究成果。
在高校教育中,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屬于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影響了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以進一步提高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類型
民族民間音樂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中創作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現了他們對生命、愛情、自然、勞動、生活的熱愛和贊美。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民歌
民歌是在人民群眾中傳唱的音樂,它以歌唱生活、表達感情為特征。民歌既是人們生活的反映,又是人民感情的載體,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音樂形式。民歌有很多種類型,按題材劃分有:勞動歌、愛情歌、時政歌、風俗歌、禮儀性歌曲等;按音樂結構劃分有:二段體、三段體、四段體;按旋律走向劃分有:小調、大調;按調式劃分有:宮調式、角調式等;按曲式結構劃分有:單樂段和多樂段。我國古代的民歌有《詩經》中的《小雅》和《大雅》,唐代的《春江花月夜》,宋代的《西江月》,元代的《元曲選》和明清時代的《紅樓夢》等。民歌中有很多歌曲是民間傳說故事。
2.民間戲曲
我國的戲曲是以民間歌舞為基礎,經過不斷地發展,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如京劇、越劇、評劇、豫劇、湘劇、徽戲、黃梅戲、粵劇等。這些戲曲各具特色,其在發展過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戲曲藝術形式。
3.小調
小調是流行于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區的民歌。它是在當地民族語言基礎上發展而成,從內容上看,小調有敘事性小調、抒情性小調和宣敘性小調。這類音樂旋律優美,結構短小,常用七九個字來表現一個完整的情節;曲調經常在樂句中突然轉折,旋律起伏較大;用“啊”“呀”等長音作為主音,具有很強的歌唱性,很容易表現出人物內心的變化。這些都構成了小調旋律的鮮明特點。我國著名的小調有《山歌》《情哥下嶺來》《小放牛》等,其中《山歌》被稱為“民歌之王”,是最流行的一首山歌,也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民歌。
4.器樂曲
樂曲是以樂器演奏的音樂作品,如二胡、琵琶、古箏、笛子等樂器。樂曲是以名稱命名的,如《賽馬》《豐收樂》《翻身農奴把歌唱》《瀏陽河》等。器樂曲的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民間藝人吸收了各民族樂器演奏技能和技巧,并加以改造,創造出許多新的樂器。到了近現代,特別是在20世紀初以來,經過眾多音樂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民間樂器演奏藝術有了很大發展和提高,形成了一個門類繁多、內容豐富的體系。
5.民間歌舞
我國民間歌舞種類很多,如漢族的秧歌、龍燈、高蹺、舞獅,蒙古族的馬頭琴、藏族的鍋莊等。這些歌舞中既有古代勞動人民創作的民間藝術,也有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受到了阻礙,影響了他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因此,在高校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育機會,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意義,讓他們在充分了解我國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認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不僅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與意義。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應該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高校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時,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傳統民族民間音樂中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使他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從而幫助他們提升審美能力。比如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民歌《小放牛》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這首民歌所具有的藝術價值,感受我國民歌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與藝術價值。
3.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特點、意義和價值,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思想認識和文化修養。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民族民間音樂作品,讓學生對其進行聆聽和分析。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前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發展需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內涵和價值。例如,在《黃河大合唱》這首作品中可以讓學生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與革命精神。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總之,在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時,高校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了解民族民間音樂。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高校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欣賞與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讓他們通過學習提高其綜合素養。高校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素養,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通過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高校在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活動時,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師生演唱、學生匯演等來提升學生對我國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5.有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民族民間音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歷史發展中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不僅有豐富的歷史內涵,還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在高校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堅定文化自信,更加熱愛祖國。此外,高校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還可以有效促進我國民族民間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世界文化多元發展。
當前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高校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高校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音樂教育課,但只是將其作為一個輔助課程,并沒有單獨設置學科。在音樂課上,主要是教授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和和聲知識,沒有對學生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方面的培養。部分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只注重專業技能提升,而忽略了綜合素養的培養,未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學模式單一,缺乏創新性
我國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以知識傳授為目的,以教材為藍本的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講解的內容基本上都圍繞民族民間音樂的理論知識和歷史發展等方面,教學模式以灌輸式為主,因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3.教材編寫滯后
當前,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教材編寫較為滯后,很多教材沒有詳細介紹各民族民間音樂的來源、發展、特色等內容。教師開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時,直接將教材內容照搬到課堂上,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系統地了解各民族民間音樂的內涵,也就無法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
4.師資力量不足
雖然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在各藝術高校進行推廣,但各校中沒有足夠的師資力量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民間藝人和音樂院校教師雖然專業知識扎實,但因缺少教學經驗而無法進行有效教學,有些教師甚至根本就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知識,只是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來教授學生。這就導致了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相脫節,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正確引導學生,導致學生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1.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明確教育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民族民間音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更注重對民族民間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因此,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和認識民族民間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書籍、觀看優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等方式,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讓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和熱情,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
2.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方式
高校在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時,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使其能夠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例如,可以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入西方音樂文化,如意大利歌劇、英國古典樂等,讓學生通過東西方音樂文化對比進一步提升藝術修養,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民族音樂文化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如用投影、虛擬現實技術等播放民族民間音樂故事背景和現場演唱,實現民族民間音樂的動態展示與互動。同時,也可以用網絡開展遠程教學,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把線上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不足,將“教師教”與“學生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因此,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民族民間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還要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學活動。所以,高校在招聘教師時,需要注重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教學水平。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與考核,以持續提高其綜合素養。
高校可采取有效措施對音樂教師加強培養與培訓,如與其他高校、機構合作,共同開展教師培訓工作,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學校一方面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舉辦的音樂專業培訓,讓教師能夠與時俱進地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相關知識;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參加相關比賽與演出,在比賽與演出中增強舞臺經驗與教學經驗,以此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與專業水平。
4.合理調整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保障,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高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課程設置,提高民族民間音樂教學質量,為我國培養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人才。例如,在高校開設民族民間音樂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真正有機會深入學習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
5.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要想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就要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夠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首先,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音樂文化節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了解和認識,還能增加學生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其次,高校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到更真實、生動、有趣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6.注重教材選擇
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教材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因此,高校在選擇教材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避免出現過于深奧、枯燥和乏味的情況。首先,在選擇教材時,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他們接受能力的教材,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編寫適合他們的教材,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其次,選擇教材時要注意教材的權威性、科學性和時代性,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結 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對物質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人們逐漸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滿足,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基于此種情況,高校必須積極改革和創新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首先,要優化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模式,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優化和改進。最后,要加強教學設施建設。高校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場所,應重視教學設施建設工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閆昱.“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研究[J].青海教育,2022(Z2):80-81.
[2]戚鳴.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2019(9):67-68.
[3]陳琴,李琳琳.簡論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職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價值及傳承[J].傳播力研究,2021(19):151-152.
[4]齊磊.重視音樂本體 鼓勵學生參與——談高職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旋律風格習唱教學[J].2015(11):45.
[5]覃艷,何家國.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現狀探析[J].視界觀,2021(6):1.
[6]吐爾洪·司拉吉丁.論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意義與教學要求[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22,20(4):113-118.
[7]伍建容,劉峪.簡論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職兒歌彈唱教學中的文化價值及傳承[J].傳播力研究,2021(19):147-148.
[8]關麗娟.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面臨的傳承困境及應對策略研究——評《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223.
[9]王佐伊.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當代價值及保護——評《中國民族民間音樂》[J].社會科學家,2021(8):168.
(許濤:陜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