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落實黨建帶團建機制,有力推進學院共青團事業高質量發展。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召開第九次學生代表大會

堅持黨管青年,將團建納入學院黨建總體格局。該院高度重視共青團工作,一是將團建納入黨建工作、“雙高”建設責任制,落實在學院和二級學院黨總支工作規劃、年度計劃和考核內容中,實現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二是建立和完善研究決定共青團工作重大事項的工作制度,學院黨委常委會和各二級學院黨總支每年至少聽取一次共青團工作匯報并進行專題研究。三是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分管共青團工作,學院團委書記兼任校黨委學工部(學生處)副處長,二級學院團總支書記由學生科科長擔任,在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重視聽取團組織推薦意見,將推優入黨作為基層團組織的重要工作職責,確保團的建設組織有保障、機制有保障、經費有保障、陣地有保障。四是打造“書記院長有約”品牌,學院黨委書記每年為共青團骨干講團課,對共青團工作提出要求、做出指導。五是開展“師生結對子”特色黨建活動,書記、院長及黨員領導干部走進學生寢室,從職業生涯規劃、科創能力提升、職業前景分析、行業使命擔當等方面培養學生個人能力,幫助青年學生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六是堅持把德才兼備、政治過硬、作風扎實、自律嚴格、善于做青年學生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團干部隊伍中,落實從青年教師和學生中選拔掛職或兼職團干部制度,打造專、掛、兼職相結合的團干部隊伍。先后選派多名團干部參加20余場次各級各類培訓交流,選拔4名優秀青年團干部到縣級團委掛職鍛煉。持續舉辦團干部素質能力大賽,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學院團干部先后獲得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優秀獎3項。

堅持立德樹人,將團建融入學院“大思政課”工作格局。該院堅持組織育人,構建黨委領導下共青團主導的團學組織格局。一是學院黨委向青年學生提出“四立四最”大學生成長目標,通過創新“三會兩制一課”、主題團日等組織生活的形式載體,強化組織育人功能。二是堅持德育為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著力培養堅定的青年政治骨干,先后兩次獲得陜西省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先進單位。三是堅持社會實踐“五個結合”,即與思想教育、組織建設、專業技能、志愿公益、創新創業相結合,充分運用“互聯網+社會實踐”的新模式,搭建“志愿服務、社會實踐、課題研究、創新創業”四位一體的綜合平臺;開展“職業啟蒙”“技能實踐”“紅色教育”“普法宣傳”“鄉村振興”等“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打造“融入國家戰略、融入人才培養、融入社會需求、融入文化建設”的四大實踐融入模式,激勵更多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完善實踐育人長效工作機制。該院“美麗中國話”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團隊獲2022年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學院獲評“省級優秀組織單位”,1支團隊獲“省級標兵團隊”,2支團隊獲“省級優秀團隊”,3名教師獲“省級優秀個人”。四是創新朋輩育人,實現“青年引領青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學院黨委指導創編情景劇《覺醒年代》藝術黨團課、創新運用“思政+藝術”的形式,將德育與美育、黨史學習教育與藝術教育有益結合,打造富有思想性、教育性與藝術性的黨史學習教育及美育教育精品課,開展百余場進機關、進縣區、進企業巡演及文化宣傳活動;選拔10名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師成立青年講師團,43名大學生骨干成立“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學生宣講團,用朋輩宣講引領青年自覺擔當盡責。五是舉辦青春榜樣暨“四立四最”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好青年表彰會,開展青春故事分享會,激勵更多青年學生向優秀學習,向榜樣靠攏。8名學生獲“陜西好青年”,6名學生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志愿者為馬拉松比賽提供志愿服務

堅持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將團建設與學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該院堅持以黨建引領青年在本領提升中建功,一是黨委發布《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鳳起工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方案》,推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動互補、互相促進,服務學院立德樹人中心工作。二是持續開展“雷鋒月”主題系列活動,參與十四運會及殘特奧會、馬拉松賽事、鈦博會、疫情防控、進村鎮下社區、關愛留守兒童、慰問孤寡老人、保護母親河、禁毒防艾知識宣傳等校內外志愿服務活動共170余次。目前,該院注冊志愿者11321人次,累計服務時長125482小時,獲評2022年陜西省學雷鋒示范點。三是深化社會實踐育人新模式,搭建“創客”平臺以賽促學,為青年“出彩”賦能,成功舉辦校級“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共培育創新創業項目38項,參賽師生超500余人次,學院先后獲省級創新創業大賽銀獎3個,銅獎5個,市級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優勝獎2項。持續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學院先后選拔12名優秀學生到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