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節而生 逐夢而行——咸陽市乾縣三位學生的學習成長故事
作者:新聞中心 張晨悅
發布時間:2024-07-08 11:35:1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鄉村振興背景下,縣域教育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鄉村孩子們在優質教育資源的浸潤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日前,記者走進咸陽市乾縣部分中小學,近距離探訪了三位學生的學習成長故事,以期彰顯鄉村教育振興、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效。
“藝”路追夢 聲贊家鄉
“這就是在世界的東方噴薄而出的希望的中國;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輝煌的中國;這就是我們的青春中國。”6月18日下午,在乾縣首屆“愛我中華 夢想伴我行”文學作品朗誦大賽上,田歆樂站在舞臺中央,她慷慨激昂、聲情并茂,憑借一首《青春中國》的朗誦獲得了一等獎。
田歆樂參加“童心向黨 喜迎二十大”少兒朗誦會
家住城關鎮三元巷的田歆樂,是黌學門小學四年級(1)班的學生。她從小就對藝術充滿了熱愛,四歲開始學習鋼琴、舞蹈、畫畫等,六歲開始接觸朗誦與主持。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很喜歡去探索那些未知的自我和美的邊界。”
回憶起剛學舞蹈時的情形,田歆樂說,指導老師讓她們每晚靠墻跟站立練習形體,為保持標準的站姿,小小的身軀沒過多久就開始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媽媽在一旁看著心疼,于是提議背誦古詩以減輕身體的疲勞。她用稚嫩的聲音朗誦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漸漸地沉浸其中,忘記了身體的酸痛。從那以后,每次靠墻練習都成了她的朗誦時光,媽媽也發現了她在朗誦方面的天賦,鼓勵她加入學校的朗誦社團和紅領巾廣播站。隨著時間的推移,田歆樂對朗誦的熱愛越來越深,多次擔任學校大型活動的主持、領誦等,還代表學校參賽并獲佳績。
“自從學習才藝后,我便學會了更好地合理安排時間。”對田歆樂來說,才藝并不是學習的負擔,反而是促進成長的動力。她會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的完成作業,利用瑣碎的時間來練習才藝。比如,媽媽做飯時練習彈琴,坐公交時練習素描,走路時小聲朗誦練習發聲。“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的才藝水平,還培養了自律和專注的品質。”剛學鋼琴時,面對密密麻麻的黑音符,她才發現這并非易事。每首鋼琴曲都需要反復練習,她常坐在鋼琴前反復彈奏相同段落,枯燥與辛苦讓她多次想要放棄,但她憑借勇于挑戰自我的精神堅持著,慢慢地,她克服浮躁,專注于每個音符和節拍。一段時間后,她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專注力大幅提升。以前學習容易分心,現在能靜下心認真思考,在考試中,審題也不會眼花看錯。
如今,田歆樂心中已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成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未來,我想通過主持的舞臺,將家鄉的美麗風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以及家鄉人民的勤勞善良傳遞給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聲音,為家鄉代言。”她說。
在逆境中成長的“三好學生”
從乾縣縣城出發,驅車行駛5公里就到了長留初級中學。這所創建于1980的農村學校書聲瑯瑯。
在這里上了三年學,來自農村的張佳萌已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成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少年。
張佳萌(左)幫助同學解答難題
張佳萌的家在城關鎮亓母村,從她記事起,父母就外出打工,每天陪伴她的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奶奶的身體常年欠佳,所以剛上小學的她不得不在姑媽家借住一段時間。姑媽有兩個孩子要照看,那時的張佳萌,白天專心學習,晚上回來不僅要協助姑媽分擔家務,還要負責照顧弟弟妹妹,等忙完一切后才有時間坐下來溫習功課。
有一天午飯時間到了,姑媽因外出辦事沒能及時趕回來,家里也沒有其他大人能做飯。張佳萌咬了咬牙,決定自己動手。她學著大人的樣子,回憶著曾經幫廚時看到的做飯步驟。她小心翼翼地踩著小板凳,才能夠得著灶臺。當把面條下進鍋里的時候,卻不知道火候該如何掌握,也不知道該放什么調料,結果煮出來的面不是太稀就是沒味道。盡管第一次做飯結果不盡人意,但她總算沒有讓弟弟妹妹們餓肚子。此后,她每天都學著做飯,慢慢地廚藝變得越來越好,盡管生活充滿艱辛,但從未磨滅她樂觀向上的心態,反而讓她變得越來越堅強和獨立,也更加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
“只有靠自己掌握了學習的技巧,才能不麻煩別人,還能有能力給別人提供幫助。”張佳萌說。小學四年級后,課程難度逐漸增大,有一次她拿著數學題去問爺爺,爺爺看著題目,皺著眉頭思索了半天,最后無奈地搖了搖頭。從那一刻開始,張佳萌意識到了想要學習上取得進步,必須依靠自己。她改變了學習策略,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個錯題本,每晚睡覺前都會復習一遍。進入七年級后,學習任務更重了,知識難度也更大了,但她依然努力,迎難而上。她抽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她就反復查閱教材和參考資料,或是向老師請教;遇到不熟的知識點,她會靜下心來慢慢背,直到記熟為止。這使她掌握了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也穩步上升。入校三年期間,每次期中、期末考試她都名列前茅,并獲得“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等多項榮譽。
作為副班長的張佳萌,不僅要憑借自己的努力規劃好學習和生活,還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著身邊的人。她看到班上同學在學習上有困難,就主動伸出援手。同桌李強基礎比較薄弱但是頭腦很聰明,每次考試成績不穩定,漸漸地對學習也失去了信心。張佳萌發現后,每天耐心地給他輔導功課,幫他制定學習計劃。在她的幫助下,李強的成績逐漸提高,對學習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將來我希望能成為一名支教老師,傳授自己所學,讓更多農村孩子有機會走出去,見識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她說。
“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別人”
盛夏時節,位于乾陵腳下,漠谷河畔的乾縣第一中學鮮花盛開,草木蔥蘢。和往常一樣,課間喧鬧未平,上課鈴聲便已響起。高二(18)班班長蒲怡帆快速走上講臺,大聲說道:“同學們,請安靜!大家把課本拿出來,準備上課。”說完,她走下講臺,檢查同學們的準備情況。
蒲怡帆手持掃帚清理校園角落的落葉
蒲怡帆不僅是班長,還是學生會主席。剛入校時,她成績中等,但看到學長學姐們通過努力考入理想大學,擁有更高的平臺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候,她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便暗下決心要向他們學習。如今高三將至,學習任務愈發繁重,她不敢有絲毫懈怠。課堂上,她積極發言、專心聽講、獨立思考;課后,她善于總結,習慣先復習再完成作業;晚自習時,她堅持“弱科抓基礎 強科提高分”的原則,爭分奪秒地完成一項又一項的學習任務。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是同學們眼中學習的榜樣。
“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別人。”蒲怡帆經常這樣提醒自己。在她看來,想要具備管理他人的能力,首先要做的是自我管理的完善。這意味著要有高度的自律,無論是在學習上保持專注和勤奮,還是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去年冬天下大雪,蒲怡帆在放學途中,突遇一位老人騎著三輪腳蹬車不慎滑到昏迷,周圍的人都有些驚慌失措,卻無人敢上前施援。當時情況緊急,她迅速冷靜下來,憑借自己在學校所學的急救知識,立即撥打了急救電話,并準確告知位置和老人的狀況,隨后組織路人維持秩序。正是她這種臨危不亂、勇敢果斷的行為,為老人爭取到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在處理同學關系時,蒲怡帆也有著一套獨特的“懷柔政策”。同學鬧矛盾時,她不會急于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耐心傾聽雙方的想法和訴求,從中找到問題的關鍵,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在她的調解下,原本囂張跋扈的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重歸于好。“真誠永遠是必殺技,作為一名班干部,不僅要在學習和紀律上起到帶頭作用,更要用心去關愛每一名同學,讓班級成為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她說。
除了學習,蒲怡帆在藝術方面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她喜歡古箏,如今已達到十級水平。她熱衷于自己創作,將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每一個音符和旋律之中。每當學習感到疲憊時,她便會坐在古箏前,輕攏慢捻,讓自己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忘卻一切煩惱,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