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方法與路徑: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研究
作者:吳思雨
發布時間:2024-07-08 11:16:2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堅定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與改革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的價值在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塑造學生的價值理念、增強學生民族凝聚力;具體教學方法表現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靈魂”,以革命文化突出文化自信“精神”,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文化自信“價值”;教學路徑則是遵循率先確定教學目標,其次建構系統化的課程模塊,繼而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最后實施科學、規范、嚴格的考核評估工作,以反推教學創新與改革活動,提高“堅定文化自信”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 堅定文化自信 教學策略
引 言
文化鐫刻著民族的歷史變遷,蘊含著民族持存、興盛、創新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高校大學生理應認同和尊崇中國文化、道理、經驗、理論,堅定文化自信,保持精神獨立,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要充分明確堅定文化自信的價值,主動承擔堅定文化自信的教學任務,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方法和路徑。
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的教學價值
1.堅定文化自信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堅定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讓學生認知、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感受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砥礪奮進的文化力量,發自肺腑地堅定文化自信意識。高校思政課開展“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必然會安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教學內容,以有利于學生快速提升綜合文化素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涉及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等,傳達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革命文化教育重點傳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史以及由此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則是向學生介紹我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上所進行的文化創新與實踐活動,反映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也展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為主體的“堅定文化自信”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使學生成為有文化思想、文化審美、文化修養、文化自信的優秀人才。
2.堅定文化自信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
1929年,陳寅恪先生在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目前已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也是高校所強調的人才培養理念與目標。面對流光溢彩、充滿誘惑的社會,當代大學生只有具備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判斷的精神,才能遺世獨立,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努力奮斗,而高校思想政治課開展的“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其科學、理性地思考問題。
第一,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表現在對我國優秀人格修養的認可與實踐,逐步養成溫文爾雅、誠實恭謹、謙和禮讓、執著行善、修己安人、學以立志、知恥有為、反身內求、自我超越的品性,成為一個擁有尊嚴的人。第二,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可以豐富文化知識,開闊個人視野,從而增強對于特定社會現象與問題的思考、分析、辨別與認知,形成自己的觀點意見和行為方式。第三,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可以強化獨立判斷能力,針對特定現象和事件展開合理的、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判斷,不受誘惑,不輕易相信任何灌輸的觀點和結論。“文化”是培養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核心依托,而文化教育則又潛在地培養了學生的獨立精神,使其形成獨立人格、獨立思想,養成獨立判斷的能力,既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也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與進步。
3.堅定文化自信可以塑造學生的價值理念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發揮對生產生活、社會和諧、國家發展的引領作用,則必須轉化為人們的價值認同、情感共鳴與行為習慣。
高校思政課開展“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時,可以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活動塑造學生的價值理想,如傳統文化中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求大同的思想,可以培養學生文明、和諧、平等、公正、誠信、友善的價值理念,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革命文化之中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能夠塑造學生的價值理念。
4.堅定文化自信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社會穩定、國家發展、民族興盛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內核,民族凝聚力又增強了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二者互為表里,相互促進。高校思政課通過文化教育、歷史教育促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
一是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民族凝聚力在個人生活、社會發展、國家進步、民族興盛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潛移默化地形成團結、合作、互助的民族共同體意識。二是學生能夠堅定個人的民族身份,強化家國意識,催生出強烈的為國家富強、民族興盛、人民幸福而無私獻身的精神。高校大學生在思政課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可深刻感受文化對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民族凝聚力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突出價值,從而形成堅定文化自信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雙重理念。
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的教學方法
1.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靈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中可運用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例如,可從個人與身心、家庭、社會、國家四個維度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傳統社會中以君子為理想人格的修身之道、以孝悌為核心倫理的家庭道德、以仁義為基本規范的社會道德、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道德,使其深深地折服于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追求、精神標識、精神特質,成為一個擁有良好道德素養的優秀人才。
2.以革命文化突出文化自信“精神”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財富,也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革命文化突出體現了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等精神,既凸顯了革命文化的獨特屬性、鮮明個性與強大生命力,也彰顯了其重要的宣傳與教育價值。高校可以通過革命文化突出文化自信的“精神”,鼓勵學生開拓進取、努力奮斗、無私奉獻,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首先以革命歷史文化堅定學生文化自信。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一大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地投身于救亡圖存運動,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都以失敗而告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信仰的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拯救民族的重任,帶領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奮斗,最終建立起民主、獨立的新中國。革命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和偉大的斗爭思想,鍛造出民族性、革命性、時代性、大眾性、創新性的革命文化,能夠深深地打動、折服學生,堅定其文化自信。其次以革命精神文化堅定學生文化自信。革命歷史中孕育出大量極具代表性、指導性、象征性的精神,包括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等,既是革命、建設時期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也是改革開放時期的精神信仰,為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育工作增添了更震撼、更具激勵性的精神力量,促使學生將“文化自信”深深地融入個人信仰和觀念之中。
3.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文化自信“價值”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要,創新并發展了革命文化,引領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大的創新能力、鮮明的時代特征、突出的引領價值,充分展現了我國文化的旺盛生命力與重要價值。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意義來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群眾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品質與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文化基礎,提供了文化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于當前中國快速發展所面臨的“社會將往何處去”“怎樣進行健康發展”“未來前途命運如何”等問題,給予了明確的解決方法。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時代環境下對于社會發展、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重要意義,強烈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偉大,產生堅定的文化自信意識。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可以幫助人民解決在快速發展、激烈競爭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思想、精神、情感方面的困惑,在理念信念、價值信念、情感信念、生活信念方面提供了切實有效的答案,由此也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時代價值。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價值”教育工作,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新性、時代性與應用性價值。
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的教學路徑
1.確定“堅定文化自信”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課需要持之以恒開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要想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系統性、實效性,就必須結合“堅定文化自信”的內涵、價值以及人才培養計劃,確定準確、具體、全面的教學目標。
基礎層面: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其成為一個擁有文化內涵與文化修養的人,并由此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可持續性發展。
中級層面: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是為了使學生養成健康的性格、心理和情感,具有積極的價值訴求、生活理念與精神狀態,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實踐能力。
高級層面: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是為了引導學生從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延伸到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2.建構“堅定文化自信”的課程模塊
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內容分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大塊,教學目標則體現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品性、堅定學生文化自信三個方面,均表現出針對性與模塊化的特征。而高校思政課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與法治》也均擁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具體的教學方案,呈現出具體性與模塊化的特點。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建構以“堅定文化自信”為核心導向的課程模塊,先將特定課程知識劃分為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主題,以主題整合課程知識,形成一系列完整的課程模塊;再根據課程模塊授課內容分別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相關素材。在實現思政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每一模塊還要安排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品性、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目標任務,保證思政教育目標和“堅定文化自信”教育目標的一致性與協同性。高校思政課教師可通過建構課程模塊實現思政教學內容與“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以目標為導向針對性、系統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從而大大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3.設計“堅定文化自信”的教學方法
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主要是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靈魂”、以革命文化突出文化自信“精神”、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文化自信“價值”三個方面來展開,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方面教學措施。一是運用案例教學法,通過知名人物的故事及重大歷史事件凸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彰顯革命文化的精神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品性、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教學目標。二是采用學生自學法,可以給學生安排搜集文化素材、分析文化內涵、總結文化價值等課后學習任務,隨后讓學生在課堂中發表自己對于特定文化形式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再給予點評和引導,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實踐教學法,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館、紅色教育基地等,促使學生親身感受特定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教師一定要做好實踐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實踐活動之后的總結工作,以保證實踐教學工作有的放矢,學生能夠有所收獲、有所體悟、有所成長,避免出現走馬觀花的問題。
4.開展“堅定文化自信”的考核評估
科學、規范、嚴格的考核評估工作既可以督促學生認真參與思政課學習,也能夠盡早發現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持續不斷地提升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質量。第一,思政教師要在課堂中采用提問、互動、課堂作業等形式,了解學生的文化自信狀態,分析特定模塊文化自信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如“你認為我國傳統文化在當前社會是否還有應用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國革命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對于現實生活是否還有指導意義”等。第二,思政課教師可以安排有關“堅定文化自信”的考試內容,包括堅定文化自信的知識內容、堅定文化自信的突出價值、堅定文化自信的行為表現等,評估學生是否掌握了與堅定文化自信相關的理論知識與行為方式。第三,思政課教師可以邀請專家、學者或是學校督導進課堂,根據其對于“堅定文化自信”核心內涵、教學目標、授課方法、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定思政課教學目標的準確性、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教學效果的實效性,并給予中肯的建議和對策。該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了解教學問題、創新教學方案的重要依據,能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課“堅定文化自信”教學質量提升。
結 語
文化自信是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任務。高校思政課致力于培養既具有理論素養,又具有創新發展實踐能力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用人才,理應積極承擔起堅定學生文化自信的教學任務。高校思政課開展“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塑造學生的價值理念、增強學生民族凝聚力,因此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靈魂”,以革命文化突出文化自信“精神”,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現文化自信“價值”,促使教學效率持續提高。高校思政課開展“堅定文化自信”教學活動要先確定教學目標,建構系統化的課程模塊,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施科學、規范、嚴格的考核評估工作,從而推動“堅定文化自信”教學工作高質量、高效率開展。
參考文獻:
[1]郭德靜.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理論與實踐[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22,12.
[2]張小發,袁成.進階與境界:思政課教師教育敘事研思[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9.
[3]段微曉.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綜述與課堂教學設計[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1,4.
[4]馬超.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邏輯理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6):43-45.
[5]李永進.高校思政課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內容定位與方法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22(Z3):69-71.
[6]鄒歡艷.革命文化“精神密碼”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意蘊、耦合與路徑[J].高教探索,2021(6):95-98.
[7]操菊華,陳薇.黨史教育精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1):62-64.
(吳思雨:西安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