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直屬學院黨委領導、獨立設置的二級教學科研機構,前身“思政教科部”于2009年6月成立,2020年7月設立馬院。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學院依托“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推進,通過線上線下融合、課內課外互補的混合式教學,構建了“場景融合—內容重構—多元評價”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新模式,融通了教與學的交互渠道,在推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與共享中,推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推動三大課堂創新

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水平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學院一直致力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從場景融合、內容重構、多元評價三個環節入手,善于運用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專注度、參與度、認同度,不斷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采取問題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等方法開展教學,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靈活運用于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混合式教學理念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特點,教學團隊構建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針對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教學團隊精心打造相互聯系的“線上云課堂自主學習”“線下面對面研討學習”和“線上云課堂鞏固拓展”,發揮各自的教學優勢,形成思政課的教學合力。

一方面,學院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高校思政課在線課堂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不僅獲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院級優質繼續教育網絡課程,還將線上教學也引入線下教學,不斷優化課程內容,更新線上教學資源。

另一方面,學院推動高校思政課傳統課堂改革,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布局,在傳統課堂中推行專題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積極推動傳統課堂考評機制的改革,樹立“品德、能力考查與知識考查并重”的考評理念,建立知識掌握、道德認知、價值判斷、分析表達等多元化的考評指標體系,從而對思政課教學與學習形成正確的導向性作用。

同時,學院不斷改進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打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管理規范的實踐課堂,加強其與在線課堂和傳統課堂的有機互動,將實踐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探索校內實踐教學形式的創新,拓寬校外實踐渠道,通過走進社會去感知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遷,在實踐中加深認識、堅定信念,實現思政課教學的知行合一。

構建閉環式教學評價體系

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為深入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學院始終堅持多元評價,即“線上學與測→小組活動→課堂活動→期末測試”閉環式教學評價體系,讓課程“優起來”、課堂“活起來”、學生“忙起來”、效果“實起來”。學院以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和效果為評價對象,利用網絡手段與人工記錄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多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形成“以評促學”的動力機制,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反饋信息的需要。

學院聚焦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及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的痛點難點,以活動、項目引領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要在專業實踐中深入思考和踐行,實現從“真學”“真信”到“真行”,進而實現從“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變。學院充分秉承“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的教育理念,唱響課堂“主旋律”。例如通過開設“模擬法庭”,使學生真正在活動中意識到法治素養養成的重要性,著力提升學生從實際案件中分析、獲取相應知識的能力,領悟法治思維基本內容的深刻內涵,從而指引自己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

同時,學院推動傳統課堂向課堂實踐和課外實踐、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立體化課堂轉變,從教師的單向灌輸到學生的多向互動,從低階的知識記憶到高階的知識應用創新的轉變,實現線上線下、課上課下雙輪驅動創新素養螺旋式上升。

聚焦新時期對高校教育的新要求,以及“大思政課”格局建設,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將繼續以產學合作為主線、以專業特色為引領、以協同育人為目標,繼續探索和完善“場景融合—內容重構—多元評價”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新模式,搭建校內、校外實踐基地及虛擬數字化教學空間,搭建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大思政課”育人大平臺,助力思政教育不斷取得新成果。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