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隊伍“5個3”培養策略
作者:■文/吳麗麗
發布時間:2024-07-04 10:42:55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旬陽市第三幼兒園堅持“師德為先,骨干引領,全員提升”思路,探索實施“5個3”培養策略,以打造一支師德高尚、言行高雅、能力高強、境界高遠的“四高”教師隊伍為目標,促進教師全面發展,為新時期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提供師資保障。
一、三項機制夯實教師發展保障
一是愿景化激勵機制。根植“愛潤”文化核心,以“以愛育愛,潤澤生命”文化理念為引領,豐富“清潤黨建、慧潤管理、雅潤教師、愛潤課程、樂潤幼兒、和潤家長”實施體系。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教師中長期發展規劃、個人成長規劃”三級規劃,讓教師知道做什么、怎樣做,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立體化培養機制。通過集中培訓、師徒結對等方式,使新教師熟悉園情、崗位職責,提升教學組織能力;二是骨干教師培養。重點提升中堅力量教師的教學理論、教學水平,成為業務骨干;名優教師作為引領型教師,發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成為幼兒園專業建設領軍人物。
三是多元化考核機制。建立教師培訓管理制度,健全機制,制定培訓方案,定期組織理論學習、技能測試等;完善教師教育教學考評制度、健全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強化教師職業規范;制定教科研管理辦法,保障教師開展教科研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對進入三級三類骨干體系、教科研取得成果、工作先進的教師予以獎勵,激發教師工作潛能。
二、三個維度覆蓋教師發展素養
一是師德素養。落實《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健全師德師風考核機制、監督機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引導教師知敬畏、守規矩、明底線。以“四有好教師”為標準,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教育。
二是教學理念。使教師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幼兒。使其熟知幼教法律法規、教育規律,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是專業能力。扎實做好幼兒教師技能培訓與測試。深化幼兒行為觀察與分析能力、課程計劃與決策能力、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能力、環境資源利用與創設能力、教育過程評價與反思能力、課題研究能力、家園溝通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
三、三個措施激活教師發展潛能
一是讀書工程。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提升知識內涵和專業素質。開展好書分享、朗讀者、親子閱讀、贈書、評選讀書明星、閱讀征文活動等,創建書香校園、書香家庭,厚植文化氛圍。
二是青藍工程。師傅做到“三帶”:帶師魂、帶師德、帶師能。“徒弟”做到“三學”:學思想、學本領、學做人。定期開展技能輔導、教學診斷、談心等活動,推動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三是雁陣工程。實施“1358” 教師培養模式,即一年成型、三年成長、五年成才、八年成器。夯實梯隊建設,樹“頭雁”、培“強雁”、育“雛雁”。以啟航計劃、助航計劃、領航計劃為抓手,形成“雁陣效應”,引領教師隊伍成長。
四、三個支點,深化教師科研水平
一是立足課堂。常態化開展“匯報課、問診課、展示課、研討課、示范課”,運用團隊共創的智慧,為不同層次教師提供磨課研課機會,強化反思—實踐—調整的能力,共同打磨,共同成長。
二是立足課程。圍繞“愛潤”文化,構建“潤心德育課程、潤智探索課程、潤體游戲課程、潤美藝術課程、潤行實踐課程”的愛潤課程體系,提升教師的課程開發、組織與實施能力。
三是立足課題。引導教師樹立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成果即結果意識,依托各級規劃課題、小課題,找準切入點,積極申報課題,建立“幼兒園—團隊—個人”三級課題。提升教師的研究意識及總結提煉能力,以教科研助力教師專業長足發展。
五、三個陣地搭建教師成長平臺
一是室、坊、站、組孵化器。整合優質資源,堅持骨干教師培養與使用相結合原則,發揮三級三類示范引領作用,以“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教學能手工作站”“年級教研組”為依托,以開發教師培訓課程、開展課題研究、課程研究等項目為載體,實施以問題研究為導向、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層級帶動為方式的骨干教師領航計劃,合力解決幼兒園發展中的各類問題。
二是名校+共同體。幼兒園構建以“名校+”為統領、以“名師+”為引擎的“名校+”發展共同體,打破園際壁壘,引領“學”、同向“助”、強化“督”,開展送教送培、聯合教研等,助推教師能力不斷提升,形成“人才共用、課程共創、教研共促、資源共享”共同體發展新模式。
三是數字資源庫。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開展備課、課件制作、數據分析、家園溝通等。不斷拓寬教學資源,創新教育智慧,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走好新時代強師之路。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新時期,打造一支高質量教師隊伍,將成為當前乃至很長時期幼兒園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將持續探索,創新舉措,形成一支專業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促進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旬陽市第三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