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歌曲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艱苦斗爭中創造出來的反映社會史實和革命精神的歌曲,其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強烈的愛國之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素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將紅色歌曲引入課堂,充分利用紅歌中的音樂元素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要借助紅歌中勵志、進取的奮斗精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革命、奉獻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一、講好紅色故事,激發愛國意識

紅色歌曲是在特定背景下創作的,有著很強的故事性和人文性,每首紅色歌曲的背后都有著非常勵志的感人故事,蘊含著鼓舞人心的力量。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紅色歌曲的歷史背景和人物故事展開教學,為學生講好紅色故事,引導學生探究歌曲中強烈的情感色彩和人文關懷,鼓勵學生學習革命先輩無私無畏的大愛精神,為學生點亮崇高的信仰之光,照亮學生的成長之路。

1.講述革命故事,樹立崇高信仰

紅色歌曲在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中孕育而生,代表著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信仰,訴說著革命志士浴血奮戰的感人故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紅色歌曲為學生講述革命英雄的戰斗故事,號召學生向革命先輩學習,讓學生從小樹立崇高的信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蓄力量。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四年級音樂上冊第七單元《紅星歌》時,筆者為學生講述了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樹立崇高的信仰。結合電影《閃閃的紅星》為學生播放了這首歌曲,并給學生講述了紅軍戰士潘冬子的革命故事,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還給學生展示歌詞,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潘冬子是什么人?在潘冬子的心中紅星代表什么?在你的心中紅星又是什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在雄壯的音樂聲中,學生仿佛走進了小英雄潘冬子的世界,見到了那顆帶給他希望、溫暖和力量的紅星,感受到革命先輩保衛祖國、守護人民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在學習歌詞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紅星代表的是中國工農紅軍,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潘冬子心里紅星是支撐他戰斗的信仰。正因為如此,整個歌曲的基調是堅定的、有力的、果敢的,吸引著人們不自覺地加入,跟隨它不斷前行,這也是進行曲的特點。故事的最后,潘冬子加入了紅軍隊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也成為了一顆閃閃的紅星。那么,潘冬子又是什么身份呢?筆者又為學生進行了解答:在抗日戰爭時期,像潘冬子那樣的孩子被稱為“共產兒童團”,而現在他們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少年先鋒隊,我們每個少先隊員都是一顆小紅星,和他們一樣承擔著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使命。課后,學生紛紛表示,自己愿做一顆小紅星,接過革命先輩手中的接力棒,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筆者通過講述革命故事,讓學生學習紅歌、了解紅歌、熱愛紅歌,學生以故事中的英雄為榜樣,激發了愛國意識,樹立了崇高的信仰,培養了責任心和使命感。

2.探究歌曲背景,把握情感內涵

紅歌的創作背景比較久遠,與如今小學生的生活隔著一個時代的鴻溝,巨大的差距讓學生很難理解和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和內涵,在演唱歌曲時就會欠缺一些深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歌曲的創作背景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歌詞,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深刻內涵,唱出歌曲中深沉的情感訴求。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四年級音樂上冊第七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筆者結合歌詞,引導學生探究歌曲的歷史背景,弘揚革命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學生最為熟悉的一首紅歌,在學校的升旗儀式上、在運動健兒的領獎臺上、在國家重大活動中,學生都能聽到這首雄壯威嚴的歌曲。國歌的旋律和歌詞學生早已爛熟于心,但是歌詞的意思并不能完全領會,特別是諸如“奴隸”“血肉長城”“最危險的時候”等詞語,脫離背景很難單獨去理解,于是筆者結合歌詞為學生講解了國歌的歷史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當時國內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一時間中華大地戰火肆虐、炮火連天。英勇的中國人民不忍國家遭此劫難,紛紛奮起反抗,開始了殘酷而艱苦的斗爭,用自己的身軀筑起血肉長城,阻擋了日軍進犯的步伐。因此,歌詞有著很強的戰斗色彩,像一支號角,激勵和鼓舞著無數仁人志士加入抗擊侵略、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中。了解了國歌的創作背景后,學生掌握了歌詞的深刻含義,愛國之情也被徹底激發了。演唱國歌時,也不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演唱得更有感染力了。這時,筆者根據樂譜要求指導學生演唱,如第一句的弱起和四度跳進要唱得沉穩堅定,第二句要情緒飽滿,展現大無畏的氣概和戰斗意志,三個“起來”要逐漸增強、層層遞進……學生很快領會了筆者意圖,一絲不茍地演唱,不僅強化了音樂素養,還體會到了國歌背后肅穆、莊嚴、神圣的愛國情懷。此外,教師以歌詞為側重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國歌創作的歷史背景,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歌曲強烈的思想感情,樹立了愛國、護國、衛國的意識。

二、唱好紅色歌曲,弘揚民族精神

紅歌就像一部厚重的歷史,用特殊的方式記錄那個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特有的豪情壯志,它慷慨激揚,鼓舞人心;它鏗鏘有力,發人深省;它溫暖熾熱,沁人心懷……無論什么時候聆聽,都能給人以力量和希望。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小學生更需要唱好紅歌,體會紅歌積極進取的正能量,以紅歌激勵自己,以紅色思想武裝自己,以紅色文化熏陶自己,用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識唱出中華民族不屈的風骨,弘揚民族精神。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三年級音樂上冊第七單元《映山紅》時,筆者帶領學生一起學習紅歌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氣節、有風骨的民族,即使最黑暗的絕境,都沒有讓中國人民低下高貴的頭顱,《映山紅》這首紅歌歌頌的正是這種精神。這首歌雖溫柔舒緩,曲調悠揚,卻蘊含著深沉、深厚的情感。學生不僅要正確唱出歌曲的歌詞和旋律,還要唱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唱出共產黨人殊死搏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因此,筆者格外注意對歌曲深層次的挖掘,從旋律特色、歌詞深意、歌曲內涵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感受歌曲優美抒情的旋律背后蘊含的不屈不撓的斗志、堅定不移的希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這首歌運用了傳統五聲調式,調性豐富而多變,優美深情,如傾如訴,娓娓道來,歌詞淳樸生動,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夜半三更、寒冬臘月”暗指反動派統治下暗無天日的生活,一個“盼”字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調,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紅軍戰士的期盼和對英雄的崇敬之情,歌頌了中華兒女即使身處絕境仍不放棄希望、堅持戰斗的革命精神,“天明”和“春風”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好日子,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理想信念的執著,是樂觀積極的心態,是掃平苦難的決心。此外,筆者還結合史實和影像資料,通過分析旋律、歌詞和情感,引導學生體會紅歌中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讓學生為作為中華兒女而驕傲,主動承擔弘揚民族精神、建設美麗中國的使命。

三、學好紅色文化,培育優秀品質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生動體現, 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理想和信仰拼搏奮斗。紅色歌曲是紅色文化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元素,如勇敢無畏的犧牲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奮勇拼搏的進取精神等,是優質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因此,教師要深挖紅色歌曲中的紅色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三年級音樂上冊第七單元《爺爺為我打月餅》時,筆者從歌曲中找尋紅色文化的根基,培育學生的思想品德。這首歡快活潑的歌曲背后有一個感人至深、充滿悲情的故事。筆者讓學生思考:這首歌主要歌頌誰?爺爺是什么人?爺爺做了什么事?爺爺對“我”怎么樣?“我”是怎樣對待爺爺的?“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學生通過深入思考,知道了這首歌曲主要歌頌爺爺,爺爺是個老紅軍,為“我”打月餅,對“我”親又親。這里充分表現了紅軍爺爺對孩子的關心關愛之情,也映射出了紅軍戰士對人民群眾的關懷與呵護,反映了我黨“一切為人民”的宗旨。“我”為爺爺唱歌謠,獻給爺爺一片心,既是孩子對爺爺的感激、尊敬之情,也是人民群眾對紅軍戰士的尊崇愛戴之意,是我黨軍民一家親、共建新中國的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立足紅色文化,讓學生體會我黨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學習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培育學生的優良品格,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辦好紅色活動,傳承革命精神

紅色歌曲是我國特有的寶貴教育資源,紅歌教學自然也不能拘泥于課堂,而是要讓學生“傳唱”出去,用干凈純潔的聲音唱出質樸純粹的情懷,唱進每個人的心里,最終達到紅歌育人的目的,實現紅歌的教育價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多種多樣的紅色活動,將溫暖人心的力量傳遞給每一個學生,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凈化學生的心靈。

1.舉辦比賽,傳遞紅色信仰

紅歌有著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能夠啟迪人,催人上進,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紅歌比賽,給學生創造展示平臺,鼓勵學生演唱紅歌,磨煉學生的演唱技巧,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情感,充分發揮紅歌的育人價值。

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祖國在心中,紅歌永流傳”紅色經典歌曲演唱大賽,號召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共同傳遞紅色信仰,弘揚革命精神。演唱比賽的形式多樣,學生可以單人獨唱的方式參賽,也可以班級或小組合唱的方式參加。參賽歌曲不局限于教材,學生可以尋找符合主題的歌曲參與比賽,這就給了學生更多學習紅歌、了解紅歌的機會,學生從中也能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和洗禮。大賽期間,《南泥灣》《東方紅》《保衛黃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唱支山歌給黨聽》等一首首或悠揚婉轉、或雄壯激蕩的紅色歌曲響徹校園,營造出和諧溫暖、積極向上的氛圍,極大地豐富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讓紅色信仰、紅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充分發揮了紅歌的教化力量。在紅歌比賽中,筆者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歌聲唱響革命情懷,讓學生不斷打磨技巧、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高演唱水平,發展音樂素養。此外,學生也在比賽中感受到了音樂的專業精神和比賽的競技精神,進一步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2.演唱歌曲,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歌曲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是一段崢嶸光輝的歲月,更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紅色歌曲創編音樂劇,讓學生用戲劇表演的方式演唱紅歌,以此喚醒學生的紅色記憶,讓學生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傳承紅色基因,擔負起建設祖國的使命,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例如,筆者和學生一起將《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經典紅歌改編成了音樂劇,并精心表演,讓學生在演唱中繼承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歌唱二小放牛郎》既是一首歌曲,又是一個故事,講述了放牛娃王二小大智大勇、誘敵就殲,并為之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事跡。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和學生一起提煉核心要素,仔細打磨劇本,力求全面呈現故事的細節和內涵。在創編過程中,學生圍繞小英雄的心理活動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對革命精神表達了自己的解讀。故事從王二小放牛開始,這時候王二小的心情輕松愉快又帶著點警惕,因為放牛是自己熟悉的工作,而敵人隨時可能出現。敵人出現后王二小是什么心情呢?有學生說一定會緊張和害怕的;有的學生認為在小英雄心里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他一定是大義凜然、鎮定從容的;還有的學生說不會太過鎮定,敵人那么狡猾,看到一個小孩那么鎮定一定會懷疑的,所以也要表現出緊張和害怕……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最終決定用矛盾糾結展現人物的內心,因為王二小再怎么聰明也只是個孩子,面對強大的敵人他一定會害怕,可是鄉親的生命是那么的寶貴,他心中的大義戰勝了一切,指引著他完成了壯舉……就這樣,在一點一點地創編中,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感受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并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來,大受好評。筆者通過指導學生創編和演唱紅色歌曲,讓學生認識了共產黨人舍己為人、不怕犧牲、勇敢無畏、堅定忠誠的可貴品質,激發了學生拳拳愛國之心和火熱的英雄情懷,為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創造了有利條件。

紅歌嘹亮傳四方,我心激揚永向黨。在這個多元文化交融、各種思潮沖擊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紅歌這樣堅定純粹的聲音喚醒艱苦的革命記憶,激發昂揚的少年斗志,傳遞積極的人生態度,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用紅歌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紅歌在每個學生的心中扎根生長,讓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市曲塘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