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賈曉慧:篤行逐夢 “醫”路繁花

賈曉慧,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腫瘤學2021級博士研究生,漢族,中共黨員。曾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一等獎學金等。獲評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標兵(提名),連續兩年評為優秀研究生干部、優秀團干部、校研究生代表。參與多個國家級、省部級項目,致力于提升肺癌免疫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構建了國際首個可預測惡性腫瘤免疫治療中免疫相關性肺炎發生風險的高危預警模型,并在多家大型三甲醫院中實現臨床應用。發表學術論文14篇,其中第一/共一作者論文9篇,被《自然評論臨床腫瘤學》等高水平雜志累計引用170余次,以第一/第二發明人申報發明專利3項。

筑夢:欲成仁醫,先做好人。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精彩的時代,這是國家振興進入快車道的時代,這是廣大青年大展身手的時代。在國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新一代青年以夢為馬,奮勇搏擊,乘時代之風,耕時代之需,用行動書寫祖國發展的壯麗篇章。

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第一步定是做一個好人。她生長在一個醫學大家庭中,家里很多哥哥姐姐們從事醫學相關工作,耳濡目染之下他們的一言一行,是賈曉慧腦海里對“仁醫”的初印象:身為腫瘤科醫生的姐姐可以清楚地記得病人的病情、復查的CT、住院的日期,卻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身為護士長的姐姐會除夕夜主動代替外地的同事值班,只為讓遠在他鄉的同事能夠安心回家過年;心內科的姐姐在2002年非典肆虐的時候主動請纓前往抗疫前線,忍痛留下家里同樣需要照顧的小孩……讓她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作為腫瘤科醫生的表姐足跟部分粉碎性骨折,需要立即手術,但她剛剛收治了一個14歲卻不幸得了卵巢癌的小患者,她心疼這么小的孩子卻要承受這么大的痛苦,所以堅持一定要在自己住院之前把患者安頓好。就這樣,她咬著牙忍著痛,一邊吃著止痛藥打著止痛針,給這位小患者定好治療方案之后才接受骨折手術。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賈曉慧,讓她立志要成為一名仁醫,做一個真誠謙遜、共情他人、與人為善的“好人”,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不忘初心,心有所信,躬身自省、常思常進,才能書寫精彩未來。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腫瘤學2021級博士研究生賈曉慧積極參加學術會議 

追夢:欲成良醫,心存敬畏。懷揣著成為一名好醫生的樸素理想,2013年賈曉慧興奮地踏入了醫學院校的大門,在國家資助政策的幫助下,從此開啟了醫學道路上的“升級打怪”之旅。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本科繁重的學習讓她一度挫敗迷茫,繁蕪叢雜的臨床專業知識、源源不斷的醫學考試讓她有些難以招架。但每當這個時候,賈曉慧總是會想起當時表姐忍著劇痛給患者制定治療方案的樣子。是啊,她的夢想可是要成為醫生啊!每個患者對醫生而言可能只是萬千患者中的一個,但對患者來講,這是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家庭的一生啊!學習路上的這點苦又能算得了什么?“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對臨床醫學的濃厚興趣是一劑強有力的興奮劑,讓她可以勇敢地面對這些困難,迅速調整好心理落差后,她開始投入到繁重緊張的醫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習,爭分奪秒,無謂白天黑夜,最終在2018年被推免至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自此踏上碩博研究的新征程。

來到西安交通大學之后,賈曉慧深受西遷精神的感召和洗禮。上世紀50年代,數千名交大師生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一張車票搭載一腔熱血,從黃浦江畔來到了渭水之濱,在這片熱土上扎根、開拓,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西遷隊伍當中,最年長的是66歲的滬上名醫沈云扉先生。他與侄子沈伯參一同擔任交大校醫,隨校西遷,這一走就是一輩子。“長安好,建設待支援,十萬健兒湖海氣,吳儂軟語滿街喧,何必憶江南”,這不僅是沈云扉先生西遷時的壯志豪情,也道出了無數西遷人奉獻青春、揮灑汗水的高漲熱情。

心中有燈塔,腳下有力量。醫學前輩們對國家、對事業、對人民的敬畏和熱忱之心深深感染著她,一代代交大人薪火相傳,讓她堅定不移地立志做新時代西遷精神的醫學新傳人,用科學服務祖國建設,用行動踐行青春使命,在臨床工作中且悟且進,守真、守信、守初心,在科學研究中且行且思,求細、求實、求極致,用青春正能量書寫青春奮斗篇章。

圓夢:欲成大醫,頂天立地。身處時代洪流中,作為青年一代,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臨床科研兩條腿走路,做對病人有價值的研究”,這是賈曉慧的導師郭卉教授對學生的要求,也是賈曉慧從事醫學研究的信念。

癌癥一直是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負擔,免疫治療的出現雖然為患者帶來了長久生存的希望,但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非常嚴重的不良反應而無法耐受,如果這種不良反應出現在肺部,則稱之為免疫相關性肺炎,其治療手段單一,致死率很高。為了知己知彼地明確免疫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特征,也為了能夠先下手為強,篩選出免疫相關性肺炎的高危人群,賈曉慧和她所在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開展了西北首個針對免疫相關性肺炎的系列研究。科研路上荊棘密布,困難重重,會面臨開題難、實驗難、平衡難等諸多難題。但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她一直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開題難,她就打破畏難情緒,勇敢開始,多問多學多思考;實驗難,她就不斷更新知識、總結經驗教訓;平衡難,她就提前短期規劃,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最終,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經歷了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在導師指導下,她構建了國際首個免疫相關性肺炎的高危預警模型。該模型現已應用于西安市第三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及青海省腫瘤醫院等西北多家大型三甲醫院中,顯著降低了免疫相關性肺炎的發病率。相關成果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支撐她在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4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發表9篇。這些成果也獲得了多家媒體的報道,并在國際會議上展示。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腫瘤學2021級博士研究生賈曉慧

作為未來醫學事業的踐行者,賈曉慧將恪守醫德醫道,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賈曉慧以奮斗為基調,以奉獻為底色,篤行不輟,常思常進,勇毅前行,砥礪奮進,把穩奮進之舵,錨定青春航向,認真書寫著自己的醫生圓夢之路,展現一名博士研究生應有的風采,在強國建設新征程上書寫青春篇章。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