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楊凌高新小學,宋濤濤為學生講解紙板作品制作方法。

今年38歲的宋濤濤,是周至縣人,在楊凌示范區做家紡生意。憑借紙板制作的“絕活”,他被聘為楊凌高新小學紙板手工課老師。由于宋濤濤的兩個孩子在該校上學,老師都稱他為“宋爸爸”,他也是學校老師和家長口中的“紅人”。

6月18日,在楊凌高新小學紙板手工課上,宋濤濤指導學生用紙板制作“直升機”。“這個直升機紙板作品,其中的部件有40多個。機身有一定的弧度,在制作時要看準紙板的方向。輪子等部件是可拆卸的,若損壞了還能拆下來修理。”宋濤濤耐心地講解。

一節紙板手工課只有兩個小時,但宋濤濤要用四五天的時間去準備。在開始新作品教學前,他要在微信群中發實物圖片、紙板作品照片和制作視頻。最重要的是,他要將社團每個學生要用的紙板部件逐一刻出來,還要畫出淺顯易懂的制作圖紙。

楊凌高新小學從2020年起開設紙板手工課并成立手工坊社團。目前,該社團共有學生30名。《學校吉祥物“麥寶”》《地球儀》《生日蛋糕》……宋濤濤和學生的紙板作品裝點在校園的角角落落。紙板作品《清明上河圖》中,樓閣聳立,舟車相接,拱橋跨水,垂柳臨河。雖未著色,但紙板特有的土灰色使作品更具質感。

該校六年級(7)班學生黃靜萱特別喜歡紙板作品,經常盼著每周一次的紙板手工課。“紙板手工課讓我對平平無奇的紙板有了新的認識。我跟著宋老師用紙板做了小樹、房子、小熊、天鵝等,還做過大件作品《昆蟲博物館》。紙板手工課讓我們有了一個放松的機會,同時也提高了動手能力。”黃靜萱說。

在紙板手工課上,宋濤濤經常會將幾何圖形、數學計算融入其中。他介紹,比如,用紙板做房子其實就是將長方形、三角形等紙板拼接在一起。在做大件作品時,要依照實物按比例推算各部件的數據。孩子長期參與紙板手工課,可以提高運算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楊凌高新小學數學老師梁露露是紙板手工課的助教老師,長期與宋濤濤一同上課。“對孩子來說,紙板手工課對提升動手能力、培養數感和量感都很有幫助。平時,我還會讓‘宋爸爸’幫忙用紙板做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等教具,讓孩子對不同的物體有真實的感知。”梁露露說。

學生在紙板手工課上玩得開心,宋濤濤也從孩子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在手工課上,有的男孩會為紙板作品裝上配件,有的女孩會為紙板作品涂色。“我在課堂上常常被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打動。與其說我在給孩子教技藝,不如說我在吸收孩子的創作經驗。”宋濤濤坦言。

“宋爸爸”的紙板手工課,是從陪伴兒子起步的。

2015年,宋濤濤的大兒子開始上幼兒園,學校要求孩子和家長一起做手工。他“拾起”之前的繪圖技術,利用店里裝完貨的紙板,和兒子一起完成了第一個紙板作品——1棵1米多高的“樹”,帶著底座,還有用麻繩做的樹根。在幼兒園,這棵“樹”為兒子賺足了面子。

2020年,宋濤濤正式在楊凌高新小學擔任紙板手工課老師。第一次去學校時,他用紙板按1比1的比例做了一個“方程式賽車”。“方程式賽車”被“開到”楊凌高新小學操場上,老師和學生都頗為驚喜。好多孩子“試駕”了“方程式賽車”,還和它一起拍照。

楊凌高新小學執行校長強廣林關注著宋濤濤的紙板作品,給他出了不少“金點子”——用紙板做陜西名勝古跡、將紙板藝術與傳統文化結合、通過錄制視頻幫助教學。

2023年2月,強廣林給宋濤濤出了一道“難題”——將學校吉祥物“麥寶”用紙板做出來。當時,他只拿到一張“麥寶”的平面圖。怎樣才能將平面圖做成立體的?宋濤濤和精通電焊技術的表弟,照著自己跑起來的姿勢,用鋼管焊接成“麥寶”的骨架,再將紙板一點一點地貼在骨架上。

“我一邊設計一邊制作,甚至多次返工,用時3個月,終于完成了‘麥寶’紙板作品。制作‘麥寶’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比如,要在身體和衣服之間襯著東西,做好后再將襯的東西抽出來,這樣它才會有穿衣的感覺。為了用紙板做出手部抓握的樣子,我研究了好幾天。”宋濤濤說。

近幾年,在強廣林的指導下,宋濤濤帶領楊凌高新小學的孩子先后完成了《昆蟲博物館》《楊凌國際會展中心》《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大雁塔》等紙板作品。從起初做紙板作品只是為了收獲快樂,到后來用紙板作品展示家鄉風貌,宋濤濤和孩子將不起眼的紙板玩出了新花樣。

“近年來,學校在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人文素養、藝術審美、勞動技能、實踐創新等方面的學生社團,積極探索協同育人機制,整合校內外資源,豐富課程內容和形式,將學校小課堂延伸到社會大課堂,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強廣林介紹。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