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維導圖構建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支架
作者:■文/任娟娟
發布時間:2024-07-02 09:32:58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部分,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難點和重點。思維導圖的本質是一種思維工具,可以用來列大綱、做筆記、參與知識管理、管理日程事件和進行可視化演示。將其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能夠讓教學過程更加精彩,還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學生從中發現新知識、新問題、新目標,他們的思維潛能、創新精神也能被激活。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背景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思維工具,由英國人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創造,最初用于記筆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思維導圖軟件應運而生,旨在幫助用戶輕松地創建和編輯思維導圖。目前,MindManager、XMind、FreeMind、Coggle等多種思維導圖制作軟件可以幫助用戶創建直觀可視的思維導圖,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我們平時見到的很多思維導圖都是從一個大主題出發,分成若干個小主題,每個小主題再分為若干枝葉,這么一步步分下去,就好像一棵樹一樣。思維導圖是通過中心主題、分支、關鍵詞、顏色、圖片等元素呈現信息的,中心主題是思維導圖的核心,是整個圖的焦點所在,是用一個簡潔明了的詞語或短語概括文章的主題;分支是由中心主題向外發散,主要圍繞主題拓展相關概念、觀點、事實、例子等;關鍵詞是用來描述某個分支或主題的詞語或短語,是對分支的概括或總結;思維導圖一般是用不同顏色或圖片區分、強調不同的概念或關系,需要注意的是顏色的配比要以邏輯為基礎,相同或相似的主題內容為同一顏色。例如,制作環境保護思維導圖時,可以利用綠色和環保標志進行標記,以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
下面,筆者以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為例,以“不同類型的語文寫作”為主要內容,簡要介紹一下制作思維導圖的方法。這個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為“語文寫作”,分支為“議論文”“說明文”“敘事文”“報告文”“散文”等,關鍵詞為“文字表達”“文章結構”等,如果認為“議論文”是最常見的寫作形式,可以對分支——“議論文”進行加粗標記,讓重要的部分更加突出。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被用來梳理思路、整理知識、表達觀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
1.學生層面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移動終端設備的應用,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極大便利。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認知尚未成熟,自控力不強,容易被綜藝節目、網絡游戲誘導,甚至沉迷于網絡視頻、社交媒體等在線娛樂活動中,導致學生閱讀的精力分散,閱讀興趣下降,閱讀內化程度不高,只讀不解現象突出,降低了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體驗。久而久之,學生就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效果也很難得以提升。
2.教師層面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常常依照大綱要求進行授課,教學形式多以“填鴨式”或“說教式”為主,在閱讀教學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教學形式老套、陳舊,教學目標沒有針對性,存在虛化、空泛的現象,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導致閱讀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由上述原因可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改革及優化已迫在眉睫,其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以及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在不斷嘗試中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1.能夠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可以直觀地呈現各要素間的層次和因果等相互關系,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清晰、完整、形象的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全面把握某方面知識的整體情況。當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章主題、主旨、論據和結論等要素,從而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和邏輯關系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2.能夠讓靜態的知識元素變得靈動有趣
思維導圖通過將關鍵詞和概念以分支和子分支的方式呈現知識,模擬了大腦在處理信息時的工作方式,使得知識更容易被大腦理解和記憶。對于語文閱讀而言,思維導圖可以將相關知識點連接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前因后果和邏輯關系,理解所讀材料,掌握文章寫作脈絡,更深層次地把握文章主題。例如,在閱讀一篇關于環保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概括、勾勒文章的主要觀點和相關論據,主題為“環保的策略”,相關分支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國家政策、公眾的普及和教育”等。教師將這些論據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一個主題的不同分支給學生呈現這些知識,這樣學生對閱讀就會充滿新鮮感,滿懷期待,從而使靜態的知識變得更加靈動、有趣。
3.能夠鍛煉學生分類、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
思維導圖是學生提取文章主要內容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重點。具體來講,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時需要確定主題,這也是理解文章的過程,即提煉文章所要探討的問題或話題。此外,學生需要在文章中尋找關鍵詞,即文中反復出現或非常重要的詞語,這些關鍵詞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主題和內容,學生從中也能厘清文章各分支間的邏輯關系,明確文章各段落間的層次關系。通過這些方法,學生就會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分類推理能力等都能得到鍛煉。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應用思維導圖打好課前預習基礎
預習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使學生對尚未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還能夠讓教師在教學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從而改進教學方案,優化教學重點。但在傳統的預習過中,學生只是簡單地劃分段落、查閱工具書組詞,這種方式較為單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思維導圖避免了傳統預習環節中的生搬硬套或敷衍等弊端,能夠幫助學生在第一時間厘清思路,形成立體式、多維度的學習架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例如,《四季之美》一課中,作者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對四季之美進行了列舉: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細致描寫了自然界出現的各具特色的景物,表現了作者對生活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文中涉及的一些生字,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設置一些閱讀問題,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預習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此外,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主整理文章的框架??梢宰寣W生先粗略閱讀文章,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繪制出來,讓學生大體明白文章講了些什么。標記文章各分支的主要內容,明白文章邏輯,厘清各分支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更加有針對性,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主旨,掌握文章的重要信息,語文學習水平還能得到提升?!堵浠ㄉ肥且黄獢⑹律⑽?,文章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文章主旨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總結重點生字詞、找出優美詞語和句子、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手法”幾個方面進行預習,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并將預習結果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和交流。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還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優質、高效。
2.應用思維導圖加深文本內容理解
思維導圖形式多樣,結構豐富,多元化的色彩元素不僅能夠增強思維導圖的鮮明性及吸引力,還能夠使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特別是在授課階段,教師在原預習階段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可以使現有思維導圖“豐滿化”,讓預習形成的思維導圖經過課堂賦能,使所學知識更加有血有肉。
《示兒》一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全詩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又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真情自然流露,比刻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在講授這首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古詩的創作背景,理解詩人的情感,再逐句賞析,了解文章的背景、主題、故事、經過等,從而快速構建古詩詞學習體系。如“二、三句中的悲和盼”是點睛之筆,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了詩人的悲愴心境,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深情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父親,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這一句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情感,學生就會對“在臨終前沒有兒女情長,有的都是對于山河支離破碎滿腔的遺憾”等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3.應用思維導圖厘清思路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所學知識大多是一些零散的字詞句,這樣的閱讀輸出就會呈現零亂、無序狀。此時,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細致分解這些零散的閱讀材料,將復雜的內容及最重點的內容組織整理在一起?!洞掖摇肥侵熳郧鍖懙囊黄捴巳丝诘纳⑽?,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學生學習這篇時對時間流逝的蹤跡不容易把握,此時,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深刻了解文章內容、思想感情等,讓學生明白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更深層次地把握文章主題和作者細膩獨特的表達方式,用“不負韶華,青春筑夢”鞭策和鼓勵自己更加珍惜學習時間。
4.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差異化、個性化教學
長期以來,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比較傳統的。即教師通讀,學生跟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講解和討論。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但對于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而言,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差異化教學是主要趨勢。具體講,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制作的思維導圖初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在后續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分組閱讀、分層閱讀、精讀與泛讀、啟發式教學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靈活調整思維導圖的難度和要求,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5.應用思維導圖加強課外閱讀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要養成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良好習慣,且語文教材的“快樂讀書吧”模塊還推薦了很多優秀的書籍,所以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就成為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能夠促使學生個性化思考,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妒f個為什么》一書涵蓋了天文、地理、動物、植物、數學、軍事等多方面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知識性以及趣味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將閱讀內容更加清晰、系統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遷移與整合,將豐富多彩的地球奧秘、復雜神奇的人體結構、千姿百態的植物王國、妙趣橫生的動物世界、日常生活的科學道理等知識呈現給學生。
6.應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能力和流暢閱讀的能力。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尤其是大段文字難以吸引學生,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思維導圖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教師可以用圖文結合和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為學生呈現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并將其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這樣就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升閱讀效果,增加課堂趣味性和生動性,并梳理出文本的難點和易混淆點,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語文。例如,《紅樓春趣》節選自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詞》,是這一回的第三個情節,也是尾聲,講的是賈寶玉、林黛玉等在大觀園放風箏的故事,也是大觀園最后一次快樂而縱情的聚會。其中有多個出場人物,如果學生從未讀過《紅樓夢》,理解起來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厘清人物之間的關系,在學生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深入研讀文本,進一步了解故事發展的脈絡和情感線索,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心智導圖,是非常合適的閱讀教學輔助工具,它不僅能夠直觀呈現整篇課文的內容或整本書的信息,還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層次結構,讓學生將重要知識點制作成脈絡圖和閱讀框架。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又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對學生的價值觀、人文素養、道德品質等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高新區高新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