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方法正在逐步淡出教學舞臺,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的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立足單元統整,深化群文教學策略也應運而生。本文以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內容為研究對象,從單元統整的視角出發,對語文群文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構一個全新的高效課堂。

在進行單元整組教學研究時,如何立足單元統整,正確抓住語文要素之間的序列關系,從整體上建構結構化教學,從而推進單元整體內容的把握,指導學生深入學習,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呢?首先,我們要對教材的語文要素進行有序規劃,建構語文訓練體系。其次,對于單元統整各個語文要素的整體教學,必須在課本內容正確掌握的前提下,深入對課文進行研讀,從而掌握單元課文內在的系統性。

一、群文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包括識字、寫字等技能訓練以及綜合思維、情感表達等能力訓練,因此立足單元統整的群文教學策略首先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且單元統整的過程有教師主導,實現了對教材內容的二次加工,便于學生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單元統整教學下的群文教學改變了傳統碎片化、割裂化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所學知識整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讓學生學會用整體的眼光觀察事物,看待生活,有效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整體認知,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最后,單元統整下的群文教學方式需要對單元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從中提煉總結出共性,同時也要注重每篇課文的個性,這對于教師而言是個挑戰。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從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出發,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加強自身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不斷完善對單元的整體把握,讓教學活動逐步遞進,環環相扣,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一過程能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有利于教師的自我發展。

二、群文教學的概述

單元統整教學下的群文教學,是要用整體的眼光研究單元主題,從單元內課文的共性出發,體現教師與學生的整體性思維。教師要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把握單元的教學重難點,通過對單元課文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鞏固訓練、相似文章的拓展,以及充分利用課外的圖書資源,讓學生進行同文閱讀實踐等,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單元統整教學的整體性特征。教師先要整體把握課程內容的語文要素及單元內容設置關系,并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內容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二是單元統整教學下的群文教學的方法,加強了文本內容教學的連貫性。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內容的相互銜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三是通過同文體內容的閱讀,有效掌握文體特點,增加學生閱讀同類文章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本單元以“感悟童話豐富的想象”為主題,讓學生明確閱讀童話,可以交許多奇特的朋友,經歷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還能獲得很多啟示。本單元一共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會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塊奶酪》四篇童話和習作“我來編童話”。我們先讓學生了解童話的特點,就是植物、動物不但和人一樣會說話,而且還有喜怒哀樂。學生了解了這些,再讀文章時就能在這個奇妙的童話王國里,體會主人公豐富的感情。我們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話里的人物,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歡笑,一起悲傷,一起經歷磨難,領略童話故事的無窮魅力。同時,再去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稻草人》《木偶奇遇記》等童話,使學生感受到童話王國里的愛與美,真誠、勇敢和樂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通過“我來編童話”板塊,達到“讀寫結合”,實現“點明要素—運用技能—深入實踐”單元統整下的群文教學。

三、群文教學的策略

單元統整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要整體把握小學語文各年級課程內容的梯度設置,然后了解各年級整冊書的內容,通曉這冊書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對每單元的知識點、重難點內容有細致了解和把握,并從統整、實踐、綜合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注重課內外結合,真正落實讀、說、做、寫、展示五個基本點的操作流程,讓學生真正從課內到課外,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統整組合,精準定位

小學語文教材根據各種人文主題和不同的語文要素對各個單元進行設計,使單元內容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有了全新的體驗過程,從而加強了單元知識的系統性和綜合性,使單元統整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在運用單元統整教學時,語文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征和小學語文知識體系,把知識、方法、技能統整重組,精準定位,在文本對比和統一的基礎上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教師在單元統整下進行群文教學,要注重統整組合,精研教材,突出教學目標,以此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課本的每個板塊,都是在相互聯系人文主題的引領下設置的。在備課時,教師要明確各單元的人文要素,認真研讀文本內容,了解編者的設計構想,找出各個板塊、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對單元統整群文教學有整體的構想,并能深入探究。如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童年的真善美”為人文主題,選編了《童年的水墨畫》《剃頭大師》《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課文。這些課文體裁各不相同,有兒童詩、散文,非常貼近孩子童年生活,語言輕快流暢,自然灑脫,充滿豐富多彩的生活樂趣,也激起了孩子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對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童年的水墨畫》選了三首兒童詩,都是兒童生活的精彩瞬間。《剃頭大師》敘述的是表弟小沙不想上理發店理發,而央求“我”給他理發的經過,情節幽默風趣,洋溢著童真和快樂。《肥皂泡》寫了小作者和童年小伙伴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無限樂趣。文中不但寫出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還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我不能失信》敘述了星期天,宋慶齡全家人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做客,但是宋慶齡忽然記起這天答應過教朋友小珍疊花籃,即使父母再三勸她改天再教,但是宋慶齡還是堅決留了下來,遵守了自己諾言。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精讀課文的三篇文章都有其側重點:《童年的水墨畫》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課后練習題中特別列出兩個句子讓學生加深理解。《剃頭大師》和《肥皂泡》兩篇文章則是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不容易讀懂的句子。略讀課文《我不能失信》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理解句子。“交流平臺”是對理解方法進行的梳理和總結,讓學生對理解句子的方法進行強化。“習作”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實際上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這一基礎上進行的,為本單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打下了良好基礎。教師把握單元教學重點,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解決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入手,明確教學難點。然后,抓住課文特點,深化群文教學。如在學習《童年的水墨畫》時,教師可以引入高爾基《童年》的片段,或者學習《多彩童年》中的《我是一只海船》《放紙鳶》《爸爸的花椒糖》等文章,讓學生在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句子的同時,親身感受五彩的童年,體會童年的憂傷、快樂和美好,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橫向聯系,構建單元結構網

對于習作教學來說,各單元中每篇課文之間個性和共性的知識鏈接相當緊密,只有加強單元統整,深入聯系和比較,才能構建單元結構網,讓學生了解文本內容結構,明確學習目標,進而寫出好的文章。以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把“想象”作為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因素,讓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教師把“故事”作為文本要素,讓學生發揮想象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們把這一單元,分為六個模塊。(見表)

20240702093253098-25-4db6c.jpg

本單元六個模塊在單元框架中各自發揮著不同作用,擔負著不同任務,建構出了以讀促寫,逐層深入的寫作訓練結構體系。

3.深度融合,抓住課堂內容

以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選取的《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四篇文章,這些都具有中國濃厚的傳統文化元素。“歷史悠悠,品古代風味,文化綿綿,讀千秋萬載”,給我們開啟了一次別樣的傳統文化之旅,也為教師開啟了以“立足單元統整,深研綜合學習”為主題的研討活動。

在執教《趙州橋》一課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設置學生活動場景,在“趙州橋旅游區”招聘小導游員。整節課設計了三個環節,即基礎能力關、講解提高關、展示書寫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用指名讀、男女分讀、齊讀、小組比賽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文章的魅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然后,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通過朗讀體會,成為“聰明的設計師”,畫出自己心目中趙州橋的樣子,再進行解說。學生信心十足,好像自己真成了橋梁專家,對著自己畫的橋梁侃侃而談,有理有據。這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增強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從每個小組中找出一名評審員和班級中最優秀的導游,這就更能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了。

教學中,教師要把“圍繞一個意思表達清楚”作為教學重點。同時,讓學生在表達的時候抓住趙州橋的美觀去表達。小小的“導游員”,思維敏捷,思路清晰,口若懸河,并輔以手勢,把趙州橋古老的歷史和匠心獨具的設計,自然地表達出來。然后,教師展示出語文主題叢書中的四篇文章:《盧溝橋》《洛陽橋》《廣濟橋》《瀘定橋》,讓學生自主閱讀,分小組討論、分析,體會出每座橋的不同特點,進一步體現本單元“圍繞一個意思表達清楚”的教學重點,也充分體現單元統整,深化群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教師還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設計作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了常規作業、核心作業、素養作業,使學生有的放矢,并能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使語文基礎更加鞏固,學習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都有較大提高。

總之,單元統整下的群文教學,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整體把握教材內容,明確各單元人文主題的設置特點,潛心研究各單元人文主題之間的關系,抓住各單元統整教學的重點、難點,讓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相連,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有更大提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精準定位各單元教學目標,共同研究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習作和語文園地等內容的整合點,有效設計與其有關聯的教學活動和口語表達類實踐活動,同時要給學生鼓勵性或表揚性的教學評價,使單元統整下群文教學各語文要素得到真正落實,實現單元統整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潘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